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每週話題

澳大利亞意欲回購中資企業租賃的達爾文港

兩黨紛紛對外宣稱,計劃在下個月的全國大選後,拿回對中資公司運營的達爾文港控制權。

達爾文港有多重要?

達爾文港是北領地首府達爾文巿的港口,是澳洲最北並且最接近亞洲的深水港,離印尼僅700公里。達爾文巿人口僅15萬, 卻是澳洲最多元文化的城巿之一,有30%人口來自東南亞、東亞及歐洲。達爾文港也是北領地天然氣、礦產、農產品及畜牧業輸出外國的要道。不過它也是現時AUKUS及QUAD防務協議的主要防點之一,對防務物流起著重要作用。

長期租出達爾文港一開始就受到內政部及國防部反對,不過當時法例並未令聯邦政府有權阻止交易。港口由領地自由黨政府出售,為領地政府帶來收益。不過,嵐橋集團並不是使用中國資金來進行交易, 而是在澳洲集資完成,可以說是用澳洲籌募的錢來把管理權交給中國企業,是「空手套白狼」最成功的例子。

兩黨角力國家安全  

目前,澳洲兩大主要政黨均承諾將收回對達爾文港口的控制權,這意味著無論哪一方在5月的大選中獲勝,嵐橋集團都面臨著被剝奪對達爾文港長期租賃權的前景。要知道,該租約一直受到國防專家的強烈批評。總理阿爾巴尼斯上周發聲,明確達爾文港是「戰略資產」,希望它掌握在澳大利亞手中。他透露,政府計劃為嵐橋集團租賃的達爾文港尋找新的運營方。如果無法找到私人運營方,工黨政府願意動用納稅人的資金回購港口。而反對黨領袖達頓隨即承諾,聯盟黨上臺將立即任命一名專家顧問,協助尋找不受外國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的新的港口運營方。

在出租協議簽訂時,達頓是財長,他表示當時聯邦政府官員建議認為沒有很大的國家安全風險,故此聯邦政府並未有干預這宗交易。今天達頓沒有否定當時聯邦政府的決定,只認為時移勢易作出新的政策,明顯是文過飾非。因為當年澳洲北領地政府與嵐橋集團簽署協議,這個決定就引來了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批評, 表示出交易對地區安全關注。自特朗普總統第二任開始以來,美國官員也持續向澳洲提出相關問題。其實,澳中兩國關係在冠病疫情期間惡化時,澳洲國內就開始質疑達爾文港租約是否符合國家長遠利益。澳洲國防部2021年著手檢討這項租約,兩年後判定不存在國家安全擔憂。嵐橋集團去年11月傳出面臨財務困難之後,澳洲政府和北領地當局開始討論如何應對達爾文港的不確定性,當時該集團的回應是對達爾文港2024財年成功的營運表現感到滿意。

上個月就有消息說,達爾文港可能被收購,但嵐橋集團澳洲分公司非執行董事奧康納發聲明稱,否認有意出售港口,達爾文港是非賣品,並稱該公司沒有與澳聯邦或北領地政府就總理阿爾巴尼斯宣佈的任何建議進行過任何討論,其中國母公司嵐橋集團未參與港口的運營。只是當前的地緣政治環境或許並沒有給嵐橋集團澳洲子公司過多的選擇。在這個敏感問題上,澳洲主要政黨的立場一致。今年2月,中國軍艦航行至澳洲東岸塔斯曼海進行實彈演習,再度加劇了坎培拉的安全擔憂。這也對中共的全球港口網路施加了額外的壓力和審查。

/微妙且不穩定的美中澳關係

不得不防的中國政府干預

達爾文港駐有約20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澳洲海空軍基地也在當地,批評者擔心,租賃給中資財團會將達爾文港的軍事用途完全暴露在中國的影響力當中。加拿大智庫加拿大全球事務研究所亞太基金會研究員納吉(Stephen R. Nagy)指出,澳洲和美國面臨的挑戰是,無法肯定地說北京會不會向嵐橋公司施壓,並在危機中運行中方的命令。這一判斷無疑是一語中的。特別是最近李嘉誠意欲出售巴拿馬港口而引發的北京方面的種種反應,不得不說給澳洲政府敲醒了警鐘。

李嘉誠擬出售港口事件於上個月迅速發酵,成為美中之間的博弈焦點——3月4日,特朗普在國會演講稱,美國要重新收回巴拿馬,而且一家美國公司已經拿下運河兩個港口;當天深夜,長江和記宣佈將旗下43個港口出售給貝萊德牽頭的財團;13日開始,《大公報》連續發文批評此舉「會背上歷史罵名」;18日,香港特首李家超表示交易必須符合法規要求。

正當各方等待4月2日塵埃落定之時,3月28日中國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稱,「我們注意到此交易,將依法進行審查,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知情人士稱該交易不會如期發生,但並未取消。中國當局從此前的輿論戰,改為直接下場,無疑讓這筆交易平添變數,也不免令澳大利亞對達爾文港的命運心生疑雲。

反壟斷審查,已經從過去的「屬地原則」逐漸過渡到「效果主義」,一項交易即使沒有發生在某一國領域內,但是可能對該國的競爭產生影響,則該國的反壟斷執法機構也可以對該項交易進行管轄。這也是中國政府為什麼有能力叫停海外交易。目前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都採取事先的強制申報的模式,包括美國、歐盟和中國;而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則適用自願申報制度。如果放在以往,各種質疑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個「理論上的國安風險」,可是自從李嘉誠意欲出售港口被頻繁阻擾,就讓此變成了一個實際存在的風險:畢竟北京方面的種種操作顯然沒有落實任何法治精神,澳大利亞肯定會看到任何中國企業都容易受到中共的壓力,因此達爾文港口存在安全風險,也就不是危言聳聽。

一帶一路策略

中國公司對達爾文港的興趣,在於這是中國一帶一路計劃中,澳洲這一段的重心。澳洲政府在開始時,對一帶一路並不太感興趣。墨爾本及雪梨這兩最大城巿,都不在這貿易路線之上。不過曾有中國公司建議興建連接達爾文巿至阿德萊德的高速鐵路,來發展澳洲南北出口物流,澳洲政府對這建議並不感興趣。明顯地這不是現時澳洲社會發展的方向。不過在這時期的維州安德魯斯政府卻對一帶一路極之積極,維州曾經簽署成為加入一帶一路的「國家」之一。不過協議其後, 遭莫里森政府審查並推翻,表明維州簽署這樣的協議並未有效力。

不過當時聯盟黨政府對維州參與一帶一路及出租達爾文港99年沒有積極從澳洲國防考慮,明確地反映當時聯邦政府只看重維持與中國友好合作, 而沒有意識到世界政治發展到今天的緊張。可以反映,澳洲政府對國際政治認知, 嚴重不足。

對潛在利益衝突的擔憂

在達爾文港何去何從這一問題再度成為大選焦點時,另一件事也不得不被重新考量——政客是否可以從公職獲取私利。當年澳洲與中國的自由貿易協定包括這筆達爾文港的租賃協議簽署是在時任貿易部長羅布(Andrew Robb)的帶領下進行的談判。嵐橋交易四個月後,羅布就辭去了部長職務。他在2016年7月的選舉中退出了議會,並幾乎立即接受了嵐橋公司特別經濟顧問的工作。這一職務於2018年底結束。這不得不讓外界對其中可能存在的潛在利益衝突表達擔憂。

雖然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在2015年確定,它無權審查達爾文港的交易,因為當時這一設施享受1975年《外國收購和接管法》的豁免條款。然而,澳大利亞國防部和安全機構卻對此有著足夠的機會來表達關切。如果國防部和其他機構對國家安全的潛在風險表示嚴重關切,議會本可以通過立法專門處理這一問題。除了立法權之外,聯邦一直擁有非常廣泛的權力,特別是在施加政治壓力方面的非正式權力。然而,聯邦政府在2015年顯然沒有對北領地施加任何政治壓力來嘗試撼動這一決定。

達爾文港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很有可能成為澳中兩國新的衝突點,此外也能看到美國的影子。從一開始,美國就反對中國企業租賃達爾文港,而且在這期間還不斷向澳大利亞施加壓力,希望他們能夠收回這個港口。在達爾文港運營權上飄忽不定,不僅與澳大利亞自身的國家安全是否受威脅相關,與美澳的軍事合作是否會受到影響也息息相關。一邊是在印太地區的角色和地位,一邊是對外購投資的需求,一邊是美國的頻頻壓力,也許澳大利亞當年簽署租賃協議時太草率了,本想著99年的租約自有後人去評說,沒想到不到十年這屆大選再度提起當年涉事其中的人於今日亦活躍在澳洲政壇,必須要給民眾一個明確的說法了。

文/本刊編輯部

圖/網路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