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每週話題

機場靜坐抗議 超過2千人參與

機場靜坐抗議 超過2千人參與

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女兒梁頌昕機場遺留行李風波持續發酵,香港空勤人員總工會(下稱:空總)在機場大堂靜坐抗議民航處對事件的回覆,不少身穿制服的空中服務員出席,接機大堂人頭湧湧,空總表示超過2000人靜坐抗議。

「守護香港天空,豈容安檢漏洞」靜坐集會,在當天下午3時半在一號客運大樓接機大堂舉行,空總先為出席者登記,後獲發貼紙以茲識別。參與的人士其後在工會帶領下,高叫「特事特辦、安全是但」等口號。空總強調,今次行動旨在維持航空安全守則,所有手提行李需要「同行同檢」,絕對沒有任何意圖佔領機場。

不少剛落機的空中服務員身穿制服出席集會,其中羅小姐表示,擔心乘客的手提行李若由他人送入禁區登機,將威脅自已的性命,尤其是現時的恐怖襲擊猖狂,因此需要「走出來,捍衛自己的天空」。另一名空中服務員陳先生認為,如果一個人的地位,可以「凌駕機場安全之上」,「好多事可以發生」,將嚴重影響機場和乘客的安全。

香港泛民主派多位立法會議員,包括公民黨的楊岳橋和梁家傑、社民連的梁國雄、民主黨的涂謹申等也到場聲授。另外,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朱幼麟指,從第三方得知,與行政長官梁振英通電的航空公司職員,在對話時落淚,暗示梁振英向職員施壓。

同路點評:

在上一期我們也提及過今次事件,當然事情的始末仍未有一個很確實的答案。但可肯定的是,梁振英女兒梁頌昕遺留在機場禁區外的行李,是由一位職員代為帶入禁區。不論梁振英有否施壓,都是犯了一定的錯誤。如當初肯為錯誤道歉,事件可能不會發酵到如今這地步。另外,事件有一個值得注意的轉折點,就是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朱幼麟的發言。他的言論使人更懷疑梁振英的誠信。坊間有輿論指,朱幼麟的言論是帶有政治目的,就是希望可借今次事件,令梁振英下台。在現階段性,仍未能定性事件的後續是否帶有政治目的,但相信在短期內的社會輿論不會減弱。

內地經濟需加強對外開放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來明在一個論壇上指,今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中國現在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人均收入也近8000美元,但同時亦面對不少風險,包括經濟下行、金融風險和環境風險,內地經濟發展需要有新理念、加強對外開放和共享發展。他解釋,未來五年內地應平衡進出口,加強對外區域發展,對內也要加強制度公平,改善人民收入,同時去庫存、降成本,相信可如期步入全面小康社會。他說,內地過去的粗放式發展,目前已經行不通,經濟必須考慮到生態環境,才是可持續的發展。及後他又指,香港過去在內地發展和改革上,一直扮演重要角色。

同路點評:

近這一年來,中國的經濟如像過山車般大起大跌,足以證明中國的經濟發展,已到了一個臨界點,需要尋找新的出路。但是中國的不公平制度,再加上政府多次插手干預市場,已經使不少有意進軍內地的投資者充滿憂慮,甚至卻步。中國要面臨的問題不少,如產能過剩、人才外出等,對於十三五規劃的前景,並不樂觀。

鋼鐵會議台受辱離場

繼上月與岡比亞建交,中國在外交方面再度對台灣亮劍。台灣代表團前天在比利時出席國際鋼鐵會議一場高階會議時,傳中國代表團指台灣官員「層級不夠高」、「不適合參加會議」,多次要求主辦方將台灣代表趕出會場。台灣方面抗議未果,只能忍辱離場。陸委會昨天向中國表示強烈抗議,國台辦昨晚簡短回應稱:「尊重相關國際組織與機構按其章程及規定處理涉台問題」。台灣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處等也分向比利時政府、OECD位於法國的秘書處提出抗議。有比利時官員向台灣代表團道歉稱,如果中國團離場,這次會議等於失去意義,因此在協調後、才決定請台方離場。

同路點評:

繼上星期的肯尼亞疑犯移交事件後,兩岸再一次引起風波。相信與將執政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至今仍未對「九二共識」表態,中國對其所施加的壓力。事實上,今次事件讓不少人感到意外,因上次在巴黎舉行的鋼鐵會議上,中國代表團還曾與台灣代表團共處同一會議,相處融洽。而在過去幾年的這類會議上,兩岸也未發生過如此大的衝突。

 

13名隱形「基因超級英雄」!?


 

有不少遺傳疾病僅源自單個基因變異,通常稱為「孟德爾型病症」。最近一項研究針對584種嚴重的孟德爾型疾病,分析近59萬人的基因組,發現當中13名成年人各帶有最少一個可致嚴重疾病的基因,卻沒有患病。

這些研究是「韌性計劃」(The Resilience Project)的第一步,領導計劃的西奈山伊坎醫學院醫生費蘭特(Stephen Friend)表示︰「計劃的意念源自挫折及未竟之志。」費蘭特有次靈光一閃︰「如果你想預防疾病,不應在病患身上尋找基因,答案在那些應該病卻沒有病的人。」計劃希望透過找到這些帶有致病基因卻健康的人,讓科學家研究到底是其他基因阻止他們患病,抑或環境、飲食、生活方式等後天因素保護了他們。

今次刊登在《自然生物科技》的研究,小組從12項基因研究中取得資料,分析合共逾58萬9千人的基因數據。他們最終找到13人,每人均帶有最少一個可引致嚴重疾病的基因。可是因「禁止重新聯絡條款」,而無法得知他們的身份。

同路點評:

「禁止重新聯絡」就是無論科學家們得到甚麼結果,都不可通知被研究者。如果能找到其中一人,可能我們就可以解決不少遺傳疾病。但現在再也沒有機會找到他們了。雖然這種限制引起不便,更會使寶貴的資料失去價值,但卻不無理由。因接受被研究的人,只代表他們願意捐出DNA數據,但不代表他們願意知道自己帶有絕症的基因,從此活在陰影下。但無論如何,今次的研究結果也是值得鼓舞。或許你身邊的朋友和家人、甚至和你擦身而過的陌生人,就是帶有「超級基因」的「英雄」。

2025年,五分之一人肥胖

英國一項研究指出,全球2014年有超過八分之一的成人肥胖,2025年將增至五分之一,人數超過11億,並將會是全球首次肥胖的人數多於過瘦的人。倫敦帝國學院( Imperial College London)一項研究報告發現,2014年全球約有6.41億人屬於肥胖,每8名成年人就有超過1人有肥胖的問題。研究人員警告,若情況持續且沒有改善,10年內會令醫治肥胖的藥物不再有效,屆時唯一選擇是做手術,才能預防及治療疾病。有健康專家指責政府未能在含糖的食物和飲料提高稅項,是問題的元兇之一。

倫敦帝國學院公共衛生教授MajidEzzati表示,若依照目前的趨勢,2025年不僅不符合世界體重的標準,令肥胖的患病率呈上升趨勢,女性過重的人會比過輕的還要多,屆時全球體重對健康造成威脅的人數將創下新高。Ezzati對情況感到悲觀,他認為要真正改善情況,全球需共同採取行動,「除非我們能將健康食品如新鮮蔬果的價錢降至每人都能負擔的價格,並將不健康的食品加價。」

同路點評:

根據統計,過去的40年間,全球的肥胖人數一直有顯著的上升趨勢,由1975年的1.05億,到2014年已升至6.41億。肥胖可帶來的健康問題大家都清楚不過,如糖尿病、心臟疾病、中風等。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有部分癌症的誘發原因是因肥胖而引致的。另外,大家可能會認為肥胖是個人健康的問題,但事實上,目前單是肥胖所引致的醫療成本,全球一年已高達235億澳元。由此可見,肥胖不單是個人問題,亦會對社會造成一定的經濟負擔。希望各國政府可多關心肥胖這議題,讓大家的生活更健康一些。

揭漁奴哀歌四女記者奪獎

美聯社四名女記者梅森、麥克道爾、門多薩、圖森題為「來自奴隸的海鮮」系列的報道,獲得最高榮譽的普立茲新聞公共服務獎。她們冒着生命危險深入偵查,花了一年時間取材,揭露海鮮美食背後東南亞漁民慘遭剝削和奴役的苦況,從而協助二千多名漁奴重出生天。

她們揭發約三千五百名來自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等地的漁業「外勞」,在印尼小島本吉納(Benjina)過着奴隸生活。工人被逼日做二十至二十二小時年中無休,辛勞工作卻近乎一無所獲,有奴工受不了非人生活投海自盡。超過六十名工人被人用假名輕率埋葬在島上,客死異鄉。

她們試過冒險摸黑靠近一艘拖網船拍攝罪證,被海產公司要脅用快艇撞記者的船。她們又曾匿藏在卡車背後長達四天,一邊躲避海產公司的槍手,一邊記錄下運載問題海產的船隻名稱。更利用全球定位系統(GPS)追蹤「血汗海鮮」至美國,發現大型超市沃爾瑪、高級食肆Red Lobster等均購入這些海鮮。

同路點評:

備受新聞界重視的普立茲獎,由新聞出版人約瑟.普立茲創辦。今年已舉行到第100屆,由當初只得兩項獎項發展至現時21項。普立茲獎作品曾多次被改編成電影,例如奪得今年奧斯卡最佳電影的《焦點追擊》便是改編自2003年普立茲獎得主《波士頓環球報》的報道。在這,除了要讚揚四位女記者的勇氣和專業外,我們更應將焦點放到被剝削的群體上。正當我們享受美味的海鮮時,有否想過有一個群體正過著非人的生活?今次或許瓦解了一個剝削集團,但是在地球的多個角落上,仍有無數相同的人在受難。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