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話題

搖搖欲墜的世界格局

俄烏戰爭發展至今,無論對於哪一個旁觀的國家而言,騎牆都是一場比過去更大的外交賭博,因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是幾十年來最嚴重的侵略之一。

其中,中國的影響及中國扮演的角色倍受矚目。俄國入侵烏克蘭,遭到絕大部分國家的譴責。但人們發現,即使全世界都譴責俄國,只要有一個國家支持,普京就不失入侵烏克蘭的底氣,這個國家就是中國。

不難拆穿的「中國把戲」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中國最高領導層拒絕明確選邊,在話術上始終展現中立姿態。一再強調中國願意發揮「建設性」作用,並呼籲國際社會幫助局勢降溫。然而,中國官媒和外交官卻不斷在國內外助推俄羅斯的戰爭宣傳和虛假資訊:不僅有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逃離首都基輔這樣的假消息,也包括美國在烏克蘭和全球的實驗室內建造生化武器這種沒有證據基礎的陰謀論。

/ 坐在坦克上的乌克兰士兵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前,中俄兩國曾發表合作無禁區聲明,俄烏戰事開打後,北京的立場自然備受關注和討論。最近美國已經通過不同管道向北京方面施壓。儘管拜登在北約會議上對記者強調,他沒有對習近平發出威脅,而是向習近平清楚表明,確定中國明白偏幫俄的後果,等同斷送中國經濟發展。但拜登傳達的這個信號是毫不含糊的。透過現象看本質——俄烏戰爭早已不再是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國之間的侵略和反侵略之戰,而是俄羅斯和西方之間的戰爭,烏克蘭背後是西方,中國想在俄烏之間不偏不倚,兩邊都不得罪,卻因和美國的競爭關係而不能。北京確實接收到了華盛頓的威脅或警告,小心翼翼地處理同俄關係,儘量不去觸碰美國的這跟紅線。

中國駐美大使秦剛近日接受媒體採訪表示中俄之間合作也有底線,即聯合國憲章所確立的宗旨和原則,以及公認的國際法和國際關係的基本準則。可即便如此,根據以往俄中關係分析,若到非選擇不可的關頭,北京還是會幫助莫斯科,如此一來,俄羅斯與西方的對抗就變成俄中與西方的對抗。換句話說,中國則可能被拉入一場或許自己並非想捲入的對抗:要麼站在西方一邊譴責和制裁俄羅斯,要麼站在俄羅斯一邊成為這場侵略戰爭的「幫兇」,無數小粉紅的網路留言早已出賣了這個貌似想左右討好的國家,他們早已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國與國關係雖受領導人影響,但國家或政黨利益才是最終決定因素。北京懂得唇亡齒寒的道理,清楚華盛頓利用烏克蘭戰事拖垮俄羅斯最後還是要來收拾中國,與其如此,不如幫莫斯科一把。在關鍵時刻不幫「老朋友」是對老朋友的背叛,無論從道義還是利益上說都不對。但這樣一來,勢必同美國和西方發生直接衝突,俄烏戰爭就從目前俄羅斯同西方的對抗變成了俄中同西方的對抗,它可能是雙方之間一場長期的新冷戰,也可能是一場熱戰。問題是中國做好準備了嗎?

/ 印度总理莫迪、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巴西的巴西利亚举行的金砖国家峰会上

拖垮俄羅斯仍需時日

儘管聯合國140多個會員國在投票中都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但真正跟隨美國和西方制裁俄羅斯的只有40多國,主要還是傳統意義上的西方國家和美盟友,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主要的發展中國家如印度、沙特、巴西、印尼、越南和南非等都沒有制裁甚至也沒有譴責俄羅斯,它們持觀望和中立態度。

目前,越來越清楚地顯示,美國不想儘快結束這場戰爭,而是要用戰爭拖住俄羅斯,在戰場上消耗和拖垮它。隨著俄軍進攻受阻,戰爭陷入膠著,美國一方面和西方國家發起了對俄空前力度的制裁,甚至要求歐盟對俄能源禁運;另一方面加大對烏克蘭的情報、武器和以雇傭軍形式的人員支援,美國和西方提供的大量防禦性武器有力阻擋了俄軍進攻,對俄軍士氣構成重大打擊。

要想在戰場上拖垮俄羅斯,就必須切斷它的一切外援。這個外援是否包括正常的國家貿易,會有爭議,但至少能夠增強俄軍在戰場上打消耗戰的能力的商品、貿易和投資會在禁止之列。而環顧全球,可以給莫斯科提供實質幫助和支援的國家,無疑是華盛頓最大競爭對手北京。中國不僅有俄羅斯需要的強大工業製造能力,且在西方對俄實行能源禁運的條件下,對維持俄基本生存的能源和糧食產品,中國亦是大宗買家。所以莫斯科若得北京幫助,要在戰場上消耗乃至拖垮俄羅斯的戰略目標勢必就難實現。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美、英、歐盟宣佈對俄國實行經濟制裁,但對俄國的任何制裁,如果有中國對俄國的支援,便將部分甚至完全失效。果然,美、英、歐盟宣佈將各逐出國際美元結算系統(SWIFT),俄國立即宣佈加入中國的跨境銀行間結算系統(CIPS),以繞開SWIFT。

在一些東方國家中,對待這場國際關係重大事件有著不同的反應。新德里仍未加入國際社會對俄羅斯入侵的強烈譴責。印度還在大量購進俄羅斯的石油和其他產品,並準備用雙方本幣進行貿易結算,同時也不希望放棄聯美抗中。隨著國際社會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憤怒爆發,各國外交部長和特使紛紛前往新德里,希望能讓印度改變態度,更明確地譴責該國長期盟友俄羅斯。目前印度仍在試圖左右逢源,西方社會施加的壓力尚不足以迫使印度此時必須選邊站。或許只有當烏克蘭的衝突曠日持久並最終造成一個兩極世界時,這樣的轉捩點才會到來。

中國面臨的極大不確定性

俄烏戰爭未歇,有人說中國是俄烏戰爭的贏家,亦有人說中國是輸家。說中國是贏家的理據是,俄烏戰爭吸引了西方的注意力,莫斯科承受了本應北京承受的戰略壓力,至少在未來幾年為中國贏得了戰略空間;說中國是輸家的理據是,俄烏戰爭並不改變美國把中國作為頭號對手的戰略定位,反凸顯了西方的團結,戰後全球去中化會進一步加速,並加大西方對臺灣的保護和支援。不論上述哪種觀點會成為現實,美國將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徹底打垮俄國的政治、軍事與經濟,後續形成美中新冷戰、兩極對立的局面,全球將面臨去中國化這一進程,貌似已不可逆轉。

縱觀過往四十年——中國經濟社會高速騰飛的四十年,明眼人就不難發現,中國比俄羅斯更需要西方,不僅是市場,同時也是技術和資本。這一切就造成中國至少在外交場合不得不在俄羅斯、西方兩者間尋找平衡。只是,俄烏戰爭發展至此,大抵也超出了中國政府的預期:誰能料到在世界一度稱霸的俄羅斯如今的軍事實力如此不堪。北京方面意圖權衡利弊,至少在國際政治舞臺上,不太明顯地被西方看成是俄羅斯這次戰爭的「同謀」,也是很難實現了。俄羅斯必須牢牢抓牢中國這個「小弟」的手。

在俄羅斯對烏克蘭開戰的一個多月後,這場戰爭仍在繼續,俄羅斯尚未獲勝,烏克蘭也尚未被擊敗。這場對抗仍然是烏克蘭地面上的衝突,但是這場戰爭的持續及其影響的繼續,卻會對整個世界構成威脅。未來很有可能出現的局面——美中關係將進入新冷戰階段,美中兩極對立會成為今後長期主導全球的國際關係,這是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全方位的對抗,西歐、歐盟在此過程將「去俄羅斯化」;美國與全球則將在經濟、貿易、金融、科技與安全方面,進行「去中國化」過程。也許,普京在烏克蘭發動的這場戰爭所產生的最長久的結果,將會決定中國今後在世界上面臨的誰都無法預知的前所未有的局面。

其它國家又如何?

藉得注意的,還有其它國家的態度。澳洲現時面對大選, 總理莫里森高調支持烏克蘭,提供撥款支持軍事抗爭及人道援助, 並且對俄羅斯進行制裁。雖然澳洲的支持並未有對烏克蘭對抗入侵有實質影響, 不過在形勢上成為在亞太地區這一群未有像歐洲直接受威脅的國家的一種態度。澳洲的態度與同在這區的印度不相同, 印度與俄羅斯貿關係密切, 在聯合國的各項譴責俄羅斯決議中沒有明顯支持西方的立場。不過印度與中國長期關係緊張, 早前才在邊境問題上發生過流血衝突,也不太願意聯成一起支持俄羅斯, 看來會繼續這一種瞹眜的關係。

至於日本, 與俄羅斯的領土糾紛及與中國歷史的交纒並台灣的密切聯係, 反而令它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結果, 更加關心會否牽動中國統一台灣的決心。

至於南韓, 長期在北韓威脅之下, 更會關注國際社會支持烏克蘭的決心和力度,並會作出評估, 有一天要是朝鮮入侵南韓時,世界會如何反應。其它東南亞國家,到現時為止, 沒有很多有強烈回應,看來仍是會看一下戰事的走勢, 才會選定立場。

資訊戰爭新型態

個多月來, 烏克蘭土地上的戰事, 藉著智能手機、星際互聯網及社交媒體,不單在極短時間內呈現在全世界人類眼前, 也同時影響著全世界人民的回應。俄羅斯人也在烏克蘭的互聯網宣傳下, 接收著與政府提供不同的訊息, 對國家軍隊的支持及執政者的戰爭決定, 一開始就有猶疑。不少人相信俄羅斯軍心散渙, 與受到接收到的資訊影響, 不無關係。

更厲害的, 是這些資訊在民主開放的國家, 直接走向每一個人, 令到不少國家的領導人, 在訂定政策時, 也要考量國內人民的態度, 不像以前的戰爭中, 人民對戰情只有極少的知情權那樣, 可以隨自己的考慮作出回應。

在這些因素下, 影響世界格局的力量, 變得複雜, 也為這搖搖欲墜的世界, 添上更多變數。在這時期, 不少人會思考世界歷史是否掌管在創造者的手中, 不過到今天沒有多少宗教人仕, 提出怎樣的回應, 可能是各大宗教都傾向不與世界大事連不上怎樣的關係吧。

文/本刊編輯部

圖/網路

Copyright © 2022 SAMEWAY MAGAZINE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