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話題

澳洲對待太平洋島國政策需要轉變

國際風雲變化莫測,太平洋島國正成為中國、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家之間的另一個競技場。特別是近十年來,隨著援助和基礎設施投資的快速增長,中國對本地區的影響已經劇增。

近日中國和所羅門群島更是證實兩國已於簽署一份安全協定。儘管所羅門群島總理索加瓦雷表示,該協定不會破壞該地區的和平與和諧。但澳大利亞、新西蘭和美國均表達了擔憂,因為洩露條款顯示,它將允許中國軍艦在所羅門群島停靠。一時間,太平洋島國再度進入了國際視野。

澳洲外交史上的滑鐵盧

中國和所羅門群島近日簽署的安全協定說明了雙方安全合作的架構,按照協定草案規劃,中國可以派遣軍隊「保護在所羅門群島上中方人員和中國主要專案的安全」。協定草案還顯示,所羅門群島可以「要求中國派遣員警、武裝員警、軍事人員、和其他執法人員和軍隊」,並包括部分條款,「讓中國船隻可以訪問所羅門群島,執行後勤補給,停靠和轉運」。

在協定宣佈後,澳大利亞太平洋事務部長薩撒加與外交部長佩恩在一份聯合聲明中稱,坎培拉對該協議的簽署「深感失望」,並表示其「擔心該協議的制定缺乏透明度」。安全分析人士表示,這個協議草案首次表明中國在該地區的明確企圖。中國在澳大利亞家門口的威脅或許與侵略無關,但依舊有利於未來北京提升情報收集與檢測。即使是較小規模的中國軍隊,也能助其在南太平洋建立第一個立足點,這將是澳大利亞必須考慮的事,因為這可能消耗其自身的軍事資源。

與所羅門群島唯一的另一項與澳大利亞的安全協議相比,這份最新協議的影響要深遠得多。跟澳大利亞簽署的協定很大程度上與維和有關,允許在接到請求時迅速向所羅門群島部署軍隊,該群島有長期暴力動亂的歷史。澳大利亞士兵去年曾被派往所羅門群島,幫助當地在騷亂後恢復秩序。

在試圖阻止協議簽署的努力失敗後,目前正在為聯邦選舉做最後宣傳造勢的莫里森總理表示,如果中國在所羅門群島建立軍事基地將觸犯澳大利亞和其夥伴國家的「紅線」。對此,中方則做出回應,兩國安全合作是為了「促進所羅門群島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符合所羅門群島和南太地區的共同利益;並反問澳大利亞有什麼資格對2000公里外的所羅門群島和萬里之遙的中國劃「紅線」。

/ 澳洲对太平洋岛国政策需更多弹性

只有永遠的利益

所羅門群島,南太平洋島國,全國分為9個省,島嶼有990多個,由瓜達爾卡納爾島、新喬治亞島、馬萊塔島、舒瓦瑟爾島、聖伊薩貝爾島、聖克裡斯托瓦爾島、聖克魯斯群島和周圍許多小島組成。陸地面積僅2.84萬km²,人口有72萬,GDP15.5億美元,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就是這樣一個在世界版圖上不起眼的國家為什麼和中國簽署了一份安全合作協定,竟然同時引起了美澳新的強烈反對。

二戰後,隨著各個南太平洋島國先後獨立,地區海洋安全成為澳大利亞國家安全戰略的重要影響因素。冷戰結束後,亞太地區出現經濟的蓬勃發展和錯綜複雜的地區衝突並存的局勢,澳大利亞政府隨之對其海洋安全戰略作出調整。進入21世紀以來,澳大利亞與太平洋島國更加重視彼此處在同一片海域內的安全利益保障。澳大利亞發佈的2013年、2016年國防白皮書以及2017年外交政策白皮書都強調維護該地區的安全和穩定尤為重要。2016年國防白皮書認為保證包括東南亞和南太平洋在內的近鄰地區的安全穩定,僅次於保證一個安全、有韌性的澳大利亞的戰略利益。

如今,位於中國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支點的所羅門群島突然與中國鞏固關係,開始襄助中國擴大對南太平洋地區的經濟輻射能力和影響,無疑讓澳大利亞感受到了重大威脅。此次所羅門群島「棄澳投中」反映的不過是,國際關係中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既然近鄰澳大利亞無法滿足自己的需求,那麼就向東方大國伸出橄欖枝,無論怎麼做,獲得自己想要的,才是所羅門群島最想做的。

莫里森總理面對中國和所羅門群島簽署的協議表達了擔憂,但同時也表示,他不可能到處「告訴太平洋島嶼的領導人他們應該做和不應該做什麼」。這當然是事實,只是作為所羅門群島的最大援助國,卻在關鍵時候選擇了背棄,澳大利亞政府是時候去思考以往對於太平洋島國的一貫政策了,進而做出積極的調整。

澳洲需要更多作為

中國有句古話,遠親不如近鄰。但在與太平洋島國的關係,作為「近鄰」的澳大利亞顯然在區域戰略上未能很好地融入周邊島國。作為太平洋島國最大的援助國,澳大利亞經常採用高壓手段,試圖規定太平洋島國民眾如何管理自己的政府和公共機構。很多援助大多也落入了澳大利亞公司和顧問的腰包,而未令該地區居民直接受益。澳大利亞視中國為挑戰,但太平洋島國政府未必如此看待世界:中國與它們接觸讓它們對澳大利亞有更多的籌碼——中國的介入無疑促使澳大利亞承諾為太平洋島國迫切需要的基礎設施提供更多資金,受益的則是真正需要幫助的太平洋島國。

以目前的局勢看,中國將留在該地區,因為太平洋島國政府希望它留在那裡。因此,在未來一段實際,如果澳洲意圖在太平洋地區持續發揮領導作用,則意味著澳大利亞不應考慮把中國排擠出去,因為試圖達到這個目的的努力可能會適得其反。相反,澳大利亞必須認真對待太平洋島國的喜好和需求,它需要在有益於太平洋島國的領域接納中國、甚至與中國接觸。同時,澳大利亞可以考慮支援太平洋島國影響地區政策議程的能力,因為繼續利用太平洋島國論壇來推動澳大利亞的安全和貿易目標只會加劇地區怨恨情緒。短視行為應該被對夥伴關係的長期承諾所取代。

政府只有毫不畏縮地面對世界政治的現實,才能帶來安全、基本需要和可持續發展。對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澳大利亞必須變得更加強大和有彈性。金錢的投入只是一個方面,更多的則是如何拋棄西方大國傳統的傲慢,真正做到與這些小國平等對話,真切得傾聽他們的關切議題,才有可能讓這些國家甘願選擇與澳大利亞合作。這需要時間,需要對話,絕非一蹴而就,卻有可能得到意料之外的收穫。

具體方案

在這一次聯邦大選之中, 反對黨正確地指出現屆政府的失敗, 不過如何補救, 兩大政黨都沒有具體方案。其實, 太平洋這些島國, 經濟發展落後, 只要中國略為提供一些實際利益, 就很容易建立合作關係, 介入這地區事務。同樣, 澳大利亞只要改變一下思維, 就比中國可以做得更好。

例如發展旅遊, 要是澳大利亞願意建立一個航空網絡, 向這些島國提供服務, 同時推廣以澳大利亞為基地的地區旅遊, 相信會為這些太平洋島國帶來極大的經濟收益。 要是澳大利亞向當地人提供各方面的專業培訓, 也可強這些國家對澳大利亞的倚頼, 建設更緊密的關係。

一直以來, 澳大利亞人喜歡到巴里島旅遊, 要是政府鼓勵旅遊業擴大地區旅遊的概念, 這些太平洋島國會為澳洲人的生活, 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而且增強地區旅遊, 也為來到澳大利亞的國際旅客提供更多另類選擇。由澳大利亞來開發太平洋列島, 一定比由中國來開發, 讓西方國家放心。澳大利亞要是把握這一機會, 聯合西方盟友, 一起發展這地區, 可以說是重新為這地區的安全和穩定, 作出積極性的發展。

遊輪旅遊是近年來發展的新趨勢。太平洋島國大多沒有遊輪設施, 相對於加勒比海或其它地區, 沒有發展成巿場。在這地區的島國有獨特的文化, 要是能配合澳大利亞的遊輪旅遊, 可以有條件發展成為互利的項目。澳大利亞一直以來都不積極推動本土附近的旅遊, 不少澳洲人只前往歐洲或美洲度假。發展太平洋島嶼提供了機會, 讓澳洲本土成為地區性的旅遊中心。

化危為機

明顯地, 由於中國的勢力擴張, 只有提升太平洋島國的生活水平和對澳大利亞的倚頼, 才能保證澳大利亞的安全。這麼顯淺的道理, 不管哪一個黨贏取了今屆大選, 都是要優先處理的問題。俗語說的好:「瘦田無人耕, 耕開有人爭」。太平洋列島一直以來都沒有發展空間, 中國的抗張政策要是令到澳大利亞政府看到危機感, 從而改變自己對這地區的投資及策劃態度, 進而能促進自身本土的發展, 可能是一個機會。

澳大利亞要是能藉此聯合西方國家共同發展的話, 更有可能展現出作為一個中型國家, 我們仍可以在地區中扮演著領袖的角色。

文/本刊編輯部

圖/網路

Copyright © 2022 SAMEWAY MAGAZINE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