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新冠疫情反思

武漢肺炎 (新冠狀病毒) 反思 6

對前景的信心
周二公佈的民調,顯示澳洲人對總理莫里森在個人及聯邦政府處理疫症的政策,普遍持信任及支持的態度。再加上這週受感染的人數大幅下降,表明疫症初步受到控制。在歐洲各國大爆發及全球各國緊張形勢之下,澳洲還算是處理得不錯。人們生活上有諸多不便,餐飲、娛樂、及體育等活動受到全面打擊,不過政府推出的經濟剌激方案,看來給人不少的安全感,到今天澳洲社會還算是穩定下來。
聯邦政府適時的回應,為莫里森總理帶來社會的支持。民調顯示社會對政府的信任,特別是一連串的經濟方案,現時雖然未知是否有效,不過人心沒有慌亂,是這社會在疫境中的光明面。我們都知道,整個世界要面對的問題很多,未必一定有出路,但只要有信心走出眼前的一步,結果就算未知,也是踏實的一步。
到底前路如何,澳洲政府現時也無法明確的說明。不過,從現時情況來看,澳洲人要在在未來半年到一年間,大概要維持現時的生活狀況。在未有疫苗或特效藥物可以使用之前,澳洲人要加強注重衛生,及在社交生活中,提供更大社交生活空間及距離,令到病毒不會擴散。所以現時的各項政策,不會在短時間內取消,我們要有心理準備,在一定時間內,令自己能舒適地接受社會,按照現時軌跡走下去。

 
被隔離的社區需要更多關心
現時在日常生活見到的情況,是生活減慢了。人留在家的時間長了,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多了,對一些家庭來說,可能是很特別的經歷。有人跟我說,從來沒有這麼多時間會與兒女在一起生活,也算是在疫症威嚇下的一點驚喜。不過也有一些家庭,出現了更多的家庭糾紛,或是暴力問題,相信社會要付出更大努力去面對。人與人的社交、宗教、體育、藝術、娛樂生活及消費也大受影響,更有不少人的工作沒有了,生意也沒有了,心中沮喪不已。我相信這是一個我們更要彼此關顧時候。
因著80歲以上受感染者死亡率超過20%,不少老人院在三月初開始被封閉起來,連家人探望也不容許。不少長者因為無法見到家人,精神健康大受打擊,他們只能通過視像或電話通訊與家人聯繫,情況令人擔心。這些長者的兒女無法經常見到父母,心中也不好過。住在退休村的健康長者,還能有親友探訪,不過因為病毒對長者影響較大,政府限制70歲以上長者只能是在必要的活動如購物或見醫生等才可離家,在欠缺社交生活下,不少人感到生活難過。
也有一些人,由於在家中工作,而政府又限制不能隨便外出,在生活中感到孤獨的,這些人需要身邊的人關心。這些人生活節奏受到影響,又沒有主動與人多聯絡,常會認為自己沒有價值,或多或少影響著他們對生活的信心。我相信他們周遭的人,只要定時給他們問候,打一個電話,或是發一個短訊,都可以給他們鼓勵。我們會在這非常時期,看到他們的需要嗎?
在一個為著健康需要隔離的社區,我們如何能在精神上連成一體,我相信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在上一期的《同路人》封底,我們刊出了一幅圖畫,要說明的就是這情況。為著安全,我們要隔離,不過在這隔離的生活,我們能否仍能彼此鼓勵,令大家都見到盼望呢?

 

 

海外華人的矛盾
華人社區現時受著中國及澳洲兩個政府所宣傳,不同面對疫情的態度所影響。不少人在疫情的處理上,受著中國政府宣傳所影響而不自知。在中國,沒有人可以追究病毒擴散的責任,最初的吹哨者被視為破壞社會秩序,人民對防控疫情政策沒有討論的權利。海外華人更被鼓動著愛護祖國的情懷,把所在地的抗疫物資全數搜購,運回中國。結果是現時疫情在全世界爆發了,很多地方的華人,被視為漠視本地需要,引來當地人的非議。
我們在這裏生活,愛護祖國也不能損害本地人的利益。曾有基督徒在二月時提出要搜購物資,送回武漢,關心同胞。我當時表示澳洲及全世界會隨後爆發疫症,若這樣作的話,之後必會引來主流社會的埋怨,這預言今天這已成為事實。其實,根本的問題,在於我們要考量我們能否在澳洲生活,長期仍把自己當成為中國人,還是會學習從澳洲人的利益角度來看自己。
從澳洲人利益去考慮問題,這並不表示我們忘本。事實上除非我們把澳洲當作中國的一個省,不然的話我們生活在澳洲,就必然以這個國家的福祉為首要考慮。澳洲華人若把中國利益看成高於澳洲的利益,我相信無法為澳洲人所接受。就算是我們在這裏長大的下一代,我相信他們也無法接受自己不是澳洲人,不把澳洲利益看成為優先。
我在不少微信群中,所見到的言論,都是以中國的利益為優先。我完全理解這情況,因為使用微信的朋友,多是新移民或與中國利益關係密切的人。他們根本沒有把自己當成為澳洲人,自然不會從澳洲的利益去看整個問題。不過,說到底,除非我們盼望澳洲在未來十年八載會變成中國一部份,不然這種中國優先的觀點,又有甚麼價值呢?要是真的有這一天,這裏的華裔澳洲人又會不會回流到中國定居,或是再移民別國呢?

 
口罩的爭議
澳洲的科學家到了今天,仍不願意提倡人人戴上口罩,不少人無法理解,但道理其實不難明白。在疫症爆發初期,科學家相信只有當病徵出現時,病毒數量增多,才會令病毒容易傳開,這是大部份傳染病的情況。對付這類病毒,佩戴口罩確是沒有大用,因為感染者應該是被隔離而不是留在社區中。在沒有病徵下仍能傳染的話,這病毒就很變成難預防。對Covid-19來說,這已被證明為事實。因此西方醫療系統遲遲不願意改變社區使用口罩的政策,完全可以理解。
亞洲國家在2003年SARS影響下,已開始推行全民戴口罩的習慣,不少人相信口罩可以保護自己不受感染,而沒有注意口罩只能降低別人受到感染的機會。但奇妙的是若整個社會絕大部份人都同樣佩戴口罩的話,則整個社會就受到保護了。
我記得一個故事,提及在一個人人都繫上長長的匙,要把飯菜送入自己口中,並不可能。人人拼命去餵自己吃飯,結果大家都會餓死。但若人人都用這長匙去餵別人吃飯,則人人可以有飯吃。我覺得佩戴口罩,就是這樣的原理。我戴上口罩,雖然幫助我不大,但卻可以保護你更多。只要我們都一起這樣做,大家就受到保護了。但這樣的思想,能否在以個人主義為中心的西方社會推動,現時仍未可知。但從澳洲人現時對社交隔離管理的支持,我相信是有可能做到的。
不過,科學家亦明白,外科口罩及防病毒口罩,應該是留給作為保護醫護人員,因此,我相信西方社會,會接受國民在外出時佩戴非醫學用口罩,來作為防疫的策略。現時世界衛生組織已從這方面作出檢討,相信在不久未來,或會掀起戴口罩的熱潮。
Covid-19的機遇
從過去兩三個月的情況看來,全世界都走到一個臨界點。不管是政治的考量,經濟發展的維繫、社會的操作,我們都面對極大的改變。疫情過後,大家都知道世界及社會都會不再一樣。
今天,要是我們願意想多一點,走多一步,積極一點面對前面的轉變,我們就有可能在疫症過後,最先發展起來。有人相信Covid-19會為準備好的人創造更多的機會,你相信嗎?

 

周偉文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