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話題
李嘉誠出售港口引發熱議
李嘉誠家族控制的長江和記本月初宣佈與美國貝萊德(Blackrock)牽頭的財團達成原則性協議,擬出售旗下和記港口集團80%的資產。
、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澤鉅(左)及聯席董事總經理霍建寧(右)發布上一年度業績財報.jpg)
這一交易涉及全球23個國家的43個港口及配套物流網絡,這是近年來全球最大的港口出售案之一。預計,有關出售巴拿馬港口的最終協議將於4月2日前簽署完成。然而,北京的不滿可能為上述交易蒙上陰影。各方不斷發聲,使該事件持續引發強烈關注,成為美中博弈的新戰場。
生死未卜的出售協議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威脅巴拿馬運河因受到中國操控,而有意廢除相關轉讓條約後,這一國際關鍵航道的運營權問題成為牽動美中關係的熱點。日前,香港首富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已計劃以190億美元將其海外43個港口出售給貝萊德集團牽頭的財團,其中就包括被特朗普宣稱的「對美國構成國家安全問題」的巴拿馬運河相關業務。貝萊德的這筆交易宣佈後,特朗普對其大加讚賞。長和此次出售的資產並不包括旗下HPH Trust(和記港口信託),後者管理著香港、深圳及其他中國港口設施,包括鹽田國際、香港國際貨櫃碼頭等資產。
這筆交易帶有李嘉誠這位香港億萬富翁的印記,他因建立了自己龐大的商業帝國而被稱為「超人」。如今,為避免被捲入美中之間更廣泛的對決之中,李嘉誠以190億美元的價格將自己的業務出售給一群財力雄厚的美國投資者,從而期望遠離火線。只是中國方面近日多家媒體刊載質疑長和港口交易的文章,稱「莫天真,勿糊塗」,「偉大的企業家都是錚錚愛國者」,質疑長和為何輕易將這麼多重要港口轉讓給「不懷好意的美國勢力」。長和對外界質疑回應稱,交易是純商業性質。不得不說,李嘉誠此次出售除中國以外的全球港口資產,尤其是巴拿馬港口,再一次展現了他對全球地緣政治格局下資本市場趨勢的精準把握。
在簽署協議的倒計時過程中,是否節外生枝尚不知曉。中國國務院港澳辦近日轉發《大公報》多篇評論,痛批李嘉誠「屈從美國壓力」,指其「背叛國家利益」。「偉大的企業家都是錚錚愛國者」一文開篇向長和發出五連問,包括「在大是大非面前,當事的企業家應怎麼取捨,帶領企業駛向何方?」文章說,「偉大的企業家從來不是冷血投機的逐利者,而是熱誠傲骨的愛國者」。文章雖未點名李嘉誠,但列舉霍英東、包玉剛、曹光彪、柯麟、柯正平等已故港澳人士在中共建國初期及改革開放後為國貢獻,以此作為李嘉誠的對照組,強調企業家要有「商之大者,為國為民」的精神。在北京政治壓力升級之際,長江和記的股價一度下跌,凸顯投資市場對北京介入地緣政治風險的擔憂加劇。

誰還敢來投資?
香港首富李嘉誠建立的跨國港口商業王國版圖得以擴張,既因取信於中國,助拉動「一帶一路」等國家重要戰略利益,亦因取信於國際,證明集團在香港「一國兩制」獨特地位下,並非中國的代言人。只是近些年來隨《港區國安法》生效後,西方視香港失去自主權,李嘉誠建立的跨國港口商業王國,很難不被國際視為「中國企業」看待,並淪為各國狙擊目標。
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所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對全球港口的佈局頗為重視,目前在67個國家佈局110個港口,中國相關企業在這些港口的角色分為三類:運營者/擁有著、開發者、資助者。其中,中國相關企業擁有或運營的港口有37個國家的78個港口,而長江和記佔其中的33個港口。此次長江和記意欲出售的這兩個港口去年為巴拿馬運河39%的集裝箱貨船提供服務,而美國是運河最大用戶,佔運輸量的73%。中國則以21.4%的比例位居第二。如果長和出售其全部海外港口,那麼對於中國而言意味著,在這一項戰略節點資源上將瞬間損失掉40%。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已表示,李嘉誠的這筆交易引發的關注「值得重視」。
微妙的是,在長和賣港口的事件中,不同於中國政府在「字節跳動」的TikTok、華為的孟晚舟事件中的直接表態甚至下場介入。此次中國政府沒有直接發聲,而是通過官媒體系駐港的報紙表達態度,以煽動民族情緒來鞭笞一個私營企業。李嘉誠企業的做法並沒有違法違規,卻承受大量輿論壓力,這種做法值得商榷;同時政府還沒直接下場,也展現出中國高層可能還在試探和評估。一方面茲事體大,不得不管,但另一方面因為是境外企業的境外交易,而不好插手。據知情人士披露,中國當局已開始調查李嘉誠出售海外港口業務的情況,目前有包括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在內的多個部門已接到國家高級領導人指示,要求研究這筆交易是否存在潛在的安全漏洞或反壟斷違規行為。
近年來,香港的國際貿易港地位已經面臨嚴峻的挑戰。多年來,香港憑藉獨立關稅區的優勢,成為全球第七大商品轉口港,轉口貿易支撐起四分之一的香港經濟。然而,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並首次將香港納入同樣徵稅範圍,直接衝擊了這一地位。而日前,中國官方報紙《大公報》發表評論稱,長江和記實業與貝萊德之間的協議「唯利是圖,見利忘義」,涉及「國家利益,民族大義」。這種在媒體上對一家私營企業公開的輕蔑和警告更是不免讓人想起「文革式的批評」,會嚇跑很多潛在的外國投資者。北京方面對香港商界的干預已越來越多——通過中國官員的言論和訪問向商界領袖施壓,要求他們愛國——這表明香港公司越來越難以同中國的政治分離。
地緣政治風險帶來的不確定性與日俱增
面對美中博弈加劇,企業自然更擔心,會不會更容易成為大國地緣政治較量的犧牲品。企業如果想在國際市場經營或擴展業務,就不得不加強對地緣政治風險的預判能力。李嘉誠之子、長江和記主席李澤钜在上周的一份財報附帶聲明中表示,今年長江和記的業務環境可能「動盪而又不可預測」。距離簽署協議的預定日期不過一周,香港或北京阻止這筆交易的任何嘗試都將是非同尋常的。中國企業往往必須獲得監管機構的許可,才能將資金轉移出中國大陸。長江和記在世界各地運營港口,包括在中國,但貝萊德交易涉及的43個港口中,沒有一個在中國。長江和記的股票也並未在中國大陸上市。
自2012年習近平上臺不久,李嘉誠出售了他在中國大陸的諸多房地產投資,並將大部分資金重新投到歐洲。他的行為受到了中國民族主義者的廣泛批評,但從財務角度來看,這是明智的。他在2021年中國房地產市場崩盤開始之前就成功脫手了這些投資,此後房地產市場一直持續惡化。後來有觀點認為,這次出售海外港口,和當年預判中國房地產市場巨變一樣,如果純粹從商業的角度分析,算是戰略性的高瞻遠矚,既規避了可能的政治風險,又以極具吸引力的價格完成資產變現,為集團未來的戰略佈局留足了空間。只是這些都建立在協議可以順利簽署落地的基礎上。
美中地緣政治緊張加劇,若發生「供應鏈之戰」,通過關鍵水道獲取貨物流通資訊將極為重要。特朗普多次主張重新控制巴拿馬運河及周邊地區,理由包括中國影響力構成威脅等。美媒披露,白宮已要求五角大樓提供軍事選項,以確保美國對運河的「自由進入」。此外,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建議對中國製造船隻徵收高額費用,引發國際航運業震動。而這幾年來,中國在全球港口網路中的影響力也出現了更多的挫折而非進展,整體而言,中國直接擁有或為第三方運營的港口數量呈淨減少趨勢。因此,對於李嘉誠出售這兩個重要港口的協議,北京方面必然要有所行動。這場對峙正考驗著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在對香港商業領域行使管控權方面願意走多遠,而美國也必然不會坐視不管。全球供應鏈和港口控制權正在發展成為大國博弈的重要戰場,日後必將硝煙彌漫。
多年之前,在全球化如火如荼地推進過程中,或者沒有太多人去質疑一個企業是哪個國家的,但是在地緣政治巨變、全球經濟危機重重的當下,意識形態再度佔領了輿論的高地。比如
TikTok在美國註冊成立,在美國洛杉磯以及新加坡都設有企業總部;但其控制權卻在中國公司字節跳動的董事會。即便輿論粉飾,字節跳動是一家全球化的私人企業:6成投資者來自全球機構,2成股份由創辦人張一鳴持有,另外2成由所有員工共持;5名董事會成員中有3名是美國人。但其背後真金白銀的利益糾葛卻難以用三言兩語說清。而與大多數中國大公司一樣,中共於2014年在字節跳動設立了黨支部,這或許已經說明了很多問題。至於李嘉誠的長江和記,在今天的焦灼形勢下尚有可喘息之地,只是因為其依靠香港這塊曾經的東方明珠,經數十年前華資企業逐步發展成為跨國企業。這項交易讓北京方面進退兩難,畢竟任何破壞此項交易的重大舉措都有可能加劇中國政府與特朗普政府的緊張關係。可以想見的是,這期港口出售事件必有後文,即便此協議能夠簽署,「秋後算賬」這一招是北京方面信手拈來的了,好戲還在後頭。
文/本刊編輯部
圖/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