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話題

淺談中印2020邊境衝突

/本刊編輯部             圖/網絡

 

/中印境邊爭議地圖

 

中國印度爆發多年來最嚴重軍事衝突,死傷規模令人關注。印度官方證實,印軍在中印衝突中承受20死76傷;中國方面傷亡情況未明,但推斷亦有數以十計。中印邊境爭議雖持續多年,惟久再未有流血,今次中印衝突傷亡規模之大令人意外之餘,雙方都堅持官兵沒有開槍,令事件更為耐人尋味。

 

/今次中印衝突地點:加勒萬河谷(英國廣播公司圖片)

 

中印邊境發生了什麼

中印武裝部隊週一(15日)晚在邊境爆發軍事衝突,地點在中國新疆阿克賽欽地區(Aksai Chin),與印度印控克什米爾拉達克地區(Ladakh)之間,加勒萬河(Galwan River)河谷地區。

當地地形多為雪山高原,人煙稀少,令外界更難得知衝突細節和真相。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是中國印度1960、1970年代以來,最嚴重軍事衝突,也是1975年以來首次有人死亡的中印邊境衝突。

印度軍方發言人後來說,在衝突中有三名印度人死亡,另有十七人後來因傷勢嚴重死亡。其他人失踪,恐被俘(目前證實已被中方釋放)。

目前尚不清楚這三人是如何死亡的,儘管一些印度媒體週二援引軍方消息稱,在對峙期間沒有開火,這些人是「在印度領土的手撕肉搏中被殺」。

自1975年以來,兩國建立了解決士兵之間局部衝突的機制,並避免了1962年戰爭的重演,自此,兩國在3500公里的邊界上沒有開過槍。兩軍之間的最後一次嚴重衝突發生在2017年的多克拉姆(Doklam),中國和印度盟友不丹都宣稱擁有該地區,但在邊界上的印度或中國士兵很少攜帶武器以避免衝突升級。

 

三條爭議線

BBC在自己的一篇文章《帝國遺夢:中國印度的三段邊境爭議》中解釋了大英帝國劃的三條線——引發中印爭端的三條爭議線。

19世紀印度次大陸,臥末爾帝國衰落後印度分裂成的數百個大小土邦王公國已經被當時在世界崛起的大英帝國一一收入囊中。直到1857年大英帝國殖民者才真正首次統一印度。

19世紀印度變為英國的殖民地之後,開始逐漸不斷向北方推進以印度為中心的殖民擴張,包括在西北控制了歷史上藏族傳統居住區拉達克(目前為中印西段邊界印控地區),並劃了一條「約翰遜線」,將阿克賽欽全部劃入英屬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借道這裡將大英帝國的影響拓展到西藏和新疆。為了和北方的沙俄帝國爭奪新疆中爭取清帝國的支持,又向清政府提出分割阿克賽欽的「馬繼業-竇訥樂線」。

20世紀初,英國殖民者加強了北進行動。之後與印度官員在印度東北方向中印傳統邊界以北劃出「麥克馬洪線」,將約9萬平方公里藏南區域劃入英屬印度。

/士兵

 

這三條線,不論是當年的大清帝國,還是中國國民黨政府和共產黨政府都不予承認。

印度1947年獨立後,認為自己繼承了大英帝國在印度的遺產,「約翰遜線」以西和「麥克馬洪線」以南中國控制地區都屬於印度,一直是中國非法佔領的地方。

 

增兵與反華

中印邊界衝突情勢至今仍未解決,在中國軍隊朝印度陶貝奧迪(Daulat Beg Oldi)機場東南方30公里處增派兵力後,印度隨即亦調軍增援,有消息人士指稱,印度目前已部署超過3萬6,000人,包括主戰坦克及大砲。

隨中印邊境衝突持續,印度國內的反華情緒也不斷高漲。印度德里旅館和餐飲業所有者協會(DHROA)表示,由於業界對中國的行為感到憤怒,協會內3000家旅館都會拒絕接待來自中國的客人。 DHROA秘書長Mahendra Gupta進一步表示,協會內的商家會同時停止使用中國貨,以響應印度全國貿易商總會(CAIT)日前宣佈,要抵制中國商品的呼籲。另外,印度6月29日出於國家安全和隱私方面的考量,禁止民眾使用59個中國手機app,包括非常流行的TikTok和微信。

然而,中國國內民眾卻沒有體現出抵制的情緒,更多的體現為不懈,無論是從經濟方面還是軍事方面都是如此。

 

美國的「印太戰略」

2017年11月的首次亞洲之行中,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 Donald Trump) 正式用「印太」替代了「亞太」的概念,提出要打造「開放、自由的印太」。

在行動層面,美國「印太戰略」也逐漸開始走實,且得到了美國國會的大力支持。 2017年11月以來,「美日印澳」司局級官員多次舉行「四邊對話」(Quad),2019 年9月26日,四國外長還首次舉行部長級磋商,雖然成效和可持續性都存在問題,但美國依然將其作為重要的造勢平台。

另外,「印太戰略」還有一個不同,就是明確將中國作為針對對象,且做法更為粗暴大膽。此前奧巴馬政府的「亞太再平衡」尚沒有這麼直接,而且始終將接觸中國作為主要目標之一。為此,當時的美國在台灣等敏感問題上始終保持著一絲穩健,在推動「亞太再平衡」戰略的過程中,對打「台灣牌」非常謹慎,始終未明文將其納入其中。而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戰略」則公開將台灣地區作為其戰略支點之一,甚至大有推翻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共識的架勢。

印度總理莫迪與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在6月4日的視頻會議中,簽署了「印澳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協議」。該協議允許印度和澳大利亞軍艦和飛機使用彼此的軍事基地,並進行設備維修和加油補充。據悉,印度與美國也簽有類似的協議,這被視為是更廣泛的安全合作的一部分,以平衡中國在印太地區日益增長的經濟和軍事力量。

 

印度錯判形勢

/印度總理莫迪

 

正是因為美國的「印太戰略」讓印度錯誤的判斷了自己的形勢。據印度時報報導,有印度分析人士稱,莫迪高估了自己,也高估了美國,加上他對鄰國的錯誤估計最終將自己逼到了牆角。

第一,莫迪及軍方一直認為自己擁有強大的武器,和充分的武器儲備,武器的殺傷力也比鄰國的強大,但通過詳細分析兩國的軍備,就會發現,這種認識可能是錯誤的。

第二,印度認為中國近來日子很不好過,國內疫情,國際上被特朗普擠壓,挑戰很大,中國有點兒喘不過氣來。言下之意,就是現在的國際環境,和形勢變化,對印度相對有利,那機會來了,就趁機倒逼中國,印度也藉機對中國施壓。

第三,美國主張的「印太戰略」,最近澳大利亞也正式與印度簽署軍事協議,尤其中國近期非常針對澳大利亞,如果印度此時站出來,背後美國和澳大利亞一定會支持自己。但事實上,中印邊境衝突後,這兩個國家非常安靜。

所以,也不用擔心中印之間會發生軍事衝突,即便印度剛剛宣布邊境的士兵可以開槍,但是相信莫迪會有一個更加細緻的判斷,加上中國似乎更希望今天這個紛爭不會擴大,尤其是通過快速釋放印度被俘士兵,外交部言辭也更像是想大事化小的情況下。

 

 

Copyright © 2022 SAMEWAY MAGAZINE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