Connect with us

每週話題

美國徵稅政策反覆 跨境電商前途未卜

美國總統特朗普2月1日簽署了針對墨西哥、加拿大、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額外關稅的總統令,明確規定800美元以下的小額進口商品也被納入徵稅範圍。

此舉被認為是針對Temu、Shein等利用小額進口免稅政策,在美國市場迅速擴大份額的中國電商。最新消息是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暫時凍結對來自中國的低成本包裹徵收的關稅, 以便具體安排能進行。白宮並未具體說明政府計劃將這部分關稅推遲多久。

/ 快時尚SHIEN低價佔領海外市場

中國電商 無孔不入

Temu 從2020年9月開始拓展海外市場, ECDB(電子商務資料庫)數字顯示2023年5月 網路流量和App 下載比4月成倍數增加。不止Temu,Shein、Aliexpress、JD 把他們在中國國內的競爭「出海」到全球市場,在世界各地掀起一股中國電商平臺購物風潮。適逢俄烏戰爭和新冠肺炎疫情疊加在歐美國家引發的通貨膨脹,低價產品對歐美消費者不止更具吸引力,甚至解救了他們緊縮的荷包。

在美國,Temu標榜自己是一家2022年在Boston 創立、註冊在德拉瓦州的企業,商品由製造商和供應商直接發出。根據行業分析,Temu的主要運營體是2019年在廣東成立的中國母公司拼多多。利用拼多多在中國以低價搶攻市場的經驗,Temu 在歐美透過大量廣告和朋友推介,不止迅速累積用戶數量,甚至還吸引了認為亞馬遜是壟斷電商而抵制亞馬遜的消費者。而Shein則是是一家以女性快時尚為業務主體的跨境B2C互聯網企業。Shein成立於2008年10月,目標是致力於「人人盡享時尚之美」。其以快時尚女裝為業務主體,目前進入的主要市場有北美、歐洲、中東、東南亞、南美等,直接服務全球超過150個國家的消費者,APP全球覆蓋50多種語種,擁有11個自有品牌。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期間,服飾行業受到重創,Zara 宣佈 2-4 月收入幾乎減半、並決定關店 1200 家。而同期的Shein,在20年上半年銷售額卻突破了400 億;E 輪融資總估值超過 150 億美元,成為最有可能挑戰Zara龍頭地位的服飾品牌。

這些電商如同「攤大餅」般迅速佔領海外市場,秘訣之一就是深入吃透並利用了當地的法律。跨境電商的成本, 包括了推廣、吸收客戶、貨品成本、及運輸費用。 ,現時Temu 及Shein的經營, 就是充份利用萬國郵政協議,在當地使用免費包裹郵遞及關稅申報豁免而大幅降低成本。在以美國為例,若進口商品金額在800美元以下,適用於免稅措施(De Minimis規則);De Minimis規則一直被Temu、SHEIN等近年來在美國等地迅速增長的中國低價電商企業使用。這些企業通過航空運輸等方式,直接將商品從中國工廠和倉庫配送至美國消費者手中,實現非課稅銷售,從而壓低價格。與在美國境內建設倉庫和物流網絡的亞馬遜等美國電商相比,中國電商的價格競爭力更強。而特朗普的最新關稅政策則改變了現狀。

在美國境內建設倉庫, 除了增加報關費用及繳納關稅外,還要額外加添運輸成本,並且庫存及管理物流成本,明顯地運營成本將大幅增加。

不確定的夾縫中尋求生存空間

特朗普的政策有點像狼來了,今天說要徵稅,明天又說暫時不徵了。就在媒體紛紛嚷嚷跨境電商一夜變天的時候,美國的關稅政策又變了——特朗普又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暫時將繼續允許來自中國的低成本產品包裹免關稅進入美國。美國對來自中國的商品將繼續實行「最低限度」關稅豁免待遇,直至商務部「建立足夠的系統來全面、迅速地處理和收取關稅收入」。這一變化對 Temu 和 Shein 等中國電子商務平臺來說是一個勝利,這些平臺可以直接向美國發貨,並且非常受注重成本的購物者的歡迎;同時也為美國本土的消費者減輕了負擔,因為他們在從中國運來的零售商品上會面臨更高的成本。

據統計,每天有大約400萬個價值800美元以下的小額包裹從中國運往美國。這在中美龐大的經貿往來中或許不算「重頭戲」,但由於其中大部分是美國老百姓和企業的日常所需物品,如低價服裝、玩具和電子設備,還有螺絲釘、氣門芯等製造業工廠所需的生產必需品,因而取消「小額免徵」的政策痛感很容易快速傳導到美國社會的神經末梢。或許這種立竿見影的民生衝擊,才是政策急刹車背後的主要原因。

不過,對於朝令夕改的特朗普執政風格,Temu和至Shein等一眾中國跨境電商還是不免戰戰兢兢。未來,面對不可預測的關稅政策變化,跨境電商的大企業會選擇入本地倉以減少關稅費用,只是一批從事跨境電商的普通賣家卻在抱怨因為沒有能力大批量入倉,以後會受到更大影響。特別是如果美國帶了頭,歐洲和日本是否會跟進?現在的歐盟也有取消150歐元以下商品豁免的趨勢,日本也有價值1000日元以下包裹的免稅政策。如果全世界都調整小額包裹的免稅政策,對國內的普通跨境電商賣家來說,未來的日子肯定沒以前好過了。針對美國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Shein和Temu已在美國開設了配送中心,允許賣家將商品運送到美國並存放在當地倉庫,再從當地倉庫發貨給美國消費者。 在它們已成了最大及壟斷的供貨平台後, 這些改動當然會令貨品價格上漲,不過在沒有強大競爭對手下,相信這些企業仍有相當能力面對新的挑戰者。

誰付上代價?

Temu以「Shop like a Billionaire」(像億萬富翁一樣購物)為口號,使用極端低價的策略,海外市場大殺  四方。在包郵到海外的背景下,Temu上銷售的運動鞋折合人民幣45元、眼鏡13元、墨鏡8元、手機支架9元、無人機110元、手持吸塵器40元,價格低到令人匪夷所思。其實這來自2022年以來中國外貿的困境:由於動態清零和對中國的「去風險化」導致外貿遭遇超預期的下滑,國內企業有大量存貨積壓。這些存貨尾貨只要回款週期快,不管以多低的價格賣出,都比爛在倉庫裏好,加上2023年後西方社會的高通脹壓力,讓消費者對廉價商品的需求大增。在這個背景下,Temu已經成為僅次於亞馬遜的全球第二大電商企業,其光鮮成績背後則是叫苦不迭的經銷商。與Temu齊名的出海快時尚品牌Shein,同樣提供便宜到令人髮指的服飾產品。在這條供應鏈上,大量在廣州番禺紡織廠工作的勞工被壓榨——企業以擠壓社會公平和法治的方式壓低了成本,將一切成本由供應商和員工承擔。

這一現象的出現, 與工業革命後資本家欺壓工人權益的情況很相似。工人從農村移居到城巿,離開了提供基本生活條件的土地, 只能倚賴勞力付出賺取生活, 沒有與資本家討價還價的能力。最後社會的不穩定, 在經過長時期演化,導致在已發展國家工人藉政府訂立保護勞工的發例而稍有改善。像Temu及Shein這種跨境電商, 把利益收歸企業而成本轉價至供應商及工人, 在已發展國家很難發生。不過在中國或印度等人口大國, 情況卻又不是一樣。

產品質量及知識產權

消費者或者為了省錢而在這些中國電商平臺下單,但是產品品質問題在不少國家已經引起越來越多關切。此外,仿冒也是中國低價產品另一個被認為嚴重破壞市場秩序的問題——網路對匿名的保護和低使用門檻,導致電商平臺成為仿冒品最好的銷售平臺。Shein的抄襲史數不勝數,不管是國際大牌如Ralph Lauren、Levi’s和Zara,還是中國淘寶上的熱銷服裝,甚至被墨西哥文化部指控其服裝圖案直接抄襲墨西哥傳統刺繡Huipil的工藝和圖案。而面對這些訴訟,Shein就把責任推到合作公司身上,聲稱侵權商品由商家獨立設計,責任和賠償由商家承擔,與Shein毫無關聯,因此面對如此巨大爭議,Shein似乎並不受影響。Shein的巨額收益則由全社會來分攤其成本。

個人私隠成為有價商品

更為嚴重的是個人的數據安全更是令人細思極恐。沒有很多人會留意到, 網上平台購物或是使用服務 (包括享受 TikTok的短片或是中國現時流行的爽劇), 使用者不單取得相關服務, 同時間也成為平台所收集的集體數據。這些數據可以用來分析人的各種行為, 知道及預測他在其它方面的活動及反應。平台也可以通過回饋來改變提供給使用者的服務或推介產品, 從而達到控制使用者繼續留在這些平台。因此這些跨境電商若大幅度成為其它國家人民購物的供應商時,可以說,也購成了中國影響其它國家的途徑。

比如,Temu搜集超過網上購物需要的訊息,包括個人生物特徵(如指紋)和其他數據。中國和西方掌握數據的區別在,西方使用數據是透過問責系統,但是中國企業和政府對他們會怎麼使用消費者的數據,表現的非常模糊,你不知道你留下的數據會被怎麼使用。

結論

Temu與Shein這兩個跨境平臺, 由於「過於成功」打進西方社會, 而又擁有這巨大的可能潛在影響社會能力, 長期受到西方政府關注。再加上, 它們一直以來都曾因供應鏈中存在剝削勞工的情況而受到批評,從而引發了對其道德採購行為的調查。頗為諷刺的是,歐美等國一方面對中國的人權狀況指手畫腳、橫加指責,另一方面其民眾又在消費和享受著強迫勞動、壓低勞動薪資而生產出的產品;特別是在通脹嚴重的當下,西方世界的消費者會「用腳投票」,不論是抵制還是順從,做出自己的選擇。

特朗普今天取消豁免小郵包關稅的命令, 到底對這些企業有多少影響, 都受到全球關注, 會否令跨境電商全球化帶出新的發展方向, 大家且惜目以待。

文/本刊編輯部

圖/網路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