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同路點評

關於澳洲考慮設立全性別廁所之探討

近來,澳洲社會對於公共空間設置全性別廁所的呼聲日益高漲。

一位受訪者於 2025 年 3 月向 ABC 新聞透露,他們因為同時展現陽剛與陰柔生理特徵,無法符合傳統性別二元分類,導致在使用公廁時屢遭排擠與騷擾。他們多次遭受歧視與恐嚇,從冷眼旁觀到人身威脅,甚至不敢進入殘障人士專用廁所,以免被誤認為「身心有障礙」。他們表示,只有在家中才能感到安全。

為回應這樣的問題,澳洲建築規範委員會(ABCB)在 2024 年展開為期兩個月的諮詢後,提議修訂《全國建築規範》(NCC),內容包括以「性別」取代「生理性別」用詞,推廣使用「可及式」(accessible)廁所代替「中性」稱呼,並建議若工作場所員工不超過 10 人,則可設置一間共用設施以取代男女分廁。

ABCB 強調,此提案並非取消男女分廁,而是希望接納性別多元,讓約 17.89 萬跨性別與非二元澳洲人,以及 6.33 萬具其他性特徵者能夠在公共場所中免於歧視與身心創傷。許多人甚至因害怕誤入而長期忍耐或脫水,構成制度性歧視問題。目前《全國建築規範》正在審議此提案,澳洲多元文化委員會(DCA)也建議應強制設立多間全性別廁所。

同路點評:

ABCB 的提案體現了當代澳洲對性別認同與平權的理解:性別是一種自我表達,而非單純的生物區分。對澳洲人而言,真正的平等,是對各種性別樣貌 – 包括與出生性別不一致者 – 的理解與尊重。

不過,該提案也暴露出文化差異的潛在挑戰。移民社群可能尚未接觸性別多元的觀念,甚至將性別與生理混為一談。在這樣的文化落差下,即便設立了全性別廁所,也可能無法化解誤解與歧視,甚至可能產生性別多元群體對未接觸相關觀念移民的逆向排斥。

因此,在政策實施前,政府與社會有責任推動教育,讓所有人(包括移民)理解性別多元的意義,以促進真正的包容與共融。唯有透過政策與教育並行,才能真正建構一個尊重差異、兼容多元的社會。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