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植根澳洲反思

植根澳洲反思1- 成為多元文化澳洲人

經過2020年,全世界都不一樣了,澳洲也不一樣了,我們身處的社會也不一樣了。去年我以「新冠疫情反思」,寫了20多篇文章,與讀者們在一起走過這2020年,也一起思想如何在新冠疫情中生活下去。

新的一年,我們有了不一樣的情況,不過,我相信未來的這一年,我們仍具備同樣的挑戰性,因此我也會通過每期撰寫專文,來與讀者們一起思索在這裏的生活。不過,我不再只聚焦在新冠疫情,而希望以一個華裔移民在多元文化社會的角度,來與讀者們探討人生路向。

信仰的反思

其實整年來,全世界社會都停頓下來,隨了基本的運作外,沒有多大的商業、文化、社區、體育、康樂等活動。可以說,人人都是以個體形式生活。作為基督徒,我們大部份時間都沒有實體崇拜、小組或傳教的活動,有很多信徒強調以網絡形式維持宗教生活,不過我相信這情況的出現, 也是一個讓我們反思信仰真正意義的時機。我自己有接近一年沒有參與教會的事奉,卻明白每一天都與神相連,就算在社區隔離中,也同樣是與別人在信仰中經歷生活。

在這期間,不少教會領袖所關心的,可能是疫情如何影響著集體敬拜生活,就是能否走在一起進行崇拜?或是在沒有實體崇拜時,如何能在網絡平台上繼續崇拜生活?差不多每一個教會,都發展了網絡的小組活動,要讓信徒保持接觸,要在生活上彼此關心。有時我會想,信徒群體的社交生活,是否已取代了信仰?甚至是已取代了人去親近神。其實,在人與人無法接觸的時候,豈不是我們可以更追求每一天與神同在的時機嗎?讓我們維持在集體中感到神的臨在,不同形式的網絡崇拜,是否比我們隨時與神交往更重要?短暫的停止聚會,並不影響我們與神的經歷,更不會令我們信仰崩潰,相反,可以令我們重新思想如何在生活的改變中,如何能更多時間去經歷神。

而且,信仰的核心不只是個人的救贖,反倒是能生活中榮神益人。在疫症肆虐澳洲期間,信徒若只看重個人如何感受神,豈不是忽視了更重要的「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嗎?疫症期間,各級政府都盡上責任去告訴澳洲人,如何在困苦、恐懼及不安中,能有平安。持有信仰的人,豈不有更大的承擔嗎?我們在這些方面,作得夠嗎?

對我個人來說,個去的一年,給我如何去實踐信仰,有了很大的啟發。

服事華人的媒體

在過去一年,因著新冠疫情的緣故,我更深體驗到出版《同路人》雜誌的意義。

沒有商業活動,就沒有廣告巿場,媒體就沒有生存的空間。在2020年,不少紙媒都停刊了,有號稱提供網上版的,大概也沒有多少人閱讀。我們堅持出版,是因為我相信,有不少讀者在等待《同路人》的出版。

真的,原來2021年的第一期《同路人》,定於1月15日出版。不過,由於我們同事中有人到了布里斯本,回到墨爾本後在兩週前卻要隔離檢疫,打亂了我們的出版程序,因此這一期的《同路人》順延了兩週才與讀者見面。不過在這段期間,我們辦公室收到多個讀者來電,查詢我們仍否有出版?在此,我要向讀者們為著這延遲致歉。是的,我們會繼續為你們送上用心預備的內容。我盼望能與你們繼續同行,也盼望你們能以行動支持我們這工作,向你的朋友推薦《同路人》,鼓勵他們使用我們的廣告服務,喜歡網絡閱讀的,更可以訂閱我們的電子版。

有人會說,紙媒已經是過時了,不應該把時間放在這裏了,因為不會有很多人會感興趣的了。其實,少數族裔媒體,與主流媒體是不一樣的。少數族裔多是移民,以中年為主,閱讀是有餘閒時間的活動,不是資訊性,而是思想性為主。這種閱讀,並不適合於網絡進行,因此我相信紙媒仍有一定空間。不過,網絡閱讀確是新趨勢,因此我們會加強推動網站資訊及電子版。並且,澳洲的社區電台,為《同路人》提供了另一個空間,讓我們有更多的社區參與。「同聲同路人」電台節目,今年初除了在週二及週三於FM94.1繼續播出外, 在週四也於FM97.7晚上8時及10時播出。我相信,同時使用紙媒、網媒、電子版及電台,將成一個更有效的組合,讓我們更全面地服事華人社區。

多元文化的澳洲人

去年,我們與國家民族及多元文化廣播協會(NEMBC)合作,游說維州政府,每天制作4分鐘的疫症新聞,取得了令人驕傲的成績。現時這新聞報導,以超過20種語言,天天在多個電台節目中播放,讓多元文化澳洲中的少數族裔,能在主流媒體以外,及早的得到有關疫情的資訊。

在這過程中,我感到澳洲人不只是說英語,而是來自四方八面,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卻又願意開放接受其他一起生活的人。今天,大部份的澳洲人,包括我們在內,都不是原住民,都是從外面來到這裏,以這一片土地為家。多元文化就是澳洲的特色。

若沒有多元文化的少數族裔,澳洲人口只有很少,沒有今天的經濟發展,更沒有令人羡慕的生活。原住民在澳洲60,000多年,今天雖然人數少,對澳洲生活沒有多大影響力,但他們在這社會的角色,受到社會的承認和尊重,生活上給予了很多的照顧。英國人最早前來,建立了多個城巿,為開拓這國家作出貢獻,也定出了社會制度,建構了澳洲發展的基礎。歐洲移民隨後也來到,加添了澳洲發展的力量。第二次大戰後,亞洲及其它族裔移民來到澳洲,成為了今天澳洲的社會的主要推動力,在人口、經濟、文化、社會發展各方面,成為了接棒的一群。

華人其實很早前已來到澳洲,在160年前,曾佔澳洲人口達10%。只是華人一向沒有以澳洲為家的想法,經常只把自己看為盡量賺錢,支持鄉下親友生活的短暫居民。是這樣的心態,令到華人受排斥,人口更減少至白澳政策結束前的1%。過去30多年,華人開始從四方八面先後來到澳洲,有從東南亞國家以難民身份來的,也有在東南亞地區的華僑從留學而定居的,有從香港因為恐懼共產政權來的,有從中國改革開放後,來到澳洲讀書、工作的年青一代及投資者等。

華人在澳洲,可以說是多元文化中的多元文化一族。今天若有人把華人全都看成為中國人的話,是完全不正確的事,更把華人在中澳緊張關係中的夾縫之中。我們有責任,讓這個社會,看到華人移民的多元性。

在過去一年,與其他族裔接觸多了,令我相信,我們都是要在這裏找到自己及下一代的將來時,就要成為一個多元文化的澳洲人。

我盼望在這一個專版,在未來日子能與讀者一起探索,成為一個多元文化澳洲人的各種反思。

祝大家新年快樂,生活愉快。

周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