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植根澳大利亞

21 投入多元文化澳洲

在澳洲出生及長大的人, 就算父母都是移民, 由於朋友、同學及家人都在這裏, 很自然會以澳洲為家。就算長大後他們或會離開澳洲往海外工作一段時間, 大多數人都會認為自己的根就在澳洲。

澳洲成為多元文化國家的歷程

在澳洲出生及長大的人, 就算父母都是移民, 由於朋友、同學及家人都在這裏, 很自然會以澳洲為家。就算長大後他們或會離開澳洲往海外工作一段時間, 大多數人都會認為自己的根就在澳洲。他們或許會搬到鄉郊地區,選擇合適自己的生活, 或是在各州或城巿工作或定居, 選擇自己喜愛的生活環境, 但共通點是他們都會認定自己是澳洲人。不過, 第一代移民就不一定這麼想。

澳洲是一個讓人自由出入的國家。第一代移民來到澳洲可能會有不同原因, 而最後若有人選擇離開回到原居地定居的也有他們個別的考量。這些人生活在澳洲的經驗,在這裏認識的人及接觸的事, 都影響著他們離開的決定。澳洲政府歡迎外國人來澳洲旅遊、消費、求學、經商等, 為這國家創造經濟利益,但這些終歸是「外國人」, 澳洲國家只要保障他們在澳洲生活時有基本安全, 並不需要照顧他們當時的生活及將來的需要。因此,澳洲設有不同的短期居留在澳洲的簽證, 讓他們在澳洲能進行自己選定的活動前題下,有一段可以留在澳洲比短期遊客較為長的時間。

但當這些人在長時間生活在澳洲後, 就會思考自己要不要永久留在澳洲生活。澳洲是一個面積大而人口相對地少的國家。在第二次大戰後, 澳洲政府認為澳洲無法在只有極少人口下,確保澳洲這一個國家的安全, 因此重新設訂移民政策, 要大幅增長人口。二戰期間英國移民人數銳減,澳洲社會吸納了更多南歐包括希臘及義大利的移民。其後歐洲重建, 南歐來的移民也少了, 澳洲又吸納了不少英聯邦國家的移民, 並在80年代開始吸納亞洲包括從越南及東南亞及非洲的難民。1990年後, 澳洲輸出高等教育作為第三產業, 吸引了不少亞洲來的留學生, 順理成章地也吸納他們中間的精英定居澳洲。2000年後, 澳洲再吸收了漸漸富有的亞洲國家擁有財富及成功經營企業的一群, 來澳洲成為技術及投資移民, 建構了今天澳洲的多元化社會。

是誰決定?

無可否定, 是澳洲政府有最終權力從社會的狀況, 作出選擇,誰可以留下。澳洲政府的考量, 自然是每年打算吸納的移民人數及哪一些移民會對澳洲社會作出有價值的貢獻。沒有人相信或認同是應該由想定居澳洲的準移民來決定澳洲要吸納哪一些人。不過,想要定居澳洲的人, 有一些會千方百計用不合法的方法,以短期居民身份進入澳洲, 而從不同的門路,把自己變成永久居民。

在過往二十多年, 澳洲設有明確計分制度,去篩選想要吸納的技術移民, 主要考慮的是年齡、學歷、英語能力、工作經驗、是否有雇主提供工作、或是投資創業經驗等。政府更設定不少臨時工作的簽證, 為準移民提供機會提高工作經驗或是英語能力等增加分數的可能。結果是藉這制度而短期留在澳洲居住及工作的人數大幅度增加, 令到澳洲基本設施供應受到極大壓力。

剛通過的新的移民政策,盼望能降低在澳洲只有短期居留權的人, 減少只打算在澳洲工作而不合乎資格長期定居澳洲的人, 並且不再提供很多機會讓準移民改善條件成為合資格移民。明顯目的是要澳洲社會內,更多人享有相同的社會權利, 而非剝削他們只對社會提供貢獻而無法長期享有所創造的經濟回報, 像一些有大量廉價外傭的富有地區, 如沙地阿拉伯或新加坡等國家一般。

最新的研究顯示, 有49%澳洲人認為已吸納的移民人數過多, 要求政府降低以後每年移民澳洲人數。在數個月後將要進行的聯邦大選, 相信這是兩大政黨的共識。相差的可能是剩下要吸納的移民, 到底是哪一些吧。

對社會的投入

對於大量已定居澳洲的移民,也有人擔心他們對澳洲這一個國家的認同和投入不夠。在新冠疫情期間, 澳洲境內說普通話的居民大幅減少。不少已取得短期居留簽證的中國人回到嚴格封控的中國後就沒有回到澳洲。當然那時候, 獲發新留學簽證的學生也無法前來澳洲, 而亦有一些已畢業或無法支持在澳洲生活的留學生被迫離開。

無論如何, 澳洲社會開始發現, 多元的社會並不只是容許各社群有自己的生活模式, 而更重是要有對彼此的包容及整個社會的投入, 才能令到社會更團結及安全。剛公佈的史坎倫社會凝聚力指數顯示在新冠疫情期間, 澳洲社會凝聚力及對政府的信任大幅度提升, 而在這兩年,卻有下降跡象。研究者認為這是因為澳洲人在這兩年經歷極大的經濟壓力, 因而社會出現不穩定的因素所致。

世界一些地區在這兩年陷在戰爭之中, 而全球不少國家都間接參與其中, 並且相信戰爭結果會改變第二次大戰後持續70多年的世界和平和穩定,因而不少國家都增強了國家的防守軍力。澳洲在去年發表的國防策略檢討, 推出「策略防衛」(Strategic Defense), 認定政府各部門都有防衛國家的責任, 在各方面要強化澳洲安全。澳洲社會的凝聚自然是重要項目, 而移民對澳洲社會的投入及忠誠自然是其中要點。

新移民不單從中國來

曾經有一段時期, 中國是澳洲最大的移民來源國,2022-23年開始已被印度取代了, 而菲律賓及尼泊爾已成為第三及第四大永久居民來源國。這可以是反映中國人不再感興趣移民澳洲,也可以是澳洲移民政策不再對中國申請人有利, 事實如何有待更多研究。

但中國與澳洲這8、9年之間的緊張關係, 確是令澳洲人關注。而已定居在澳洲的華裔移民, 不管是否來自中國, 都會感受到這一種張力, 令到中澳之間的經濟活動減少, 而澳洲亦加強分散一直以來對中國出口的經濟倚頼。或許這正是時候華裔澳洲人要思想自己是否要更深入地投入澳洲社會, 而不只是單看加強中國與澳洲之間的經濟及文化連繫。

還有香港新移民到澳洲人日漸增加, 而他們中間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不多, 相信也對華人社區中, 對中國的認同, 帶來影響。

結論

從世界移民潮流的改變、澳洲的移民政策、世界不穩定性及中澳關係等國際形勢, 與及華人移民成分的轉變, 我們可以預期華人社區將有一定的變化。不過, 肯定的是我們既然已定居於澳洲,更投入這一個社會, 走進多元文化澳洲與其他族裔建立更緊密的生活關係, 必然為我們在澳洲生活, 帶來更多益處。

是時候我們要思想如何把自己的文化,加入澳洲的社會之中,同時間與別的民族建立關係,吸收他們文化, 成為一個能貢獻多元文化澳洲的社群了。

周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