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話題

奧運金牌運動員訪問香港

文:本刊編輯部 圖:蘋果日報

自2000年的悉尼奧運開始,中國政府都會安排在奧運會上取得佳績或受香港人歡迎的中國運動員,到訪香港進行交流活動。今屆里約奧運結束後,到訪香港的傳統仍然繼續。國家精英運動員代表團於27日抵達香港,訪問三日。中國國家隊奧運冠軍代表團一行共有64人,其中包括45名運動員。在代表團當中,金牌運動員有42位,另有三位非金牌得主也被「破格」邀請,到來香港,包括人稱「超級丹」的羽毛球名將林丹和因一句「洪荒之力」而走紅的游泳銅牌得主傅園慧。而在非運動員當中,最受歡迎的非中國女子排球隊教練郎平莫屬。

中國國家精英運動員代表團於27日早上,乘坐專機抵達香港。團長兼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率領運動員步出機艙,而香港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等政府官員,與約二百名學生到機場迎接。林鄭月娥表示自香港回歸以來,在每一屆奧運舉辦完畢後,中國中央都是第一時間安排運動員到訪香港,這可凸顯中國非常支持香港特區,更反映兩地人民深厚的感情。而劉鵬則表示從各方面各個角度來看,內地包括體育事業,都離不開香港的幫助和支持。

在三天的交流行程中,除了出席由香港特區政府在禮賓府舉行的歡迎酒會及晚宴外,還有羽毛球、乒乓球、跳水項目的示範表演。運動員亦會出席綜藝活動和到香港體育學院與香港青少年作出交流等。在29日便轉到澳門進行4天訪問。

這次共有45名精英運動員及五位國家隊教練到訪香港,當中最受注目的包括重奪失落兩屆金牌的中國女排及其教練郎平、游泳冠軍孫楊、跳水金牌得主吳敏霞、羽毛球名將林丹,以及游泳銅牌得主「洪荒少女」傅園慧等。當中因誇張的表情和風趣的語言,在里約奧運會期間爆紅的傅園慧,無論是香港市民大眾、媒體、甚至是明星和運動員,都將焦點放在她身上。即使在出席新聞發佈會訪問期問,傅園慧只是坐在角落,仍不斷有記者向她提問,更戲稱她為「角落焦點」。而香港羽毛球隊大將葉姵延更笑指要把握機會合照:「很期待與性格可愛又搞笑的傅園慧見面,希望有機會『集郵』!」

對中國金牌奧運團熱情不再!?

雖然有「洪荒少女」傅園慧、羽毛球名將林丹、甚至是在香港人心中有一份情意結的郎平坐鎮,一起到香港交流。但不知是否因為中國在今屆奧運的成續未算突出,還是因為中港關係在近年日漸緊張的緣故,香港市民對中國金牌奧運團到訪香港的熱情,有減退的跡象。從政府所舉辦的活動規模亦可知一二。

我們不妨從2004年雅典奧運後的交流活動開始,作一點比較。在2004年,當年主辦方共舉行3場示範表演和一場大匯演,公開發售的門票數量分別為6,300張和3.2萬張。而2008年北京奧運後的交流活動,共舉行了4場示範表演活動和一場三萬人的大匯演,而示範表演活動共發售了4300張門票,共安排63名金牌得主來香港。在2012年倫敦奧運後的交流活動,共有60位運動員參加該次活動,但發售的示範表演及大匯演門票分別只有3400張和26000張左右。在今次的交流行程中,三萬人的大匯演不再,變為在只能容納3500名觀眾的場館內,舉行綜藝節目和舉行三場運動示範表演。值的一提,雖然規模越辦越小,但花費卻越來越高。從2004年的100萬港元(約17.8萬澳元),升至今年高達700萬港元(約125萬澳元)。如從香港政府舉辦的規模來看,可見香港人對中國金牌訪港團的熱情感的確不斷減少。

當中的原因為何,其實可從歷史因素一探究竟。香港其實自1952年開始,就一直有參與奧運,但其成續未見突出,故香港人對香港運動員的熱情一直不算深厚。中國在80年代掘起,其在運動這軟實力上,亦漸漸在國際間抬頭。故香港人在觀看奧運比賽時,就會把關注點落在中國運動員身上。而2000年悉尼奧運,是香港回歸中國後的第一屆奧運,亦是首次有中國金牌奧運團到訪香港,香港人自不然對中國奧運運動員的熱情再次提升。而2008年的奧運在北京舉行,香港人對中國奧運運動員的熱情當然更進一步推上高峰。但經歷了幾次的奧運後交流,形式和表演項目亦幾乎一樣。在正常的情況下,熱情減退是正常不過的事。而且在中港矛盾日漸升溫後,香港人對其「中國人」的身份認同,的確有所下降。由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社會及政治發展研究中心歷年所作出的「香港人和中國人的主觀身份認同」研究也顯示,2008年是香港人對「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最高峰的一年,但之後一直下跌。再加上香港運動員在過往幾屆的奧運會中,亦取得不俗的成續。香港人自不然把對中國奧運運動員的關注,逐漸轉移到香港奧運運動員身上。

被受冷落的香港運動員

事實上,在奧運後邀請中國金牌運動員到訪香港,一直被視之為愛國教育活動。而且每屆奧運結束時間約在八月尾,剛好亦是香港立法會選舉前夕,故被認為對建制派在立法會選舉中,有一定的拉票作用。因此,香港政府對其到訪團到來,當然會熱情招待。

可是,如此對比下,卻有人認為香港政府冷落了香港運動員。雖然在今屆奧運中,香港運動員拿不到任何獎牌,但好像香港奪牌希望、單車選手李慧詩在比賽中發生多次意外,雖然受傷不輕仍堅持完成比賽,他們的意志卻觸動了每一個香港人的心。雖然他們回到香港後,仍有一場由香港政府為他們舉辦的酒會,以答謝他們的努力。但當香港運動員和中國運動員在一起時,他們明顯地備受冷落。在歡迎中國國家精英運動員代表團的晚宴上,亦邀請了大部份香港里約奧運代表到場。但在全晚的活動上,既沒有人在台上宣佈他們在場,也沒邀請他們上台,香港的里約奧運代表運動員活像一班觀眾似的。

在香港這城市,發展體育絕對不會是政府的重點之一,由香港特首梁振英之前所說的「宗教和體育沒有經濟貢獻」就可略知一二。但是,香港奧運隊的運動員,也付出了各人的努力,在比賽中拼盡每一分力。雖然沒有獎牌,但每位運動員都是值得受到尊重的,不應受到如此冷落。香港政府近年雖常說要發展體育,但如連尊重運動員這一道理也不懂,儘管花了多少錢、做了多少建設,也是徒勞無功的。

Copyright © 2022 SAMEWAY MAGAZINE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