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話題

專題:準備投票!

專題:準備投票!

 

/本刊編輯部

/網絡

本週二上午,總理莫里森參加在阿爾伯里舉行的國家婦女協會(CWA)活動期間,被一抗議者用雞蛋砸到頭部,雖無大礙,活動仍繼續進行,但是大選之前兩黨候選人的任何風吹草動、一言一行都被觀察人士和競選對手放在顯微鏡下看。號角儼然已經吹響,5月18日後則將知曉花落誰家。本期編輯部將對事關此次聯邦大選話題為讀者做一次綜合性的解讀。

 

民調結果=民意?

選舉在即,5月2日至5月5日期間Newspoll再次對來自全國城市和地區的2003名選民進行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儘管工黨近日宣佈了160億的選舉支出承諾,比爾·肖頓的受歡迎程度下滑和選民滿意率出現大幅下降,但工黨仍然有望贏得大選,撥票後執政黨和反對率兩黨支持率為51:49,相差2個百分點。

長期關注政治新聞的人明白,對兩黨支持率的民調預測的只是民眾對兩黨執政的傾向,而絕非最終結果。畢竟澳洲政壇近年來的表現,任何一個黨派也沒有絕對性的壓倒優勢能確保自己在最後的大選中獲勝。可以預見,往往影響最終結果的是撥票。而撥票制度也是澳大利亞選舉制度最大的特點之一,自1918年採用延續至今。

撥票制度有著自己嚴格的一套規則,簡單說來,就是當選民把選票投給自己信任的政黨之後,如果該黨不能當選,可以把你的選票按選民意願,依次序撥給其他人。因此各黨派會列出建議投票支持自己黨派的選民,如何安排撥票次序。也因為如此,2013年大選時,很多小黨派通過這樣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為許多小黨派和無黨派候選人提供了合法「鑽空子」的機會,並至上屆大選上屆大選創下了歷史上得票率最低的當選參議員記錄。

 

前車之鑒,本屆大選前,議會通過了新的法案改革參議院的撥票制度。不同於之前,在參議院投票給某一黨派的人只能選擇最喜歡的黨派,然後由該黨派決定撥票給誰。現在選民需要可以將不同的黨派按喜好順序排列,最多可排列6個黨派。而眾議院投票,選民必須把所有候選人的次序列出。

 

去年自由黨上演「宮鬥」大戲時,澳洲對執政黨政府的民意嚴重下跌,而在莫里森總理任職的8個月裡,情況得到了緩和,儘管始終落後於反對黨,但整體穩中有升,特別是在今年公佈新的財政預算後,進一步拉近了兩黨民意差距。而未來三年的聯邦政府,將把管理的許可權交給誰,是否又會出現懸浮議會的局面,這一切十天後即將揭曉答案。

 

縱觀兩大主要黨派的競選綱領及宣傳策略,差異明顯:

 

一邊是聯盟黨,現任總理莫里森,總是掛著滿臉憨厚笑容,眉宇間並未透露出傳統職業政客的精明,在幾日前公佈的時長不到兩分鐘的競選廣告中攜妻子和兩個女兒出場,沒有什麼「高大上」的願景,只是態度真誠的表明,希望選民繼續給聯盟黨機會,延續目前正在走的道路。畢竟莫里森上任8個月來的成績一切也是平穩,雖沒有什麼豪言壯志、未來宏圖,但是民眾對這個沒有什麼侵略性的總理倒也是樂於接收。

 

另一邊的反對黨工黨,為民眾描繪了一幅美麗圖景,環保——目前減排遠遠不夠,繼續加大!支持難民——國際人道主義責任絕不能打折扣!比爾·肖頓在公眾面前的形象強勢、精明,較之民眾口中「不做事」的聯盟黨政府,帶領著工黨總是衝勁兒滿滿,「餅」畫得很大,此次大選會不會是個好時機,說服近些年來「宮鬥戲」看得倦怠的民眾給工黨一次機會呢。

 

是相信已經執政六年的聯盟黨政府,持續恢復經濟,推動其他事業穩健進步,還是將機會給與反對黨工黨放手一搏,也許困難重重,但不排除創造一片新天地的可能?是選擇維持現狀,給予執政六年的聯盟黨一個機會進而改變,還是轉變想法投資於工黨描摹出的未來,給反對黨的「理想」一次實踐的機會?

 

這一切,要看民眾的選擇。

是否有魄力創造一個全新的政治氣候

 

近十多年,澳洲的政壇可以說是走馬觀花,不要說不瞭解澳洲政治體制的其他國家是霧裡看花,就連澳洲民眾自己也往往是一臉蒙圈。自去年譚寶遭遇執政黨自由黨「逼宮」後宣佈辭職,澳大利亞10年間已經換了6位領導人。更為戲劇的是,這一更換速度也讓悉尼杜莎夫人蠟像館失去了對澳洲政治的信心,甚至考慮是否繼續製作澳洲總理蠟像。

 

近日,由墨爾本大學、新民主基金會和蘇珊麥金農基金會之間的合作發表的報告《改革我們的民主(Reforming Our Democracy)》,指出,「澳大利亞的民主……已經磨損,公眾對我們治理體系的信心令人擔憂。」 澳大利亞是否應該修改議會條款?或即時披露政治捐款?如何能夠決定具有國家重要性的問題的「公民陪審團」?這些都是執政者以及每個講政治作為個人事業的人需要思考的。

 

21世紀,人類迎來了全新的時代,而個人主義的盛行彷彿在西方國家的政治遊戲中達到了一個新高度。不同於西方老牌政客對黨的「從一而終」的忠心,在代表民眾利益的面前的不妥協,都漸漸讓位於個人利益的最大化和個人影響力的擴大。老一代的職業政客講究的是「體面」,即便是被選下去,也會體面下臺,畢竟在民意面前,在黨的整體利益面前,個人榮譽是其次的。而現在的政客看重的更是個人的利益是否得到充分保障。黨員對各自政黨的忠誠度持續下降,進而加深了公眾對政治人物的不信任。陷入兩黨纏鬥泥潭的澳洲政壇,總給人一種風雨飄搖的感覺。

 

近期,爆出的一個事件更是為澳洲政壇蒙上陰影。近些年造勢頻頻、影響力持續上升的聯合黨,不惜大手筆6000萬澳元支持150個選區該黨黨員競選。眾所周知,聯合黨的大佬克萊夫·帕爾默從來「不差錢」,但是為了避免上屆大選出現的該黨議員贏得席位後隨機退黨的事件再度發生,聯合黨「劍走偏鋒」,讓候選人簽署合同,要求他們如果贏得一個席位但隨後離開該黨,則需要返回40萬澳元的選舉支持。政治生意化的意圖如此昭然若揭。加入該黨的很多成員其實初衷也是期望借助該黨雄厚的經濟實力,而在各種與社會各界精英人士接觸的場合中擴大個人影響力,而該黨的政治主張倒是其次了。這不能不說是民主政治的一種悲哀。

 

針對總理頻繁更換的問題,莫里森執政後,推進修改黨內改選流程,力圖限制最近發生的自由黨政變所產生的政治後果,確保類似事件不會重演。而之前,工黨早已提高了內部改選的門檻。從某種程度上,在制度層面上兩黨給民眾吃了定心丸。只是制度層面的解決相對容易,而人們對於政客們的信任感,未來三年無論是哪個黨領導澳洲人民,是否能振興經濟、創造更好生活,如何帶領民眾走出困局與迷茫,這考驗的是新任總理的智慧,更是魄力。

 

Chisholm選區議席有望創造歷史

 

此次聯邦大選,非常吸引華人眼球的是墨爾本的Chisholm選區,這個選區有超過一半以上的人是海外出生的,有約五分一的選民具有華裔背景,也是全國語言和種族最多元化的一個邊緣席位。這一議席有望創造歷史,因為來自兩大主要政黨的候選人都派出華裔女候選人參選,而她們兩人的其中一位,將會成為聯邦國會眾議院的首位華裔女性聯邦國會議員。

 

無論是自由黨候選人、33年前從香港移民來到澳洲的廖嬋娥,還是工黨的候選人、臺灣出生的楊千慧,她們身上自帶的文化屬性都會此次競選活動中與選民更有共鳴,也體現了澳洲國會的現代性特色和這一國度的多元包容。

 

而前不久鬧得爆出的所謂有關廖嬋娥女士的「黑料」,也由她本人澄清,只是有傳媒斷章取義,借2016年其作為選舉工作人員助選時曾經反對「安全學校計劃」(Safe School Program)以及同性婚姻合法化公投時複述「華人社區一些成員」的說法而攻擊她本人。她更是明確表達了自己的理念,堅決支持整個社區的平等。

 

無論此次「黑料」是經過什麼途徑暴露出來的,究竟都最後的競選結果是正面還是負面影響亦不得而知,畢竟政治這場遊戲最精彩的地方正在於一錘定音前的一刻,一切都是預測與想像。如果因為這些所謂的「揭黑」事件給競選人是帶來了意外的人氣效應,可能也算是「因禍得福」了。

最新消息是在週三,由影子律政司Mark Dreyfus與維州州長Daniel Andrews及三位聯邦工黨候選人,包括Chisholm區的楊千慧、Menzies的Stella Yee及Deakin的Shireen Morris一起,公佈,會在當選後,提供與工黨在去年州選舉中,承諾撥款7.25百萬元同樣數額撥款,支持興建華人長者老人院。這就是說,工黨州政府會在未來的財政年度撥款7.25百萬元,而贏取聯邦大選的工黨政府,同樣會撥出7.25百萬元,一起參與建成這護老院。

去年州工黨,用這一招,獲取了大量華人的支持,把墨爾本東區華人聚區地方,差不多所有自由黨議席都奪了過來。聯邦工黨因此乘勝追擊,在Chisholm選區激烈爭取華人支持的自由黨,若不提出更好的競選承諾給華人,看來要贏取Chisholm這議席,會變得更加困難。

我相信自由黨必需要汲取上次州選舉的教訓,不再掉以輕心,能像工黨一樣,正視華人長者護老服務的需要,提出更有效的政策及支持,才能挽回劣勢。

 

根據澳洲統計局的資料顯示,澳洲選區人口的組成發生迅速的變化,而隨著華裔人口的增長,據估計,現時在澳洲經已約有120萬人擁有華裔背景。

 

有微信的地方就有江湖

 

聯邦大選在即,微信這一在澳洲有150萬月活躍使用者的網路工具,究竟是充當了一個單純的發表個人意見的社交網路的作用,還是為競選黨派打出宣傳的免費廣告的平臺。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繼總理莫里森今年農曆新年高調註冊了個人微信號後,總理莫里森高調開通了個人微信公眾號,用中文發佈新年賀詞,引起了華人關注後,工黨領袖比爾·肖頓也是不甘落後,近日更是舉行微信群聊直播答疑活動,線上回答華人選民提問。目前,澳洲政客開啟微信公眾號的熱情,已經成為一個現象級事件。據不完全統計,包括澳洲總理和在野黨領袖在內,至少還有聯邦和各選區議員如Jodi Mckay、Sam Crosby、Chris Minns、Craig Laundy 、Gladys Liu、Jennifer Yang等十多名澳洲政客開通了微信公眾號。中國最大社交媒體微信在澳洲政治中的興起,一方面使得政治競選活動的形式逐漸發生變化,另一方面也引發有關其宣傳效果的討論。

 

在網路力量足以能夠影響民意,特別是由於語言和文化的差異,在澳華人普遍通過微信公眾號瞭解各類諮詢的條件下,我們很難把微信定義為發表個人意見的平臺,特別是事關聯邦大選這一重要政治議題。如果是被列入競選活動的議程之一,那麼按照競選經費都需要申報的法定流程,那麼實際操作中又是如何呢?

 

大選臨近,一些自發組成的微信群裡不自覺地分成兩派,對各自支持的議員「搖旗呐喊」,這在一個言論自由的國家再正常不過,只是讓人擔憂的是,字裡行間體現出的「鬥爭思維」和現代民主思維格格不入。轉發的新聞有時也是一些微信公眾號從澳洲主流媒體裡東抄西摘而來的文章,甚至有些在翻譯時有誤讀甚至曲解的情況出現。

 

一份在澳的中文媒體,其消息在華人微信群中廣為流傳,考證資訊來源前,首先這份中文報紙把廖嬋娥女士譯為「劉女士」,其專業程度就不敢恭維。而標題更是以「剝削留學生?自由黨候選人Gladys Liu被澳洲學生會警告」吸引眼球。找到最早報導相關新聞的是《時代報》(The Age)近日的一篇討論微信在聯邦大選中的作用的文章,英文原文澳洲留學生聯合會發言人確實對此事作出評論,但字裡行間並未針對廖嬋娥女士本人,而且廖女士本人也對此事作出瞭解釋與回應,但在這份中文媒體的報導中卻找不到絲毫資訊。而且將主流報紙《時代報》説為年齢報,也是令人大跌眼鏡。

 

也就是說,微信使用者接受到的資訊不僅僅是二手消息,而且是被人斷章取義的資訊,這會對個人的判斷會有多少影響呢?讀者沒有去判斷新聞真假的義務,我們都更不能假設讀者去用理智的態度去甄別,特別是在網路輿論滿天飛的資訊時代,每個人接受的資訊遠遠超出了自己大腦可以吸收消化再鑒別的能力,而這時需要的就是媒體人的堅守。

 

媒體代表著一個社會的良心與公義,是把客觀的事實、言論呈現於大眾面前,還是借由手上擁有的媒體權力去操縱人心,關於選擇,更關於信仰。

西方政壇永遠是個逐利的江湖,你方唱罷我登場。期待十天後的澳洲為國際社會呈現的是「一齣好戲」。

Copyright © 2022 SAMEWAY MAGAZINE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