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澳洲反思

植根澳洲反思 5 – 隱性歧視新冠大流行中浮現

澳洲歷史中歧視華人的行為

打算移民澳洲的朋友, 大多擔心這裏是否有歧視華人的問題?

是的, 華人是最早來到澳洲的民族, 170年前澳洲發現了金礦, 開啟了淘金時代, 華人就大批來到澳洲, 今天還有不少華人在那時期被歧視的記載。前維州林美豐議員曾多次指出, 因為維州徵收人頭稅, 大批華人為著逃避人頭程稅而選擇在登陸南澳Robe, 徒步走至Ararat地區, 因而在那裏建立了這小鎮, 林議員把這視為澳洲歧視華人的經典例子。

其實, 澳洲那時還未有成立聯邦政府, 沒有國防邊境, 有的是華人與英國殖民之間的利益衝突。 這些殖民政府根本不願意承認華人在這裏有定居的權利, 只會維持殖民社群的利益。就如華人社群不重視這個國家的利益, 只願把從淘金賺取個人利益, 全數輸送往中國家鄉看為應份的事一般。由於國家機器並不存在, 而大部份華人根本不打算長期留在這裏, 他們在這裏生活的權益往往受到忽視。在今天看來, 當時作的確實是種族歧視的行為。不過大部份華人堅決不在這裏置業、消費、作生意、交朋結友、唯一的活動是找到最多的黃金, 賺取金錢照顧家鄉親友, 也不理會自己是否被歧視, 更不會保謢自己在澳洲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權利。

結果是在1901年成立澳洲聯邦時, 最初通過的法例就是要求限制非歐洲白人移民澳洲的法例。在今天看來, 這絕對是種族歧視的行為。不過在當時的社會, 卻被看成為保持澳洲聯邦安全的重要決定。說到底, 這實際上是當時華人殖民與英國殖民, 為爭奪澳洲這片土地的居住及擁有權。英國殖民以此為家, 立法保障自己利益, 而華人殖民要為自己個人爭取金錢利益, 根本無意要求這個社會付出或給予這個國家甚麼。

今天有歧視華人行為嗎?

澳洲人立國後極強調公平, 而且大部份人都是第一、二、三代移民, 對其他人持開放態度。不像一些歐洲國家, 整個民族數百年來認為自己是身處這片土地的主人, 而另一些人仍然是二等奴隸, 因而忽視其它民族的權利, 引來極多的種族衝突。也不像中國人五千年來認為自己是世界中心, 其他人都是沒有教化的落後民族, 甚至否認其它少數族裔的生存權利。不過白澳殖民的自我心態, 卻令到澳洲人在短短三數百年的歷史中, 特別是在最初登陸這片土地時, 犯上不少錯誤。例如對澳洲原住民權益的忽視, 令到原住民在聯邦成立後, 到1962年才有包括投票權在內的憲法權利。其後到1973年取消白澳政策, 才容許有色人種移民澳洲。

今天, 澳洲人承認自己是多元文化國家, 任何人不管膚色、種族、宗教信仰、語言都有在澳洲平等生活的權利。任何歧視行為都不會被社會容許, 並且政府設有機構, 推動種族融合。在發現有歧視情況時, 執行法例去矯正, 致力推動在社會中平等機會。可以說, 華人若在這裏感到被歧視的話, 可以循已設立的機制去改變, 尋求更大的公義。

很多時候, 新移民並不知道也不明白自己的權益, 因此會感到受到排斥。例如有人買了土地要蓋房子, 在受到鄰居反對砍樹, 而覺得別人干犯了他所擁有土地的權益, 而不知道擁有這片土地並不是無限制地有權對土地作出任意改動。也有因為不明白這裏生活的習慣及制度, 不知道哪些行為是可以,哪些是不能被接受, 會感到不受尊重而感覺被歧視。例如在日常生活中, 我們也要尊重別人的權利, 不能一定要按自己要求, 提供工人提供服務。比如我們不能在海外把自己親友聘請來這裏工作, 或是自己訂出你情我願的工資, 令到其它人受到影響,其實這些都不能算是歧視行為。

不過, 確實有些澳洲人很少接觸不同文化的新移民, 不願意接受他們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在行為上表現出厭惡或輕視, 令人感到不安。不過,我們在舉報及報導這些主動及外顯的歧視行為時, 會發現它們大都會受到社會的關注及否定, 因此只要我們主動報告及反映這些行為, 可以協助社會逐漸消除歧視的行為。

有一點值得留意的是, 一直以來華人移民比起其它亞洲移民都更受到主流社會的歡迎, 所以針對華人移民的歧視行為, 並未受到極大關注。不過, 現時中國日漸強大, 並常以貿易制裁來處理與澳洲發生的外交衝突, 已令到澳洲人普遍不信任中國, 也突顯出在對澳洲的華人, 感到有更多的不安全及可能受到歧視的感覺。

隱性歧視的存在

不過長期在澳洲生活後, 我相信在澳洲,隱性歧視仍然是存在的, 而且更需要我們關注。

隱性歧視是一種歧視者或被歧視者都不一定覺察到, 隱藏在社會制度之中, 削弱受歧視者的權益或能力的行為。有人認為隱性歧視可能只是一種對被歧視者的忽略, 出於社會對問題的無知, 甚至連受歧視者都不知道自己被歧視。對新移民來說, 隱性歧視很多時候代表著社會對新移民需要的不瞭解, 在澳洲這一個移民國家, 更需要去正視。

我記得40年前有一群華人在墨爾本巿中心向一間浸信教會租借地方成立中文查經班, 在發展至一定人數, 希望能租上更多時間作崇拜活動時, 教會卻提出請他們離開, 因為教會沒有很多華人參加崇拜。事實上,在唐人街已經有兩所教會(聖公會及聯合教會)提供華人崇拜。結果是這華人團契今天發展成為多間華人浸信教會, 而巿區的浸信教會仍是只有少數人聚會的西人教會。因為我們大家的不同, 所以先來的看不見後來的人的需要。

又例如維州設有賭場, 政府從賭業稅收中撥款成立基金, 協助受賭博問題受影響的賭徒。不過一直以來, 輔助賭徒的機構設有中文服務, 卻無法解釋為甚麼沒有多少華人尋求賭博輔導。然而事實是在賭場中, 黑頭髮的華人卻佔了極多數。細心想一下, 澳洲人把問題賭博看成為個人問題, 而華人多認為賭博是正常活動, 只有在家庭經濟或生活受到影響時, 才會尋求解決辦法。因此通過解決個人問題, 呼籲華人處理問題賭博, 然後認為問題並不存在於華人之中, 可以說是一個隱性歧視的例子。

疫症大流行中的隱性歧視現象

在去年新冠感染初期, 政府推動各種防疫措施及實施隔離政策。每天通過新聞發佈會發放訊息, 並且把資訊翻譯成為不同語言,一放在政府網頁之中。聯邦及州政府都認已做得足夠, 不過維州二次爆發, 多元文化社群成為感染的重災區, 令到維州政府見到這些疫情資訊通道無法連結多元文化移民社群。維州政府成立了多元文化疫症專案小組, 統籌各類向多元文化社區處理疫情措施, 取得成績。可以說維州政府從感染人數及多元社區因違反隔離限制而被罰的數字, 就可以知道多元文化社區, 沒有從主流媒體通道中, 取得有關疫情資訊的情況。不過, 成立專責小組, 只是治標而沒有解決問題的根源。只有建立與多元文化移民社區建立有效的資訊通道, 才是治本的方法。

聯邦政府現時推動疫苗接種, 也碰到多樣但更嚴重的問題。有關疫苗的訊息全球各國都在發放, 而且由於各國處境不一樣, 因此對疫苗的使用各不相同。第一代的多元文化移民多從原居地以自己的語言, 獲取有關資訊, 根本不知道澳洲的策略及情況。已融入主流的第二代卻是從主流媒體通道取得訊息, 有研究顯示兩代人之間由於訊息來源不一樣, 而第一代移民多受別國發放訊息,其中不少是錯誤訊息, 因而在家庭中發生不少衝突。

多元文化社區因著沒有建立良好的資訊通道而跟不上政府的抗疫措施, 就是一個隱性歧視帶來極大影響的例子。

「疫苗遲延」是政府現時關注的問題, 因為對疫苗缺乏信心而拒絕接種, 將會令到澳洲社會無法在短期內取得群體免疫, 會進一步影響澳洲的重新開放及經濟復甦。聯邦政府要像維州政府一樣, 去正視及解決在多元文化社區的傳播疫情資訊通道的問題。不過我相信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注意到隱性歧視, 確實在社區中存在, 並且會對我們的社會, 帶來極大的影響。

周偉文

Copyright © 2022 SAMEWAY MAGAZINE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