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話題

特雷莎·梅當選英國保守黨新黨魁 將接替卡梅倫出任首相

特雷莎·梅當選英國保守黨新黨魁 將接替卡梅倫出任首相

英國執政黨保守黨11日確認,內政大臣特雷莎·梅當選該黨新黨魁。英國首相卡梅倫隨後宣佈將於13日辭職,特雷莎·梅屆時將成為繼撒切爾夫人之後英國歷史上第二位女首相。

當天,保守黨兩名黨魁競選人之一、能源與氣候變化部負責能源事務的國務大臣安德烈婭·利德索姆宣佈退出競選。保守黨隨後確認特雷莎·梅成為唯一的黨魁競選人,並由此當選保守黨新黨魁。卡梅倫隨後宣佈,他將於12日最後一次主持內閣會議,13日在議會最後一次出席首相問答環節,之後將前往白金漢宮向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遞交辭呈,英國將在13日晚之前有一名新的首相。卡梅倫稱讚特雷莎·梅是一名「堅強而稱職」的領導人,並表示他將全力支持特雷莎·梅。

特雷莎·梅當天在議會外發表講話,重申了她競選保守黨黨魁的三方面考慮:一是英國需要強有力領導人帶領本國度過當前的政治經濟不確定期,為英國退出歐盟爭取到最好結果;二是團結整個國家;三是為英國未來規劃新的願景。有「鐵娘子」之稱的特雷莎·梅生於1956年,1997年開始成為議會下院議員,2010年開始在卡梅倫政府內閣中擔任內政大臣。她長期擔任內閣要員,從政經驗豐富。她在英國「脫歐」公投中支持留歐陣營,但在公投結果公佈後表態尊重「脫歐」這一選擇。

同路點評:

根據英國6月24日揭曉的「脫歐」公投結果,多數人贊成英國脫離歐盟。卡梅倫隨後宣佈將辭去首相職務,由新首相領導英國與歐盟進行「脫歐」談判。不過,新首相的人選顯然有些奇怪,因為這位特雷莎·梅是鐵桿的留歐派,由她來領導脫歐談判,會很有意思。

另外,特雷莎·梅也是撒切爾夫人之後的第二位英國女首相,同樣也有著「鐵娘子」的稱號。這位臨危受命的女性是否能像之前那位一樣帶領英國走出經濟困局,是非常值得期待的。由於國際、歐洲局勢的變化,英國本土保守傾向抬頭,特雷莎·梅完全有可能趕上一波比撒切爾夫人當年更好的機遇。

 

 

科學家宣言「談艾色變」時代將結束

 

 

澳洲權威科學家日前官方宣佈,澳洲已正式步入「完敗艾滋」的國家行列,「談艾色變」的時代在澳洲將面臨終結。來自KirbyandPeterDoherty研發機構和澳洲聯邦艾滋病協會的調查學者們一致認為AIDS的攻克意味著像曾經肆虐歐洲乃至全世界的肺結核一樣,艾滋病作為致命併發症之一的時代已經成為了歷史。作為Kirby研發機構—HIV流行病學和防禦計畫的科研領導者Grulich教授表示,「現在已無須再實行AIDS感染監控」,「因為即使感染了艾滋病,也只需要治療就好。」而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Anti-Retroviral Therapy(抗逆轉錄病毒療法)的問世與應用。但不少專家指出,儘管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但此成功仍然只是階段性的,AIDS的終結不等於HIV的終結。澳洲每年仍然有1000餘人被確認攜帶了HIV(攜帶HIV≠感染AIDS),且10%的感染者確診時已是晚期的HIV攜帶患者。同時,亦有科學家和有關機構倡議澳洲應把目光投向世界其他地區,比如亞太國家,因那裡每年將近有18萬次的AIDS感染案例和120萬次的HIV攜帶案例出現。澳大利亞聯邦艾滋病協會的國際專員DonBaxter曾公開表示,支持澳洲幫助那些目前還沒有成功研製出防禦艾滋病確診療法的國家,一起繼續抗擊艾滋病,「澳洲聯邦已經先後批了2億澳元給世界基金組織,用於調度各國針對HIV和AIDS的國際資源,但顯然,資源仍顯短缺」。

同路點評:

雖然,「談艾色變」的時代在澳洲將面臨終結,但科學家也指出了,攻克AIDS並不等同於攻克HIV,「抗逆療法」僅僅是阻止HIV最終發展為AIDS之法,並沒有降低任何感染HIV的機率。故而,我們可以慶幸艾滋病或許不再是「絕症」,並高興於艾滋病患者在未來亦無需於身心痛苦以及他人和社會的歧視中度過餘生,但卻不能因此而輕視這一疾病。正如一些專家所警告的那樣,年輕一代「沒有親身經歷醫療科學拿橫行的艾滋病毫無辦法之時代的無奈和恐懼」,而觀念的不重視,會導致他們感染HIV而不自知,反而加劇了風險。澳洲亦有責任將這些成果拿來造福全球更多仍在與艾滋病抗爭的人群。

 

西區將建雙隧道緩解交通擁堵

 

 

一項旨在緩解墨爾本西區交通壓力的3公里長雙隧道修建計畫日前公佈。維州政府確認耗資55億澳元的西部幹道項目(Western Distributor)將在Yarraville修建雙隧道,將Williamstown Road和Maribyrnong River連接起來,並會將8車道的西門高速公路(West Gate Freeway)擴寬至12車道。工程預計將在2018年開工,2022年完工。隧道完工後,Geelong、Werribee以及Point Cook至墨爾本CBD的出行時間預計可減少20分鐘。此前,維州政府曾向聯邦政府申請為項目提供部分資金,但今年早些時候,聯邦政府對此予以拒絕。

同路點評:

墨爾本人口的急速膨脹確實令通勤出行成為了一大難題。雖然維州政府不斷出台和修訂各種旨在解決交通擁堵壓力的計劃,但民眾和地方議會卻始終有反對之聲。此項西部幹道項目就遭到了很多市民的反對,認為該計劃會導致城市北部交通壓力陡然增大,不僅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製造更大的問題。州政府在作出最終決定之前,或許該征詢更多的意見。

 

近5萬名合格教師難就業

 

新州教育部報告顯示,新州每年有2,200個新固定教師職位,但是各大學供應的畢業生多達7,500人,明顯供大於求,而教師辭職率亦為數十年來最低水平,故在短短兩年內,無法獲得固定工作的教師人數就從3,000人上漲至了47,000人。同時,新州各小學應聘申請泛濫,而高中數學等關鍵科目及工程科學、食品技術等科目的教師又極為短缺。教育部發言人表示,未來4年將有320名公立學校教師可獲得重新受教轉成數學及科學教師的機會,並將提供80項獎學金來培訓更多高階專業教師。

同路點評:

教師因為薪金、年假、社會認可度等因素一直以來是頗受就業者青睞的行業。但由於高中教育以及理工學科對教師水平的要求,使得很多畢業生將目光投向了小學以及藝術文科方向,間接導致了整體供大於求,個別階段和科目卻又人才奇缺的怪現象,政府需要在教育系畢業生未畢業之前,即對他們的未來職業方向作出正確的引導。

 

惡劣天氣致三萬戶家庭斷電

 

南澳本周初遭遇狂風、降雨、冰雹等惡劣天氣,氣溫驟降,阿德萊德山區的最低氣溫約為3至5度,部分沿海區域風速達到113千米/小時,一些地區的降雨量達到80至100毫米,導致大樹倒塌,房屋和汽車被砸壞、道路被堵,電線桿傾斜以及電線被颳斷,約3萬戶家庭和物業停電,單是袋鼠島上即有超過4,000戶家庭停電,應急救援中心在城區及阿德萊德山地區接到了求救電話超過300通。最不幸的是,一名71歲的長者不幸在移動家門前一顆倒塌的大樹時被另一顆大樹砸倒致死。

同路點評:

今年冬季的極端天氣似乎較往年更為頻繁,而天氣的惡化,給南澳居民、商家以及緊急救援工作者帶來了極大的挑戰。由於類似的極端天氣在未來還會再次發生,故民眾與政府均需要提前做好防範措施,盡可能將災害帶來的破壞降至最低。當然,極端天氣的頻繁發生亦意味著緊急服務稅或將進一步上調,對於廣大南澳家庭而言,無異於「雪上加霜」。

 

肺塵病調查稱有「重大系統失誤」

 

 

一份由蒙納殊大學教授 Malcolm Sim帶頭調查的報告顯示,在有關致礦工罹患致命性「肺塵病」一事上,昆州礦業衛生保健體系內部「從上到下都存在重大操作失誤」──X 片被錯誤解讀,進行肺功能檢測的醫療人員不合資質等。去年已有11名煤礦工人確診罹患該疾病。39歲的昆州礦工 Steve Mellor表示,他患有該疾病已達9年,而礦業公司給出的定期體檢報告卻聲稱其身體健康狀況符合井下作業標準。昆州能源委員會的Michael Roche 稱報告給礦業及其它依賴該醫療系統的行業「敲響了警鐘」。

同路點評:

「肺塵病」(「黑肺症」)是一種慢性且病情不可逆的疾病,井下作業的採礦行業人員易罹患該病。在礦業重省昆州,該病曾「銷聲匿跡」了20年,因自1993年起即有規定礦工入職前要照X光,且最少每隔五年再照一次,X光片送交昆州礦業部。然而,去年爆出有15萬張X光片未存入資料庫,此舉簡直是妄顧勞工性命,政府與相關行業必須採取積極補救措施。

Copyright © 2022 SAMEWAY MAGAZINE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