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話題

澳民眾對中國信任跌至歷史新低

今年3月,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就澳大利亞人對世界各國的態度展開了民意調查,2200多名澳大利亞人參加了這項調查。結果顯示,澳大利亞民眾對中國的信任已經跌至新的低點:超過60%的受訪者表示把中國視為安全威脅而不是經濟夥伴,僅16%的受訪者說他們相信中國政府會在世界範圍內負責任地行事。短期內,澳中關係的緩和跡象並不明顯。

「戲劇性」的崩塌

時光倒回五年前,2016年,如果你問澳大利亞人,我們與美國或中國的關係哪個更重要,結果是膠著的。當時的洛伊研究所民調發現,受訪者並不確定澳大利亞的國家未來是在美國還是在中國。但自2018年以來,澳大利亞對中國的好感出現了「戲劇性」的崩塌:從對香港的鎮壓,對維吾爾人的拘留,到對澳大利亞多個行業的制裁,以及澳大利亞公民在中國的困境,這些不勝枚舉的雙邊關係刺激因素和令人擔憂的報導,將兩國關係和公眾的看法推向了穀底。

此次調查顯示,只有10%的受訪者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就世界事務做正確的事」懷抱信心,這一比例相較2018年的民調結果跌了33個百分點。如今,澳洲民眾信任中國主席習近平的比例與其對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的態度相當,這無疑是一場劇變。

有93%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在區域內的軍事行動讓他們對中國產生負面影響,與2016年相比上升了14%。不過,當被問及澳大利亞人是否支持澳大利亞參與超級大國之間的戰爭時,有57%的受訪者認為澳大利亞應該保持中立。過去的民調資料顯示,澳大利亞人越來越不願意跟隨美國進入戰爭,這主要與對在阿富汗發生的事情幻滅有關。但也有41%的受訪者認為,若中國與美國爆發戰爭的話,澳大利亞應該支持美國。

調查結果顯示的另一面則是,澳大利亞民眾對美國的信心有所恢復,七成的受訪者對美國總統拜登表示信任,比前總統特朗普高出近40個百分點。畢竟,無論從意識形態、價值觀、文化選擇等等方面,澳大利亞和美國才是真正的「老朋友」。

同時,澳大利亞人對日本與印度的信任感也大幅提升,有87%的受訪者信任日本,而也有61%的受訪者信任印度。去年一年裡,澳大利亞人對三個四方會談(QUAD)夥伴的信任感大幅增加,一部分原因也是對中國的反應。隨著澳大利亞近期開始積極參與一些區域的安全計劃,今年的民調結果顯示有38%的澳大利亞人認為澳大利亞屬於印太地區,而「印太地區」是澳大利亞5年前不會用的詞。

/ 澳洲在美中之间如何选择

經貿關係依舊是突破口

隨著澳大利亞與中國過去幾年關係急速惡化,2021年是首次有超過一半 (63%) 的受訪者視中國為安全威脅,與去年相比大幅增加了22%,創歷史新高。同時,今年的結果顯示僅有34%的受訪者認為中國是經貿夥伴,與去年相比下跌了21%。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民意調查與外交政策專案主任康思敏(Natasha Kassam)指出,過去一年來,澳大利亞人在經濟議題上對中國的態度轉變與中國過去一年對澳大利亞的出口業進行經濟脅迫有關。

近日,澳大利亞就中國出口的鐵道輪轂、風塔、不銹鋼水槽產品採取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隨後中方向世界貿易組織提出起訴。在這之前,因中國向澳大利亞葡萄酒徵收巨額關稅,澳大利亞政府採取了相似的措施,向WTO提出申訴。就中方的最新舉措,聯邦貿易部長丹·特漢(Dan Tehan)進行回應,表示澳大利亞將會「堅決地捍衛自己」。

自新冠疫情在全球爆發以來,澳中關係急轉直下。就在澳大利亞外交部長佩恩于去年4月表示澳大利亞將推動對新冠疫情展開獨立的國際溯源調查後,中國對澳大利亞實施的貿易制裁接連打擊了多個出口行業。至今,澳中貿易戰一直佔據澳大利亞媒體的版面,影響著澳大利亞民眾對於中國的看法。與此同時,澳大利亞政府似乎已經和美國政府採取同樣的步調,準備應對日益崛起的中國。

如今,短期之內實現中澳關係改善確實不太現實,畢竟雙方都有各自國內聲音和國家利益的考慮。只是我們也應看到,澳洲對中國經濟上的限制主要集中於限制中資對於澳洲認為的敏感領域的投資,而中國對於澳洲的限制也集中在幾個特定行業商品的出口。作為澳中貿易關係的支柱型出口商品鐵礦石,至今未受打擊。

/ 澳中铁矿石贸易仍在继续

近期澳洲從對華鐵礦石出口中賺得了真金白銀,澳洲也需要中國這個大市場的持續購買。到目前為止,中國仍存在著對建設和投資的嚴重依賴,並沒有能力完全切斷從澳大利亞的進口。世界上三分之二的鐵礦石出口仍然都流向中國,其中大部分來自澳大利亞。雙邊關係的改善需要時日,但經貿關係依舊可能成為一個雙方做出善意行動的杠杆,在雙方長期存在的意識形態與價值觀差異中力保一個平衡。

歷史深處的憂慮

七國峰會已經落幕多日。而莫里森在之前的講話仍留下了餘波。他指出,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世界從未面臨過如此全球性的動盪時期。今天,世界再次遭受到疫情大流行的蹂躪。過去20年,我們經歷了全球金融崩潰、恐怖主義、阿富汗和整個中東無休止的戰爭、數百萬流離失所的難民、極端主義政治死灰復燃、民主倒退,以及威權主義抬頭。莫里森表示,目前的挑戰「就是要鞏固、革新和支撐主張自由的世界秩序」。這針對的無疑正是回歸全球強國地位的中國。

很明顯,西方不會生活在中國主導的世界中,中國也不會接受所謂的自由世界秩序。與中國政府有著若干對話、合作經驗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和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會面的時候曾說過要學會和中國相處,「你不能讓中國成為你的樣子,你也成不了中國的樣子」。之前,李顯龍就曾多次敦促美國和中國緩和緊張局勢,並請兩大強國不要強迫東南亞國家選邊站,並希望所有國家都必須努力尋找機會與北京合作。

李顯龍的說辭並非沒有道理:意識形態可以短期渲染氣氛,但是絕不能當飯吃,明年正值澳洲聯邦大選,需要選票的聯邦執政團隊對澳中兩國如何處理,如何與中國長期共存,畢竟澳洲的鐵礦業和農貿業關涉無數民眾的飯碗。不是一個政客「意氣風發」地發表一個演說就可以輕輕帶過的。

只是莫里森表示的擔憂亦不容忽視。且不說新加坡華人佔人口多數,在文化、習俗、語言與中國有諸多相似之處,其與中國相處模式是否能被澳大利亞借鑒,就是新冠疫情這一筆賬,西方社會就不會輕易地帶過。我們又到了歷史的關鍵時刻。如果說現在與20世紀30年代類似,歷史告訴我們當時發生了什麼,那麼身處歷史十字路口的我們,能夠做些什麼呢?

文/本刊編輯部

圖/網路

Copyright © 2022 SAMEWAY MAGAZINE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