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路點評
馬斯克反對「一大美麗法案」
美國參議院已在週二通過由總統特朗普推動的《一大美麗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該法案主張大幅減稅與增加基建支出,預計未來十年將新增約3.3萬億美元國債。

支持者認為法案有助刺激經濟增長,改善基礎設施,但批評者警告此舉可能使財政赤字惡化,推高通膨風險。現時修訂的法案會再發回眾議院審議, 之前眾議院僅以1票之微通過了議案。
特斯拉與社交平台X(前推特)執行長埃隆·馬斯克 (Elon Musk) 公開反對該法案,強調此法案為「財政自殺」。他表示若法案通過,他將考慮成立名為「美國黨」的新政黨,以支持更嚴格財政紀律。馬斯克還承諾資助挑戰支持該法案國會議員的對手候選人,意圖在政治舞台推動自由市場與減少政府干預。
馬斯克的表態引起輿論關注,部分保守派視其為反對「華盛頓沼澤」的勇士,支持打破既有政治結構;但批評者認為,他身為企業巨頭,干預民主程序可能破壞政治公平與制度穩定。
分析指出,馬斯克行動不僅針對該法案,也反映科技資本家對傳統兩黨政治的不滿,彰顯經濟與媒體權力如何重塑美國政治版圖。近年美國政壇已有多位非傳統候選人,包括企業家與網紅,顯示選民對主流政黨信任度下降。
多數民主黨議員反對大規模減稅,共和黨內部亦存在關於赤字分歧。馬斯克是否會正式成立政黨並投入政治戰場,仍待觀察。不過,在國會兩院都在共和黨佔大多數的情況下, 議案最後獲得通過的機會極高。
同路點評
《一大美麗法案》的精神在於降低富人對國家付出而增加債項, 被視為「劫貧濟富」的政策。馬斯克公開反對,並宣稱若法案通過他將考慮成立「美國黨」,支持反對議案的議員在下一屆參選。這反映出科技巨頭在政治舞台日益活躍。其批評主要針對法案會使國家負債劇增,認為這是對未來世代不負責任的做法,應優先控制政府開支。
這種個人以巨額財力和社交媒體影響力參與政治的現象,引發民主程序可能被繞過、權力集中化的擔憂。支持者將他視為挑戰體制的「異類英雄」,反對者則擔憂其動機及責任感。尤其他以企業家的立場干預政策制定,是否真正考慮全民福祉,還是僅以市場效率為依歸,值得討論。
隨著媒體與資本權力日益集中,馬斯克的介入顯示個人政治力量可能成為新常態。這帶來機會,也可能帶來挑戰:民主是否能在個人崛起中持續保有多元與包容?這是一道尚未解答的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