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墨墨耕耘

墨墨耕耘 9 – 落地生根,搭橋築夢:Duncan Yip 成就他人安居樂業之路

Duncan,一位來自香港的移民,三年前與家人落腳墨爾本。從零開始,學習裝修、考取白卡、在地盤累積經驗,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家居工程團隊。

同時,他也看見香港人初來乍到的孤單與困難,主動成立了「墨爾本香港街坊群組」,從最初的幾個人,發展至超過兩千人的互助社群。

2023年,他更創立了以廣東話為主的「NBA新商會」,凝聚本地香港商戶,推動資源共享與信任連結,打造有質素、有溫度的本地網絡。

從裝修小師傅到社群領袖,Duncan的故事,是一段關於努力、連結與信念的移民實錄。紮根異地,並不容易,但他正一步步把夢想照進現實。

編者按: 作者雲韻今年嘗試以移民創業融入澳洲為主題, 訪問新移民, 告訴你他們的故事。

第一次認識 Duncan,是朋友介紹來做一家居小工程。雖然最後我擱置了這項裝修,但之後卻陸續從不同渠道聽過他的名字。令人意外的是,這位移民墨爾本僅僅三、四年的香港人,不僅活躍於家居工程範籌,更建立了超過二千人的香港人WhatsApp和Facebook群組,以及一個以廣東話為主的本地商會。究竟他是如何在短時間內經營這一切的呢?

舉家移民 植根墨爾本

Duncan 與太太 Jessica 透過她攻讀資訊科技碩士課程的學生簽證,於 2021 年從香港舉家移民墨爾本。談及原因,他笑說:「主要都是為了小朋友的將來,加上一點點政治氣候等考量。其實早在 2018 年來澳洲旅遊時,我們已很愜意這裡的簡樸舒適的生活環境,向太太隨口說了句,如果將來可以移民過來就好了。沒想到幾年後,夢想竟然成真了。」

而當時只有七歲的女兒,因就讀的學校位於非華人為主的地區,反而能獲得較多支援,協助她適應新環境,特別是在語言方面。他留意到女兒非常適合在這裡成長學習,校園氣氛遠比香港少競爭壓力,孩子亦很快融入當地的學習生活。

開創墨爾本香港街坊群組

剛落腳住在South Yarra 的 Duncan,發現這區香港人不多,人生路不熟。加上他個性怕悶,便突發奇想,在 WhatsApp 上成立了一個名為「墨爾本香港街坊」的群組,希望讓大家能互相分享生活資訊,守望相助和組織不同文娛活動等。

「最初只有小貓兩三隻,想不到很快便人數急升,由幾十人到數百人,後來因管理需要,分拆成四個群組。現在整個社群加起來已有超過二千人了。」他滿自豪地說。

從維修散工發展成為工程團隊

現時的 Duncan,是一名多功能的家居維修師傅(Handyman),涉獵家居大小工程、裝修、甚至搬屋等工作。他笑言自己移民前從沒正式做過裝修,「我以前一直在香港做餐飲管理,後來開了食品出入口生意,頂多是跟香港的生意伙伴一起裝修,從中觀察與吸收了一點經驗。」

剛來澳洲時,面對陌生的市場與文化,他並不敢輕易再做老本行。「我不熟當地飲食文化、供應鏈與消費者習慣等,所以先做些散工,考取了白卡,在地盤打工學習,學習技術和建立經驗。」

疫情期間封城過後,Duncan 發現家居維修的需求激增,於是與朋友 David 合作創立了 D²家居工程公司,開始在不同平台投放廣告及宣傳。「初時接一些簡單的工作慢慢做起,靠口碑累積客源。」他坦言:「現在仍屬起步階段,工作雖然每天都有,但還未多到可以預約數星期後的程度。」

雖然是「半途出家」,但 Duncan 對自己的工作態度有獨特見解。「我發現這裡不少本地 Handyman 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遇到問題只求趕快完成,萬一之後有問題再收多一次錢。但我比較傾向深入處理整個問題,用比較踏實的方法根治。雖然可能賺得少些、花時間多些,但質素更好,也可建立長遠商譽,這是十分值得的。」

隨著接單量上升,他開始建立屬於自己的團隊與人脈網絡。「現在客戶大約85%都是講中文,而團隊以香港人為主,大家會互相轉介、互相幫忙。我自己沒法做所有工種,如電工等,但有團隊就有力量。」

建立NBA商會的角色與使命

在營運自己生意一段時間後,Duncan 發現墨爾本好像並沒有一個真正屬於香港人的商會。他回憶道:「以前在香港也有參與過商會運作,當時就想,如果這裡也有類似平台就好了。」

於是,在 2023 年下半年,他與朋友 Nick 合作籌備成立廣東話商會。「我們希望聚集各行各業的香港人,互相合作,互相介紹工作機會。因為我們都喜歡打籃球,所以最後商會名稱取作 NBA——New Business Australia。」他笑說。

目前商會已有約 44 名會員,每隔三星期舉行一次例會。「我們希望透過定期聚會讓會員之間互相認識,分享資源,賺取更多,生活更好。」Duncan 補充說:「雖然不限香港人,但所有聚會都以廣東話進行。曾經有只說英文或普通話的朋友想加入,我們最後也只能婉拒,因為我覺得共同語言作溝通是很重要的。」

Duncan 強調,商會不求人數,而是講求質量。「我們不想太多會員來自同一行業,以免大家爭互客源,所以有一定的篩選制度。希望保持一個健康平衡的商業生態,為每位會員爭取最大利益。」

面對現今社交平台發達,許多商戶選擇免費發廣告,Duncan 卻堅信商會的存在價值:「社交平台上的廣告多是單向、零信任的,不好不壞都有人看。但我們商會不同,大家聚會認識,有口碑、有推薦,介紹出去的服務和產品都是實打實的。」他坦言:「雖然商會收取一定年費,但所有收入幾乎全用於會員的活動上,包括定期訓練、聚餐等。基本上只是成本價。我和拍檔的初心只是希望能幫到自己人,在這片土地真正落地生根。」

最令他感動的是,在商會一周年典禮上,不少會員主動向他表示感謝,說這個商會平台改變了他們的生意發展與人際連結。「那一刻我真的很感動,覺得一切付出都值得了,推動我繼續運作下去。」

展望未來:從本地紮根到全澳

談及未來,Duncan 表示希望日後有機會可能重拾飲食管理老本行,畢竟那是他的專業領域,而澳洲亦有不少潛力發展空間。至於商會,他則信心滿滿地說:「等模式更穩定後,希望能在堪培拉、悉尼開分會。其實現在已經有了一定基礎和人脈,只要時機成熟,相信可以將這套廣東話商會的模式推廣至全澳各地,讓更多同路人能安居樂業。」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