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寫人心

陳方安生、李柱銘到訪澳洲——— 為香港民主發展出聲

陳方安生、李柱銘到訪澳洲———
為香港民主發展出聲

作者:何懿羚
圖片:維基百科,蘋果日報

香港,雖然只是個彈丸之地,1102平方公里的大小卻容納了734萬人口,每人個人都在這個狹小而密集的地方中掙扎求存,每天面對著現實的生活問題,喘息的空間小之有小。正正因為此,香港人對社會怨言四起,誘發社會多方面矛盾衝突。2016年是香港多事之秋,年頭由銅鑼灣書店人員被失蹤、廉政公署高層大地震、梁天琦因政治審查被遞奪參選權、橫洲事件中的「官商鄉黑」、以及即將到臨的下任行政長官選舉等等,小小的地區卻能掀起一場場的風波,叫人不容小看。前政務司長陳方安生是特區政府回歸後的第一位政務司,曾在某一時期可能成為香港的最高管治者,卻最後參與以民主建立香港的運動,而曾為香港政治中最大的反對黨的創黨領袖,也曾擔任立法會議員,被稱為香港民主運動之父的李柱銘,現時正在訪問澳洲及新西蘭,向各階層介紹現時香港,推動香港民主的發展。陳方安生和李柱銘兩人近年來多次出訪外國,盼為在外國關心香港前途的人們開拓一扇門去深入了解香港當前問題。

一直堅持為香港服務

過往一直在香港媒體上看見他們的蹤影,而真正面對面接觸他們本人可算是第一次,採訪前一顆緊張的心一直懸在心頭。我甫一踏進酒店咖啡廳,陳方安生女士招牌和藹可親的笑容吸引著我的目光,高貴得體的談吐一如電視上看到的畫面。陳方安生女士早在1962年從香港大學文學院畢業後便開始於政府就任,當時她是香港政府首三位女性政務主任之一,她早年曾在政府部門任職多項職位,包括助理財政司、助理新界政務司、首席助理社會事務司、副社會事務司、社會福利署署長、經濟司、公務員事務司、布政司、政務司司長等等。她為香港女性公務員開創了很多先例:在1984年擢升為社會福利署署長,成為香港開埠以來首位女性署長;在1987年獲任為經濟司,成為首位女性華人司級官員;在1993年成為了香港開埠以來首位華人女性布政司;在1997年成為了香港特區的首位女性政務司司長,是亞洲地區上少有在政府出任要職的女性官員。

在她38年又7個月的公職生涯裡充滿著傳奇,就算在退休後,她對香港的堅持也從未熄滅。卸下公職後,她多次在外國媒體上公開撰文捍衛香港核心價值,以她的影響力,站在香港人立場上對外發聲。她一直為香港爭取普選盡心盡力,身體力行高調參與於2005年的爭取香港普選大遊行,以及隨後幾年的七一遊行。在2007年她重返政壇,以高票勝出立法會香港島地方選區補選,繼續以政界身份為香港出 力。一年後她表示不會參選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把位置讓給有才能的年輕人士,正式宣佈引退。及後陳方安生於2013年創立「香港2020」組織希望帶動社會各階層討論,以推動香港民主發展進程和政治制度改革,保留香港核心價值。

在她身旁的李柱銘目光和煦,李柱銘先生是首位在香港獲認許的大律師及首位獲委任的御用大律師,畢業於英國倫敦林肯律師學院。他致力提倡香港民主運動,也是香港民主黨創黨成員之一以及在1994至2002間擔任民主黨第一任主席 。他的政治生涯從1985年獲選為香港立法局議員已經展開,同年被委任為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的成員,退出後與志同道合者一起創立香港首個政黨-香港民主同盟(民主黨的前身),及後一直出訪外國,盼將香港問題帶進國際。他曾在2004年出席由美國國會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屬下的東亞及太平洋事務小組舉辦的香港民主進程聽證會聽證會,向國際說明香港狀況,以及代表香港向外發表爭取民主的訴求。

李柱銘一直高調關注香港民主活動,推崇民主、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卻無可避免受到一眾持反對立場的政治攻擊,直到2008年他宣布不再參選立法會,但這無礙他繼續爭取民主。坊間某些傳媒經常稱他作「香港民主運動領袖」,及「香港民主之父」,當問及李柱銘先生覺得自己在香港民主之路上擔當什麼角色時,只淡淡說道「我只是香港民主運動的其中一員。」雖然過去一直在前線帶領香港爭取民主,但其謙虛態度不禁令人眼前一亮。

舊議員與年輕新一代的交接

新 一屆立法會選舉於上月塵埃落定,泛民主派在新一屆立法會佔30席,守住三分一關鍵否決權,人數上可與建制派互相抗衡,選舉結果表示香港人開始覺醒,他們已經厭倦了議會上的橡皮圖章和「隨風而擺、沒有原則立場」的議員。今屆是首次有「本土派」人士進入立法會,包括羅冠聰、劉小麗、朱凱迪、游蕙禎、梁頌恆、鄭松泰。「就算年輕一輩,這6人沒有政績,但都有人投票支持。」陳方安生說港人現在所需要的是一位可以在議會上代表自己價值觀的人。雖然新任6位議員沒有實質政治經驗,但在道路上跌跌撞撞,總會有成功一天。年輕人進入議會不算是一件壞事,「你一進入議會,要面對一個現實,就是無論你想推動什麼,你都不能單獨一人去做,你起碼要拉攏泛民陣營的人。」陳方安生說。

2016年10月1日為第六屆立法會的開始日期,而首次會議日期為2016年10月12日上午11時。提及到今屆立法會有年輕人入主議政廳,陳方安生表示今次的新舊交接很成功,認為老前輩應該交棒,讓新血流入議會。「我覺得有一班年輕人,雖然全部都被說是本土派,全部都主張港獨,事實上6個之中只有兩個是主張港獨,其他稱作本土派⋯⋯本土派不是單單主張港獨,或者不是完全主張港獨,而是主張香港自決,尤其是對於2047年,即是一國兩制的50年之後,香港究竟會怎樣呢?香港的年輕人認為我們有權去討論,去作出建議,這我認為是非常合理。但是主要本土派是不願把自己一套價值觀日日受到衝擊。」她輕嘆年輕人在撕裂的社會上覺得自己將來無論在就業,競爭,房屋問題上感到徬徨無助,社會貧富懸殊越趨嚴重,本土派堀起不單單是政治問題,更是關乎社會民生問題。

李柱銘被問到過去回歸後19年來香港民主沒有太大進步,新上任議員會否對香港現時局面有所幫助,他覺得年輕人開拓一條新的路線是理所當然,認為有新思想帶領群眾是好事,但不否認他過往一直所堅持做的事不可取。

原來,李柱銘說在選舉前夕對選舉結果非常悲觀,更說要有「 聖蹟」出現才可為泛民保住18席。但後來雷動計劃扭轉局勢。今次泛民選舉得利,他認為應歸功於香港大學法律系學者戴耀廷推出的雷動計劃(VotSonar),在他們倆看來是一項成功的新型投票輔助系統。抓住人們想力保泛民18席的希望,運用滾動投票方式讓選民集結投票意向,並在選舉當日不時更新結果,用戶可參考結果而對參選人進行策略性投票,目的讓選民的票發揮出最大的效果。

當時差點被雷動計劃拖累的候選人抨擊民調系統的準確性,令有些泛民議員成為「票王」,也有人險勝,亦有人落敗。但李柱銘對雷動計劃的意見較為正面,認為雷動計劃具有影響力,讓港人可有效配票,以港島區為例,香港眾志的羅冠聰被呼籲在選票分配給他,結果成功跑出;但無可否認有失敗的地方,如新界西的工黨代表李卓人於晚上才被建議投票予他,最終因雷動的錯誤棄保落敗。李柱銘說「站在民主運動上看,他們(雷動計劃)不但保住18席,還加了一席,19席。這要看看你如何看待。」

關於香港,還想說的是?

言論自由(Freedom of speech),是作為一個民主社會的一種人權,根據全球新聞自由指數,香港從2011年開始新聞自由便有倒退的跡象,由2010年時全球排名34每年下跌至最新2015年的第70位。陳方安生無奈地說出現時香港的所有報章媒體都受到一定程度的親中政治力量操控,而香港唯一較為獨立的報紙只有蘋果日報,可惜由於廣告商的打壓,報章由往時厚厚的一疊,變成現在精簡的份量。就好像現時香港第一大的電視媒體-TVB,自從亞洲電視成為香港電視歷史,香港電視(港視)不獲發牌,現在TVB成為了香港唯一免費的大台,操控著呈現給觀眾的內容。

從全球大氣候來說,傳統紙媒在科技的大浪潮下已經式微,逐漸失去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取而代之的是網上媒體當道。隨著科技日新月異,雖然現時香港不少傳統媒體失去其獨立性,但陳方安生與李柱銘認同新興媒體如網絡電台,社交媒體等都是一條新出路,而且在動員參與行動時,個人流動通訊軟件如Whatsapp等起著很大的作用。

「香港2020」召集人陳方安生和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應邀出訪為期13日的澳洲以及新西蘭之旅。他們此行會前往坎培拉會見澳洲外交部部長和律政部長,與當地傳媒會晤,以及到本地組織發表演講。過住他們有被邀請出訪其他國家,首先他們覺得此行目的是喚起世界各國關注香港所發生的種種事情,還有憑藉他們在香港的經驗,其他國家面對一股龐大的經濟力量應該在政策上採取什麼行動應對。

「我們不是唱衰香港,我們只是講事實。」站在一個更高的位置看待過去多次的海外出行,她認為他們並不只是「從香港觀點出發,我覺得我們可以提點一下其他國家,包括美國在內。」他們稱不只為香港著想,「大家知道國與國之間的關係純粹是雙方利益」,他們祈盼透過海外演說,啟發大家在未來面對龐大經濟力量的影響時,身為當事人應該如何應對?是妥協,接受他人的價值觀,抑或是反抗?

 

 

Copyright © 2022 SAMEWAY MAGAZINE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