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話題

核酸檢測常態下的中國

儘管大規模核酸檢測的成本持續增加,具有高度傳染性的奧密克戎變異株也給這一策略帶來挑戰,但中國仍將它作為抗擊新冠疫情的一項重點武器大規模使用。

大規模檢測已成為中國各地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西方國家,許多人去餐館吃飯、進入辦公室或乘坐飛機必須出示疫苗接種證明,與此類似,在中國,沒有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幾乎寸步難行。

毫無鬆口跡象的「清零」政策

隨著新冠疫情常態化,核酸檢測及抗原檢測已經成為中國各城市有效運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繼5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表示毫不動搖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5月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電話會議明確提出,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鐘核酸「採樣圈」。兩天後,北京也在疫情防控發佈會上提出,要開展重點區域、重點行業人員新冠病毒抗原檢測工作。「便捷性」和「可及性」,是15分鐘核酸「採樣圈」的優勢所在:早篩查、早發現才能早處置、快應對。早發現意味著可以儘早開展救治,減緩甚至阻止疾病的進程。這一點,對於有基礎疾病、免疫力低下、高齡等存在高危因素的個體尤為重要。

即便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近日罕見發表言論稱中國的「清零」防疫政策不可持續等言論,中國政府並沒有放鬆政策的跡象。中國官方更是直接發言反駁,隨即譚德塞的相關言論在中文各大媒體和新聞平臺被刪除。過去一個半月中,上海的每日新增確診病例數在顯著降低,但距離完全清零還有距離。嚴格而長時間的封城,讓上海的2500萬居民面臨停診、供應鏈斷裂,以及群體情緒低落等次生災害。上海市民因為就醫、飲食等問題爆發越來越多的不滿,與兩年前武漢封城時眾志成城的狀態迥異。

有觀點批評,北京這樣堅持嚴格「清零」是出於政治目的。中共預計將在2022年十月召開二十大,這次會議上中共將進行領導層換屆。考慮到此前中國修改憲法,取消了國家主席任期限制,外界普遍預計現任領導人習近平將開啟第三個任期,因此北京需要在這次會議前,通過成功應對疫情,鞏固自身的合法性。不同意這一觀點、認可「清零」必要性的反駁者認為,無論從香港還是英國的例子來看,奧密克戎的致死率並不低,中國如果不實施嚴格政策,勢必造成大量老年人的死亡,犧牲一些生活中的不便利,換來的是一部分人群的生存機會。

中國目前正面臨自2020年武漢封城以來最嚴重的新冠疫情:中國和美國公衛專家日前共同發表最新疫情模型預測指出,中國恐將在5月至7月期間,掀起「奧密克戎確診病例海嘯」。即便因封城造成的停工與供應鏈斷裂已經嚴重衝擊了民生經濟,在沒有增加疫苗接種率和醫療量能的前提下,可以想見,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不可能放鬆目前「清零」政策,否則風險難以承擔。

「清零」之外中國需做的很多

奧密克戎是迄今為止變異程度最深、突變最多的新冠病毒變體。其傳播力極強,但是感染後症狀相對較輕,導致死亡和住院的病例比例相比之前的毒株有顯著下降。之前的各種變體用清零的政策跟圍堵的政策,的確是可以把疫情壓下來,但在病毒家眼中,封城、禁足,以及大規模的檢測,已經無法抵擋奧密克戎的腳步了。

迪肯大學流行病學系系主任班奈特(Catherine Bennett)教授表示,澳洲全國感染人數已趨於平穩,而後可能隨著新亞變種的流行而再次升高,這些新變種確實存在再次感染的風險。當新冠疫情已經進入第三個年頭,奧密克戎變異株的毒性已經變得更為溫和,如今澳洲迫切需要瞭解更多的則是哪些人或者哪個人群更加容易在新變種下被感染且得重病,以及這是否可以避免。疫苗的加強針對於保護人們免遭新變種下染上重疾的作用至關重要,以色列的資料顯示,這種保護可以持續超過六個月。這一點給中國政府如何更有效地防疫也有所提示。

中國目前主要依賴自產的科興(Sinovac)和國藥(Sinopharm)2款新冠肺炎疫苗。根據世衛組織今年1月的一項評估指出,上述2款疫苗雖能降低奧密克戎變異株造成的重症和死亡率,但其保護力仍較他國疫苗低。更為糟糕的是,中國的高齡長者疫苗接種率仍偏低。以受到此波疫情重創的上海市為例,雖然上海總體疫苗接種覆蓋率超過90%,但高齡長者疫苗接種覆蓋率仍偏低,在580萬名60歲以上人群中,疫苗接種率僅有62%。而在迄今的死亡確診病例中,僅有5%完成疫苗接種。在這樣的形勢下,採取嚴格的公共衛生措施,包含大規模病毒核酸檢測、隔離政策,以及對疫情嚴重地區實行封控,也是有必要的。

而放眼長遠,中國政府需要還有更多。如果奧密克戎疫情持續延燒,以目前的中國醫療系統來看恐怕不堪負荷。上海是中國經濟社會文化方方面面極為發達的城市,可根據模型預測,在上海疫情高峰期間,重症患者病床需求量高達100萬,該數目是現有病床數6萬4000張的近16倍之多,病床短缺問題恐將持續長達44天。除了繼續實施目前的「清零」政策,改善通風設備、提高醫療量能,以及開發具有長期免疫持久性的高效疫苗才是當務之急。

/ 疫情对货运有很大影响

現代化的潰敗

新冠疫情給了中國政府強有力的理由,進一步深入到14億人民的生活之中,以實現國家願景——讓與「西方之亂」形成鮮明對照的中國制度成為安全秩序的典範。自從官員們在疫情爆發後將武漢對外隔絕,使其成為第一個被封城市以來,中國政府已靠技術升級、動用大批社區工作人員,以及廣泛的公眾支持,練就了一手對人民進行追蹤和集中管理的能力。

憑著這能力,到今天為止,中國已經展現出她將走一條與西方社會不同的抗疫之路。核酸檢查測在西方社會,絕無方法強制每一個人進行,因為這是屬於個人私隱的範圍,不少人相信, 自己到底有沒有感染新冠病毒,政府沒有理由一定要知道?澳州政府可以訂出對感染者的隔離限制,或是密切接觸者的檢疫守則,但如何強制執行,卻是極之頭痛之事。過去澳洲實行「權力交換」的方法,例如你證明你已接種了疫苗,才能進入超巿購物;或是你佩戴了口罩,才可以在街上走動;在有可能感染病毒的生活環境下,如曾經接觸過感染者,你就要檢測為陰性,才能上班工作等。若你有可能受到感染,只要你呆坐家中,不願去檢測確認自己的狀況,其實沒有人有權力強迫你進行,而且你可以上街示威,表達你有這樣的自由。在中國,其實你沒有這樣的自由。若對你的狀況,社會管理者有所懷疑,政府毫不猶疑把你關起來,甚至把你從一個城巿內移走,為的是保持社區內沒有感染個案。或是你日常生活享有的權利,突然會完全失去。這些情況,都是近十多年在持續開放的中國,大家所未曾注意到的。在香港,2019年之前不少香港人相信自己有的自由和人權,一下子之間大家發現,是可以合法或非地失去的。不過在中國,社會內大多數人,內心並不一定接受個人有這樣的權利。在全中國推行每天進行核酸檢測,其實並沒有很多人反對,相反,絕大多數人可能,是從心底中支持的。

就中國而言,疫情前的上海是一個開放、充滿創意的城市,上海人以其國際化而聞名,可以稱得上中國國內現代化治理程度數一數二的城市。某種程度上,這可以和包括香港在內的粵語區相比。香港過去兩年所經歷的一切,有可能在上海重演。不過更大可能發生的是,上海人民的牢騷在演變成香港人那般的反抗之前,就會遭到體制的迅速應對:一切回復歲月靜好。

人民的思想框架

為甚麼西方國家與中國對強制核酸檢測會有這麼不同的反應呢,相信要從中國人沒有西方社會的「公民」概念探索下去。

公民這一概念範圍擴展到國家範圍內的所有成年人,是從西方近代才開始的:所有公民都是國家的主人,國家的主權在公民。而在中國傳統社會,沒有公民的概念和觀念,只有臣民、民眾、百姓等說法和觀念。公民涵蓋國家範圍內所有擁有本過國籍的人,甚至包括罪犯,除非他們在法律上被剝奪政治權利,而臣民則不包括統治者,僅指統治者以外的老百姓。同時,公民在法律上被認定為國家的主人,而臣民則不是,其作為國家主人君王的臣屬,在社會地位上是不平等的。近四十年來,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特別是與國際社會接軌,成為繼美國之後的第二大經濟體,這一切給人們很大的幻覺:彷彿每個人都擁有公民權利。而此次上海封城,瞬間將全世界的人對中國的看法打回原形,對中國的現代化徹底失去了信心。

簡而言之,現代化就是人化:民主政體、個人主義、自由主義、商品經濟、法治平等、自由競爭,等等,以制度最大程度地發揮人性中的善,抑制人性中的惡。並非西方社會沒有弊病, 此次疫情將西方民主社會中的很多制度弊端暴露了出來,但其自身的包容性和靈活性也讓其在應對疫情的長期過程中更有彈性,有更多選擇。這從來不是最好   的選擇,但至少是目前人類社會最不壞的選擇。而一夜之間,國際化大都市——上海民眾的封城遭遇讓我們看到了現代化在中國尚且長路漫漫,未來不可期。

文/本刊編輯部

圖/網路

Copyright © 2022 SAMEWAY MAGAZINE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