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話題
澳洲16歲以下未成年人不能使用社交媒體
在一片爭議聲中,澳大利亞聯邦眾議院和參議院相繼通過了《2024網路安全(社交媒體最低年齡)修正案》,將社交媒體用戶最低年齡提高到16歲,以保護該群人的心理健康。該法律將從2025年1月起試行,11月生效實施。
由此,澳大利亞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嚴格立法禁止兒童使用社交媒體的國家。這是針對全球大科技公司制定的最嚴厲的法規之一,也為世界各地的司法管轄區開創了一個有爭議的先例。
社交媒體建立在強調資訊自由的互聯網之上,這法案可以說是以健康原因,限制部份人使用部份互聯網的功能。訂立這議案,是西方國家首次立法限制互聯網的使用,立時引起各國關注。
出臺禁令的源起
法案推出,把限制16歲以下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平臺的責任,交給社交媒體公司。根據該法案,網路社交媒體公司如未能採取合理措施阻止16歲以下未成年人使用其平臺,最高將被罰款5000萬澳元。違反規定的未成年人或其父母不會受到懲罰。預計TikTok、Facebook、Snapchat、Reddit、X和Instagram等網路社交媒體平臺將受到影響;YouTube、WhatsApp和Google Classroom等提供醫療和教育服務的平臺將獲得豁免。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此前撰文稱,社交媒體在帶來社會效益的同時,也正在造成社會危害。他表示,社交媒體可能成為霸淩行為、焦慮感受的來源,還可能成為網路罪犯的工具,由於年輕人熱衷於此,所以面臨的風險也最大。
澳大利亞通訊部長羅蘭表示,這項立法讓社交平臺承擔責任,近三分之二的14歲至17歲澳洲人曾在網上流覽極其有害的內容,包括吸毒、自殺或自殘。2007年,來自阿德萊德市的15歲澳大利亞少女卡莉被一名在社交網路中冒充青少年的50歲戀童癖者殺害。此後,聯邦政府據此制定了《卡莉法案》,規定成年人在網路上謊報年齡,意圖與未成年人見面為犯罪行為。如今17年過去了,澳大利亞政府進一步收緊監管,並得到了大多數民眾的支持。民調機構YouGov在11月15日——21日對1515名澳大利亞人進行的民調顯示,77%的受訪者支持該法案。
有人會認為西方社會強調個人自由,大多數人都不會支持限制個人自由的法規。明顯地社會認為保護16歲以下未成年人比起個人自由更重要。是的澳洲社會對媒體提供色情及暴力內容,覺得家長有責任指引孩子,而分級制度把權力交到家長手中。不過社會很難限制兒童對互聯網的使用而家長亦不能實際上與兒童一起使用互聯網。因此當社交媒體給兒童帶來影響被確定後,社會仍會將它們放在規管之中。
澳大利亞統計局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的12個月裏,青少年犯罪率上升了6%。期間警方對48000多名10-17歲的未成年人採取了行動:他們最常見的犯罪形式是入室盜竊和車輛盜竊;在經濟最發達的維多利亞州,這一增幅更是達到30%。該調查還在新南威爾士州、維多利亞州和昆士蘭州發現了這樣的新趨勢:青少年犯罪受社交媒體炫耀心理所驅動。美國獨立非營利機構ProPublica亦指出,青少年大量使用社交媒體,與其心理健康惡化和暴力傾向呈正相關。在新冠疫情期間,學校、圖書館和娛樂中心等城市公共空間被關閉,將年輕人進一步推進了虛擬空間——短視頻中的色情、暴力、槍支等極端內容,刺激他們在現實中模仿。
不容忽視的質疑聲
到目前為止,大多數社交媒體公司都表示將遵守禁令,但他們也對潛在影響表示擔憂。Snapchat、TikTok、Facebook、Instagram、Reddit和X等平臺紛紛抱怨,該法案的通過太倉促了,沒有提供有說服力的科學依據、在技術層面的可操作性太低,政府也沒有傾聽年輕人的聲音。Facebook、Instagram的母公司Meta稱,他們一直在持續投資開發工具以增強安全性,此前也強烈建議政府等明年6月官方評估結果出爐後再執行。2025年5月澳大利亞將舉行3年一次的議會大選。反對者認為執政的工黨過度管制,背後真正的目的是為了拉攏選民。
明顯地民意支持法案,因為對有兒童的家長來說,不用任何研究,他們會見到自己的孩子受到影響,並且是不小的影響。阿爾巴尼斯政府在全球率先提出立法解決這問題,在被視為沒有政績的任期,總算是作了討好大部份選民的一件事。而且受影響的兒童亦沒有投票權,不會以手上的選票來表示反對。到兒童們長大時,也不會介意今天的政府限制他們的自由。對阿爾巴尼斯來說,提出這一議案,對工黨明年的選情絕對是有利無害。
除了批評該法案未經充分審查就在議會倉促通過和效果不佳,反對者還擔心該法案將孤立兒童,剝奪他們享受社交媒體積極方面的權利,並減少平臺改善網路安全的動力。許多兒童福利和心理健康宣導者擔心這項禁令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後果:未成年人被孤立,這對他們來說傷害最大,尤其是部落社區。澳大利亞殘疾兒童和青少年協會的首席執行官Skye Kakoschke Moore表示,社交媒體是殘疾青少年的生命線,為建立聯繫和尋找社區提供了少有的無障礙管道。此外,現在大多數青少年都深諳網路技術,可以輕易繞開相關法律,就像違反有關18歲的禁酒令一樣。還有人擔心禁令會加劇家庭矛盾。
這項倉促中通過的立法,幾乎沒有提供任何執行細節——社區和平臺根本不清楚到底需要他們做什麼。綠黨稱禁令會遏制青少年自由表達習慣和環境的形成。另一個被廣泛詬病的問題是隱私——使用什麼樣的年齡驗證資訊,如何收集,以及由誰收集。聯合國兒童慈善機構駐澳大利亞辦事處警告,這項法律不是解決青少年網路傷害問題的靈丹妙藥,反而會把他們推向隱蔽和不受監管的網路空間。畢竟,青少年需要受到保護,但同時也需要融入數碼世界,否則就有可能削弱年輕人的權利,把他們推向更加孤立、更少支持的地方。
不過,這些機構多年來面對社交平台對兒童成長帶來的影響,卻從未提出解決方案,可以說是無計可施。要求成長中的兒童,自行為自己使用互聯網的後果負責,其實也可以說是不負責任。
國際社會的反應
青少年受網路暴力侵害,並不是澳大利亞獨有的問題。英國牛津大學的學者們進行過全球最大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他們的研究發現,約60%的16至18歲青少年每天在社交媒體網站上花費2至4小時,近25%有成癮現象。世衛組織在今年9月發佈的報告顯示,2022年,11%的全球青少年使用社交媒體會遭遇到負面後果。很多國家在社交媒體內容監管方面沒有太多底線,導致其中充斥著欺淩、情色、吸毒等不良內容以及網路犯罪,這些國家的整個網路內容治理缺乏必要的保護和環境營造。
越來越多的國家已在制度層面開始行動。委內瑞拉、丹麥、挪威、英國和俄羅斯都表示支持澳大利亞的做法,其中英國也明確準備設限16歲。包括比利時、德國、法國和美國部分州在內的一些地區此前已限制未成年人在未經父母許可情況下使用社交媒體,大多數的最低限制年齡為13歲。但在實施層面遠非一切順利。例如2023年,法國立法要求社交平臺為15歲以下未成年人創建帳號時必須征得父母同意,並打算在全歐盟推廣。但由於技術原因,該法律至今尚未真正實施。而美國佛羅里達州禁止14歲以下兒童擁有社交平臺帳號,批評者稱該法案違反聯邦憲法中關於公民言論自由的規定,威脅將其推翻。
不論是質疑、還是考慮效仿,這項法案的通過意味著澳大利亞將成為全球對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體立法最嚴的國家。澳大利亞正在制定一個新的世界標準。與新技術有關的法律很難完美地解決所有問題,但不能讓追求完美的思維成為行動的障礙。澳大利亞的這一舉動開啟了一扇新的大門,推動了態度、文化和行為的改變。至於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禁令,具體如何實施,成效如何,以及對社會的長期影響還有待觀察。
鐘擺開始走向另一方向?
互聯網最初引入時,強調自由取得資訊的好處。回想哪時,已有一些人提出警告這不受控制的資訊自由及隨時可以取得的資訊,會為社會帶來極大的影響。真假資訊難分、極權國家操控國民及世界所接收的資訊、流動平台取得即時資訊改變企業經營模式及極權國家藉管制互聯網加強對人民的控制等,都是今天社會開始質疑全面開放互聯網對社會的影響。
保護兒童是政府最容易取得支持,要求在通過互聯網而賺鉅大金額的企業,要負上對社會的責任。
還有更多將要來的,例如社交傳媒要把收益回報支持社會提供正確新聞資訊,正是澳洲政府將要處理的項目。谷歌長期撥款支持全球新聞機構的發展,已令它與傳統傳媒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而Meta則拒絕跟澳大利亞政府合作,很可能會導致政府立法強制資訊平台付費來在澳大利亞經營,可以說是鐘擺走向另一方向。
對於資訊的真實性,澳大利亞政府現已要求臉書對一些使用名人的宣傳廣告真實性加以監管,確保使用者不被誤導及欺騙。
可以說,今天社會正在按互聯網的使用帶來影響,調整這些相關的企業應該享有的自由,加以進行監管吧。
文/本刊編輯部
圖/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