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墨墨耕耘

墨墨耕耘 1 – 良醫治病,大醫治人 女中醫師葉翠碧的移民之路

葉翠碧(Queenie)是一位來自香港的中醫師,2018年與家人移民到澳洲墨爾本。在適應新環境的過程中,她從診所打工學習當地診療模式,到2019年底決定自立門戶,在Doncaster East開設自己的中醫診所。她以口碑經營,透過針灸與中藥幫助患者,特別是華人社群。雖然中醫不在澳洲的Medicare體系內,但她相信價值重於價格,許多病人仍願意自費治療。對她而言,行醫不僅是治病,更是一種使命,幫助病人身心健康,在異鄉扎根發展。

編者按: 作者雲韻今年嘗試以移民創業融入澳洲為主題, 訪問新移民, 告訴你他們的故事。

在墨爾本Doncaster East的一個寧靜住宅區,有一間充滿人情味的中醫診所,設立在一棟紅磚老宅中。進門後,便是一條直路通向診療房間,問診桌、針灸床、藥粉櫃一應俱全,雖然空間不大,但五臟俱全,掛著不少中國書法字畫,充滿傳統中醫氛圍。而這裏的主人,便是葉翠碧醫師(Queenie)。

我與 Queenie 是在教會認識的,坦白說,若不是有人告訴我她的職業,我怎麼也猜不到她是中醫師。畢竟,在我的概念中,中醫師多是年紀較老、氣質沉穩的男性,給人一種高深莫測、不太容易親近的感覺。然而,Queenie 外貌年輕、精力充沛,之前我腰傷關係,曾感受到她為我針灸,手法乾脆俐落,讓人頗感安心,可說是「女中豪傑」。

從香港到澳洲的轉變

2018 年,Queenie 和丈夫、八歲的兒子移民到澳洲墨爾本。因她丈夫在香港當大學教授,同時擁有澳洲公民身份,因此移民申請相對順利。早在2014 年,澳洲對中醫實施註冊制度過渡期內,她申請了註冊,並於 2016 年成功獲批澳洲註冊中醫/針灸師資格。她坦言,若現時海外中醫申請澳洲註冊資格,就需要用全英文進行中醫考核,難度會大大增加。

來到澳洲後,人生地不熟,除了要花時間適應新生活,職業生涯的開端也並非一帆風順。她並沒有一開始就選擇自己開業,而是先到墨爾本市附近的一間中醫診所打工,學習當地的診療模式。在此期間,她還自費前往Perth在職進修,她說:「這段經歷讓我學會如何與病人溝通。畢竟在香港,向病人解釋中醫概念已經不容易,更何況是用英文?但後來發現,其實最簡單的英文已經足夠,重點是讓病人明白治療原理,而不是用複雜的專業術語。」因此,她慢慢的打好在澳洲這陌生地方行醫的信心。

決定自立門戶

雖然在診所工作讓她學到不少經驗,但她發現,打工的收入與香港相比落差頗大,且制度較為死板,發展受限。她開始思考:「與其為別人工作,不如自己開業?」加上希望為孩子尋找更好的學校,於是,她與家人決定搬到 Doncaster East,這裡的華人社群較多,相信能夠更快建立客戶群。後來,她一邊繼續在診所工作,一邊在家逐步累積自己的病人,終於在 2019 年底,她辭去診所的職位,全心投入自己的中醫診所事業。

在澳洲,個人診所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可以設立在家中,這樣既能節省租金成本,又能兼顧家庭生活。因此,她特意選擇了一間樓上樓下分開兩層的房子,樓下作為診所,樓上則是居住空間,既能確保隱私,又方便管理,同時又能顧及家人與小朋友的需要,一舉三得。

然而,與一般商業診所不同的是,她並沒有設立招牌,而是選擇以口碑經營,她笑說:「我的病人大多是客戶群介紹來的,這樣的果效反而比花錢做宣傳更高。」

與澳洲醫療系統共存

在澳洲,中醫並不屬於 Medicare 體系,意味著病人無法透過政府醫療補助支付中醫費用。然而,Queenie 帶著信心地說:「雖然澳洲以西醫為主流醫學體系,中醫則屬於輔助療法,當地人對中醫的接觸有限,因此多數人仍以 GP(全科醫生) 為主,然而多數病人仍然選擇中醫,通常是試過西醫治療無效,或是本身比較信任中醫的成效。」

至於私人保險Extra,她發現:「許多病人即使沒有保險理賠,仍願意自費求診。因為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是療效,而非價格。」她解釋:「價格(Price)與價值(Value) 是兩回事。若病人只在意價格,他們通常不會選擇中醫;但若認同中醫的價值,即使付出更多的金錢,也願意接受治療。」

從醫的理念和使命感

談到印象深刻的病例,Queenie 分享了一個感人的故事:「曾有一位女士,希望懷孕多年,但試過各種方法都未能如願,最後來找我求診。中醫講求調理體質,於是我透過針灸與中藥幫助她調整身體狀況。大半年後,她終於成功懷孕,最後順利生下健康的寶寶,令我深感欣慰。」

這片新的土地上,對她來說,開設診所不只是職業,更是一種使命。與香港的工作環境不同,以前在香港,一個小時要看好幾個病人,但現在,她 一小時最多只能看一至兩個。因為她沒有診所助手,所有事務都要親力親為,然而卻造就了更多的時間與病人溝通,特別是來自香港的新移民。

她笑著說:「醫者,意也。病人除了身體上的問題,還會面對心理壓力和適應上的挑戰,身體與心靈是互相影響。我自己也是過來人,所以總會和他們聊聊天,聽聽他們的故事。」

她回憶起最近一次中學同學聚會,大家談及年輕時的夢想時,她才想起自己曾經想從事心理治療相關的職業,卻因緣際會選擇了中醫。沒想到來到澳洲後,她發現自己彷彿被上天安排了一個新的崗位,當病人面對生活壓力等問題時,她除了治療身體,還會用另一種方式幫助他們,這種經歷讓她覺得自己不只是中醫師,也像是一名心理治療師。

未來發展,穩中求進

經過幾年的經營,Queenie 的診所已步入穩定發展期,擁有固定的客戶群。她曾想過應否擴展規模,但考量到運營壓力與個人精力有限,她決定維持現狀,把重心放在病人身上。此外,她最近建立了一個中醫診所網站,讓求診者可以直接在線預約,減少了很多行政負擔,讓她能更專注於中醫服務。

在這片異鄉土地上,從醫二十多年的Queenie 憑藉專業與熱誠,在墨爾本的華人社區扎根。她的診所雖不華麗,卻充滿人情味,為許多尋求傳統中醫療法的患者帶來健康與希望。對她而言,行醫不僅是治病,更是一種使命,讓她能夠用另一種方式關懷和幫助更多人。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