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每週話題

對香港流亡人士打壓升級 「株連」思想令人生畏

近日,香港的一條新聞再度引發媒體論戰:正被香港國安處100萬懸賞通緝的香港民主委員會執行總監郭鳳儀,其父親及二哥因被控協助處理郭鳳儀的資金被捕,兄長獲准保釋候查,案件目前押後至 6 月 13 日再訊。

這是港警首次引用《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內,針對有關潛逃者施行的措施中的「處理屬於潛逃者的資金」罪,拘捕協助處理「指明潛逃者」在港財產的犯罪嫌疑人。這讓人不禁感歎,21世紀的當下,「株連九族」的不文明管治方式又再次重現了嗎?

「株連九族」是中國歷史上極具代表性的連坐制度,源於秦朝,並在明清時期達到高峰。其核心理念是:一人犯罪,親屬及相關人等皆須受罰。秦二世時,丞相李斯被趙高陷害,結果不僅自己被腰斬,其三族也被處死。明成祖朱棣篡位後,命方孝孺起草即位詔書,方拒絕,結果被「誅十族」,包括學生、僕役等。清朝時期,多起因言論被控「妄議朝政」而導致親族連坐的案件,如《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家族因「康熙貴戚案」被抄家滅族。

郭鳳儀父親被拘押候審, 令人不禁想到今天現代化的香港, 原來還未脫離民智未開的年代。

郭鳳儀何許人也?

現年28歲的郭鳳儀是香港流亡說客,目前擔任總部設在華盛頓的香港民主委員會執行總監:其在2023年曾呼籲美國政府禁止香港特首李家超赴美出席亞太經合組織峰會,並於2023年7月被香港國安單位列入通緝名單,位列被港警通緝的19名海外活動人士。在通緝令公開後郭鳳儀要求美國政府儘快核准其庇護,2024年12月被註銷其香港身份,成為無國籍人士。郭鳳儀被指控觸犯香港國安法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警方懸紅100萬港元緝拿她。

翻查資料,國安處在前年 8 月 8 日和 22 日,分別帶走郭鳳儀的父母,以及兩名兄長,調查他們是否與郭鳳儀有任何形式的聯絡或金錢往來。當時郭鳳儀在Facebook回應指,她的家人「從來未幫助丶不清楚丶甚至不知悉我的工作內容」。她又說,港府欲借騷擾其家人而令身在美國的她因為壓力而噤聲,但她不會因此而放棄為香港自由與自決鋪路的工作。近年國安警多次帶走被通緝港人的家屬協助調查,今年首四個月,已9次帶走共14人協助調查。今次是首次有家屬被落案起訴。

此次事件的起因源於警方的調查,其顯示郭父等人早前曾往海外與郭鳳儀會面,返港後涉嫌違法協助處理郭鳳儀在港的保單事務。另有證據顯示,郭父企圖幫助郭鳳儀從保險單中提取近十萬元現金結餘,並於今年初向保險公司提交多份聲稱載有雙方簽名的檔。值得注意的是,郭鳳儀的二哥任職於該保險公司,警方懷疑其利用職務之便及行業知識,協助轉移相關財產。

/郭鳳儀兄長暫獲保釋

誰的財產?

郭鳳儀父親郭賢生, 報稱是商人,有3名子女。其中郭鳳儀就讀國際學校,並留學挪威, 隨後在紐約大學唸新聞與哲學。能提供給子女這樣昂貴的教育,郭賢生相信是一名成功商人, 估計經濟條件不錯。相反,郭鳳儀畢業後從未從事高薪職業,如何能有財力養活自己、累積資產及購買保險?若把以她名義購買的保險看成為她的財產, 並以國安法控告父親處理女兒的財產, 是否符合法例精神, 引來不少人的疑問?

在中國傳統社會, 財產屬於家族擁有並由家族共同開發。當一家之主死亡後, 下一代會以家族領袖所定原則, 把財產在不同成員中分配。西方社會強調個人主義, 因此財產會按個人名義分配, 而西方法律亦以這制度為私人擁有財產的基礎。明顯地郭鳳儀名下財產不大可能是由她創收所累積,因此政府查究有關郭鳳儀保險僅涉及十萬港元的處理,是要發佈一個重要訊息, 就是在逃者家人,與在逃者的任何一點接觸都會被追究。

港警的此次行動, 更是向社會傳遞一個明確資訊,任何企圖挑戰國家安全的行為均會被追究,而協助「指明潛逃者」的人亦必定受到法律制裁,勸喻潛逃者的親友或關聯人士切勿以身試法,所有潛逃者更應及早回頭是岸、從速回港自首。根據香港現行法律,處理屬於有關潛逃者的資金屬嚴重罪行,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處監禁7年。

打壓持續升級

港警國安處自2023中起懸紅百萬通緝共19名流散海外的港人,當中包括郭鳳儀,指她離港後以「香港民主委員會」要員身分出席海外會議及活動,遊說外國對中港政府進行制裁、封鎖及其他敵對行動,涉嫌違反《港區國安法》中的「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及至去年平安夜,更根據俗稱「23條」的《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向郭鳳儀等七人實施六項措施,包括撤銷其香港特區護照,以及禁向他們提供資金等。

目前,郭父——68歲的郭賢生正還柙監獄,以便控方檢取郭父的手機丶電腦。辯方大律師指出,辯方須確認涉案保單資產屬於郭鳳儀本人抑或郭父,但控方未能提供,故暫時未提出保釋。《國安法》指定法官丶總裁判官蘇惠德其後決定,將案押後至下月中再訊,期間,被告若希望申請保釋,可致函法庭提出。郭鳳儀所屬的香港民主委員會形容,港府這前所未有的行動,是對在美維權人士的攻擊不斷升級,促英美兩國採取適當反制措施。

無疑此次行動凸顯了北京方面的株連做法正在危險地擴張,並已延伸至香港。公然株連在港的親人,以此壓制香港海外民主異議人士的聲音,這一做法完全蔑視基本人權和法治。更令人不安的是,這一個案很可能會發展為針對香港流亡民主活動人士家屬持續不斷的報復行動,成為一種新的恐嚇迫害模式,旨在散播恐懼,壓制香港境內和國際上的民主人權活動。

此時,國際社會的反應及支援更形重要。西方國家若堅持普世價值的, 必須要給北京及香港當局施加壓力,要求其立即停止一切針對海外香港民主人士在港家屬的騷擾和恐嚇行為。要是國際社會能堅決採取具體行動,追究相關人權侵犯負責官員的責任,並制定強有力的法律框架,就能保護流亡的香港民主活動人士和其他的北京當局批評者免受類似長臂管轄的恐嚇迫害。否則,這類迫害行動的升級只能愈演愈烈。

文化的強大影響力

對中國五千年歷史稍有了解的人就知道,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同樣一人犯事萬人株連。即便時間來到現代,也經常發生類似的仇殺案,比如一個村長欺負鄉民被憤怒的村長殺了全家乃至還在襁褓中的嬰兒。而這種時間在西方社會卻不多見,是因為開啟近代文明時,中華文明跟世界文明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中國繼續了氏族血緣的傳統,從而形成了現在的中華文明,即便如今依舊是其文明的內核。而古希臘炸毀了氏族血緣的關係,建立的契約關係的社會組織形式,這也是西方現代文明的鼻祖。

還有的是基督教思想對社會的影響,新約聖經強調父親犯的罪,不能由兒女承擔責任, 神不會因此懲罰犯罪者的下一代。聖經更強調每一個人要為自己所犯的罪在神面前受審判,奠定了西方法律否定「連坐」的原則。特別是自英國在《大憲章》後,王權和貴族達成了契約型關係,雙方接近平等,並且把這一種關係, 在近世代延伸至政府與國民之間的關係。這對於長期迷戀皇權的中國民眾來講, 是無法理解的。只不過今天, 香港政府漠視百多年來英式法律在香港實施, 在今天把中國數千年來不文明的那一套,再次在香港實施而已。

此案中,郭父所處理的資產屬於何人,是控辯雙方的爭論焦點之一。辯方指出,現階段沒有保釋申請,稱案件癥結在郭父被指處理的保單,到底是郭鳳儀抑或是他本人的資產,需時檢閱涉案保單,惟控方未提供,望押後案件一周,再決定答辯方向與是否申保釋。而即便是辯方可以提出相關證據,對「中國特色」的釋法過程熟悉的人不難想像,控方一定可以找到方法來讓證據滿足控訴成立需要的條件。

不過,在當代中國,「株連九族」的思想早已「潤物無聲」地滲透到很多角落,比如考取公務員必須通過的「政審」關,「一人犯罪,影響三代」雖沒有法律依據,但在現實考量中有著實實在在的影響。只是出生無法選擇,父母的行為對子女會產生影響,但那是命運安排,與法律無關。法律不能強化父母恩庇,也不能讓子女因父母厄運雪上加霜。只是這種現代民主法治思想在長期浸潤於封建思想的中國社會要想紮根,尚需時日。

一年前發生在悉尼邦迪海灘大型購物中心血案震驚全澳。事發後,兇手的父母發言,為逝去的生命感到悲傷,同時指出,有一個患有精神病的孩子是父母的噩夢;並聲稱不怨恨女警殺了自己的兒子,因為她只是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如果要是以中國人的思路,這對父母別說對媒體發聲了,可能連餘生都無法抬起頭做人了。一個社會走向日漸文明日漸法治的進程,離不開對個體各項權利的尊重,而「一鍋粥」地把一家人混為一談的思路早就應該掃進歷史的故紙堆了。

文/本刊編輯部

圖/網路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