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話題

緬甸歷史性大選 全國民主聯盟獲勝

緬甸歷史性大選

 

文:本刊編輯部 圖:維基百科

自從全國民主聯盟(下稱:全民盟,NLD)在1990年緬甸大選中獲勝,被執政的軍政府拒絕承認結果而繼續壟斷政權後,緬甸於今年11月8日,在當地首次舉行國會大選,亦使「全民盟」成員有機會參選明年的總統大選。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將軍表示,軍方會欣然接受大選結果,因此今次選舉被譽為緬甸歷來最自由的大選,亦被視為該國的民主里程碑緬甸被軍政府統治近半世紀,在過去5年時間,社會逐漸改革,開始由半文人政府管治,但事實上,今次的結果能對緬甸的政治局勢,甚至經濟、民主進程等能做成多大的影響,仍是未知之數。

 

緬甸自1962年開始由軍政府統治,雖然翁山蘇姬所領導的「全民盟」曾於1990年贏得國會大選,但選舉結果卻不被軍政府承認,翁山蘇姬更被軟禁家中。但在2011年,軍政府宣佈將進行改革,因此這次選舉被外界認為是緬甸25年來首次公開的民主選舉。儘管今次選舉的參選政黨超過90個,但這場選戰主要還是「全民盟」與軍政府代表,現任執政黨「聯邦團結發展黨」之爭。選舉投票在11月8日完結,並得到大量選民踴躍參與,估計投票率高達80%,而預期會在一星期內公佈所有議席。

 

緬甸聯邦議會為兩院制,由上議院和下議院組成,共有664個議席。而根據緬甸的憲法規定,保障軍政府享有國會25%席次。則在所有席位中,有166個席位是由緬甸三軍總司令指定的軍方代表,而民選議席則有498個。此外,今次選舉結果對產生新一屆總統有深遠的影響。緬甸的總統候選人分別是由下議院、上議院和軍方各推舉一個代表,然後再由議會裏的議員對這三名候選人進行聯合投票,勝出者出任總統,剩下兩人成為副總統。因此,如任何一個政黨能取得國會大多數席位,在競選總統上會取得優勢。

「全國民主聯盟」將取下7成民選議席

 

在選舉投票結束後一天,大部分的選票已被點算出來,「全民盟 」領袖翁山蘇姬宣稱,「全民盟」將贏得這場緬甸歷史性選舉。翁山蘇姬在「全民盟」總部前發表講話,表示有信心獲得超過70%的選票,進而在國會中取得絕對多數。但她亦呼籲群眾應該要低調以對勝利,不要激怒落敗的對手。翁山蘇姬說:「我認為你們大家都知道結果,但不要去挑釁沒有獲勝的候選人,不要讓他們難受。「全民盟」發言人溫廷(Win Htein)則在接受外媒訪問時表示,將會在全國各地贏得7成以上議席,但強調選舉委員會還沒有正式證實結果。而「聯邦鞏固發展黨」亦已承認敗選,其黨代理主席泰烏(Htay Oo)在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我們會找出落敗的原因,並會毫無保留地接受大選結果。」

另外,值得一提,雖然「全民盟」將有很大機會在選舉中獲勝,但根據緬甸憲法, 緬甸總統的合法子女不能與外國國家有任何關係,而「全民盟」領袖翁山蘇姬的兩個兒子均擁有英國護照,這意味著翁山蘇姬不能擔任總統一職。雖然翁山蘇姬表明,如「全民盟」成員能成功當選總統,她的角色將駕於總統之上,成為背後正真掌握實權的人物。但根據緬甸憲法規定,總統為國家最高領導人,因此翁山蘇姬此番言論亦受到外界不少批評。

全國民主聯盟大勝等於權力轉移?

 

一場公平公正的民主選舉是民主變革進程中的重要基石,緬甸今次能實現民選投票,我們亦可期望緬甸能向更大的民主之路邁進一大步。但這並不表明這場大選會為緬甸帶來充分民主。儘管預料由翁山蘇姬所領導的「全民盟」將會輕鬆勝出,但是次選舉仍是在軍方有限度掌控之下的「民主」選舉,而軍方亦掌握著一定的權力,因此緬甸距離真正的民主依舊困難重重。

緬甸在 2008 年所通過的憲法中指明,議會中將有至少25%的議員由軍方指派,因此即使「全民盟」在今次選舉中取得七成的民選議席,但在國會中所佔的比例仍只有五成至六成。而修改現行憲法需要在議會中獲得超過75%的支持,因此軍方所擁有的議席可保證其否定權力不被削弱。此外,即使「全民盟」成員能成功當選緬甸總統,但緬甸很多關鍵部門如國防部、內政部等機構部長均由軍方指定,因此緬甸總統的權力亦非常有限。

軍政府統治前後的緬甸

 

雖然緬甸在軍政府統治下,無論經濟或民生上都沒有很大的提升,但這些問題又是否是軍政府的問題呢?

在緬甸的歷史上,它曽經擁有極豐富的資源,亦是當時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富裕國家。但自從經歷三次的英緬戰爭後,緬甸被英國佔領,成為其英屬印度下的其中一個省份。作為一個被佔領的國家,其資源除了給英國奪去,亦沒有任何人或政府對緬甸的發展作出任何貢獻。可想而知,當時緬甸的經濟、民生自然會一落千丈。

雖然緬甸最終脫離英國六十多年的的殖民統治,但緬甸當時正處於動盪不安的時期。而每每出現這時些動盪不安的時期,自然會出現軍政府統治的局面。但軍政府的首要目的是追求社會安穩,而他們亦不善於發展國家經濟民生,因此緬甸國家的實力才會一直衰弱下去。因此緬甸現時的局面,可說是歷史遺留下來的禍。從另一角度來看,軍政府的出現,亦可說一個國家從封建社會轉 化成 民主  社會的一個 過程。

選舉後的啟示

 

事實上,自從緬甸軍政府在2011年宣佈改革後,取消黨禁、報禁,並釋放了政治犯,使很多流亡海外的知識分子和企業家均紛紛願意回國發展。我們亦看到在改革開放後,由半文人政府的管治下,緬甸無論在經濟或國家安全穩定等問題上,都有顯著的進步,亦見證緬甸正逐漸走向成為一個多樣化的國家,外界更形容這改革為「緬甸之春」。而今次的選舉,更可象徵著軍政府逐漸下放權力,國家正式轉型的第一步。但是,這選舉亦僅僅只是國家轉型的第一步,新政府要面對的挑戰依舊重重。

雖然自緬甸宣佈改革後,國內經濟有顯著的增長,但整體的經濟發展仍未能跟得上亞洲各國的步伐。原因是其落後基礎建設、腐敗的教育制度和內戰頻繁,使外資雖相中了緬甸的發長潛力,但亦因以上原因望而卻步。首先,緬甸的基礎設施建設嚴重落後,即使如仰光等大城市中,仍不時出現水電供應不足的情況。另外,因軍方長期嚴格控制教育,使緬甸缺乏大量擁有技術的工人。而且,緬甸是一個多族群的國家,各族群均各自為政,並經常發生內戰。例如最大的武裝力量佤邦聯合軍(UWSA)和克欽獨立組織(KIO)等,都還未與政府達成停戰共識,使國家仍處於不穩定的局面。因此如果緬甸希望享受改革後的果實,此等問題是新政府不容忽視的。

Copyright © 2022 SAMEWAY MAGAZINE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