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話題
泰王拉瑪九世駕崩 ──探究君主立憲制
泰王拉瑪九世駕崩
──探究君主立憲制
文:本刊編輯部
圖:維基百科/新華社/百度百科
受泰國人民敬重的泰王蒲美蓬,於2016年10月13日駕崩,享壽88歲。他在位70年有多,除了是泰國歷史上統治時間最長的國王,也是全球在位最長久的君主,重病纏身的他在過去一年多時間裡鮮少露面,在曼谷一家醫院治療,可惜最終不敵病魔仙逝。泰國總理府隨即發出公告,全國自10月14日起進入國喪期,不僅停止娛樂活動30日;所有政府公務員、政府行政機構需要在一年內穿黑衣服服孝;所有政府機構、學校等機構下半旗致哀一個月;而普通公民則自願性服孝。
泰王在位70多年屹立不倒
泰國國王蒲美蓬・阿杜德(Bhumibol Adulyadej)是泰國卻凱瑞王朝第九代國王,又稱拉瑪九世皇,當時年僅19歲的蒲美蓬於1946年6月9日登基,在期間70年有多的治理下總共經歷了三十位總理。
「2016年10月13日星期四,下午3點52分泰王蒲美蓬駕崩。」這信息在電視台公佈後,泰國電視台畫面由彩色變黑白,泰國上下所有人傷心欲絕,就連居住在海外的泰國人表示願意在他鄉為萬人景仰的泰國守孝一年;也有本地民眾自發性聚集在醫院外哀悼;有人抱著泰王照片放聲痛哭;全國連續30天降半旗;娛樂活動暫停三十天;泰國國會開會之前,全體議員起立默哀9分鐘;泰王靈柩移靈停放的大皇宮暫停對外開放;以及著名的玉佛寺也只有悼念民眾才能進入;公共場合禁止播放音樂,電影台、體育台全部放送泰王紀錄片,原本熱鬧的城市在一天便讓悲傷心情充斥全城。
泰王一直受到泰國人民的愛戴,政府官員晉見泰王都要行跪拜禮,人民只要聽到泰王在電視或廣播的聲音,就會原地肅立致敬。任何人若侮辱國王或王室成員,就要受到法律的處罰。儘管泰國政治動盪不休,蒲美蓬在位70年間多次轉換總理和經歷多場政變,但泰王始於不變,帶領泰國度過動盪不安,只要一有政變發生,他都會在重要關頭出面調停,靠著皇室威信化解政治危機。他的存在像是派發定心丸,讓人民有安心安定的力量,塑造拉瑪九世皇成為泰國的救世主。
1992年泰王在政變中施展影響力,兩名敵對的軍方領袖被召喚到泰王面前,當時反政府示威者和軍方連日爆發衝突,兩名軍方領袖來到泰王面前,謙卑下跪的畫面化解了緊張氣氛,暴力衝突也隨即停止。蒲美蓬國王在位期間一直致力為泰國人民改善生活,他利用自己的工程師背景協助建造全新灌溉系統幫助農業發展,同時以農業取代鴉片種植。
放眼世界各地君主立憲制的國家
泰國王朝在1769年建立,吞武里王朝是泰國第一個王朝,由1769年開始直至1782年結束。卻克里王朝是從1782年起延續至今的泰國王室,名字源於開國君主昭丕耶卻克里(拉瑪一世)的名字。原來泰國的卻克里王朝的君王在1932年前是擁有專制權力的統治者,但在1932年軍事政變時,當時的拉瑪七世皇被迫實施君主立憲,從此由總理負責治理國家, 歷代泰王都只是國家的象徵性元首。
亞洲某些國家仍然有君主立憲制,如日本,現任天皇為明仁,現年已屆82歲的他仍頻繁參與公務和宮中祭祀,被大眾認為是一位非常熱情和勤勉的天皇。在2011年發生日本大震災與福島核危機後,明仁發表全國演說,鼓勵人民不要害怕勇敢向前,以及表示對日本人天災後臨危不亂的表現感到自豪。災難發生後明仁攜同夫人探訪一所設立在東京的暫時安置所,安撫失去家園和親人的民眾,明仁天皇夫婦兩人跪坐在災民面前,關切的傾聽災民的心聲並給予窩心的撫慰。值得關注是明仁天皇的父親,昭和天皇的一生也充滿傳奇,為人津津樂道。
昭和天皇,本名裕仁,於1926年就任,在位63年,是歷代及史上的天皇中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家元首之一,其在位期間經歷第二次中日戰爭與第二次世界大戰。裕仁登基後,盡力履行自己立憲君主的職責,因此很少過問內閣的政策,當時極端民族主義者勢力興起,要求學校除去民主思想,改成絕對宣傳愛國主義,裕仁無法駕馭,為日後侵華戰爭埋下伏筆。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他批准軍事大臣東條英機與納粹德國希特勒、義大利墨索里尼結成法西斯主義軸心國,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後,裕仁在1945年發表《終戰詔書》,親自宣布無條件投降,當年多國要求日本取消君主制,並讓天皇接受戰犯審判,但美國顧及日本以古以來神化天皇的思想,天皇已經值入日本人心中成為精神支柱,因此美國同意裕仁不須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並負上責任。但是1947年日本通過新的國憲法,消取君主政體,使天皇變成一個虛位元首,真真正正成為國民精神支柱,這點泰國和日本很相似,國王在古時是絕對的權力,在社會和民主進步下國王已演變成一種團結國民的象徵。
西方國家方面,英國貴為世界上最早建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其王室最為人熟悉。現任君主為伊莉莎白二世,為十六個大英國協王國的女王及五十三個大英國協國家的元首。1952年即位至今64年,和前文提及的泰國和日本不同,伊莉莎白在位期間沒有經歷英國政治大起大落。伊莉莎白女皇為英國、加拿大、澳洲和紐西蘭女王,也是十二個在其即位後獲得獨立地位國家的女王,即牙買加、巴貝多、巴哈馬、格瑞那達、巴布亞紐幾內亞、索羅門群島、吐瓦魯、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貝里斯、安地卡及巴布達及聖克里斯多福與尼維斯。英國皇室成員舉止優雅,在普遍英國人心目中王室成員的言行舉止為全體國民樹立個人行為操守的典範。伊莉莎白二世自登基以來,她正式出國訪問了325次。
君主立憲制是好還是壞
看過泰國、日本、及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可看出君主雖然沒有實權,但對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君王統而不治,完全服從內閣的控制與安排,只執行禮儀性的職能,堅持了民主共和制度,如明仁天皇一樣在國家陷入危難時像信仰一樣出現帶領全國,安撫國民,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對皇室的尊重和崇拜也許塑造了國民的價值觀,保證國家社會的穩定和價值體系的連續性。他們遠離政治,超然獨立於黨派的政治鬥爭之外,所以無論國家政治多亂,君主仍然是國家的清泉,人們心裡尋求安慰的地方。
君主立憲制換個角度看是資產階級對封建制度的妥協的象徵,保留了一國之君這種封建主義的特徵,並沒有完完全全地改革成為民主主義。從現實層面看,一定的社會資源會貢獻至王室花費,王室的存在是否真的重要呢?一個要完全實踐民主主義的國家需要王室帶動社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