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路點評
AUKUS協議進退維谷

2025年6月24日,美國國會兩黨議員敦促五角大廈重申對AUKUS協議的承諾,強調該協議對於遏制中國在印太地區的侵略行為至關重要。
AUKUS (澳英美安全夥伴關係) 協議於2021年成立,旨在促進美國向澳洲出售核潛艇,並在英國和澳洲建造新的AUKUS潛艇。儘管特朗普政府對該協議展開為期30天的審查,主要立法者仍強調其戰略重要性以及國會的現有支持。澳洲已承諾提供大量資金,包括向美國支付首筆5億美元的款項,並計劃進行聯合潛艇訓練和建造。然而,隨著美國和英國潛艇生產的延遲以及人力資源挑戰的加劇,對該協議可行性的擔憂日益增加。
澳洲國防部長馬爾斯承認存在挑戰,但對克服這些問題表示信心。同時,三國的批評者呼籲進一步審查AUKUS的效益和可行性,特別是在地緣政治條件變化和造船能力緊張的情況下。五角大廈副部長埃爾布里奇·科爾比表達了懷疑,警告不應以犧牲美國國防需求為代價。最終決定預計將在7月審查結束後做出。
同路點評:
AUKUS協議自2021年啟動以來,被視為對抗中國在印太地區影響力擴張的關鍵。其核心內容是:由美國向澳洲轉讓核動力潛艦技術,並共同建造新一代潛艦,以加強三國在海洋戰略的整體部署。然而,該協議面臨多重挑戰,包括美國和英國潛艇生產的延遲、人力資源短缺以及政治不確定性。
尤其是特朗普本人對跨國軍事承諾態度反覆,先前曾威脅退出北約,質疑美國為盟友承擔過多成本。國防副部長柯比(Elbridge Colby)公開表達對協議的「現實可行性」存疑,認為AUKUS有可能拖累美國自身軍備更新。特朗普政府對協議的審查進一步加劇了這些挑戰,可能影響協議的實施進度和效果。
澳洲在AUKUS協議中扮演積極角色,已承諾提供大量資金並參與潛艇訓練和建造。然而,澳洲是否能在協議中獲得足夠的自主性和技術轉移,以及如何平衡與美國和英國的合作關係,仍需進一步觀察。雖名為「合作」,但澳洲在關鍵技術上仍然依賴美英兩國輸出。在現階段,連核燃料棒、維修人員甚至設計與監管標準,均需外國介入指導,這讓外界質疑:AUKUS 是否會讓澳洲成為「戰略附庸」,而非真正具備戰略自主能力的國防力量?
AUKUS雖獲得澳洲國內保守派大力支持,但在澳洲社會與區域外交圈中,仍引發不少爭議:亞太鄰國如印尼與馬來西亞,對澳洲引進核潛艇表示疑慮,擔心引發地區軍備競賽。澳洲國內部分學者與軍方退將認為,投入鉅資發展核潛艦,將擠壓常規軍費預算與社會支出。也有聲音質疑,AUKUS使澳洲過度綁定美國,降低了對亞洲鄰國的外交獨立性。
AUKUS協議的未來取決於多方因素,包括美國內部政治動態、三國之間的合作意願以及地緣政治環境的變化。協議的成功與否將對印太地區的安全格局產生深遠影響,值得各方密切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