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同路點評

自由亞洲電台粵語組宣布停運

自由亞洲電台(RFA)粵語組於2025年7月1日宣布停止新聞內容更新,現有網上新聞內容將長期保存。該組成立於1998年,隸屬於美國全球媒體總署(USAGM)資助的私營媒體,成立27年以來,一直為香港及廣東地區提供新聞服務。

停運主要因美國政府在前總統特朗普回任後,削減對多間傳媒包括RFA的資助。特朗普於今年3月簽署行政命令削減USAGM經費,導致粵語組人手大幅減少,只能維持有限度更新。RFA粵語組曾表示會堅守到「彈盡糧絕的一刻」,但仍因資金問題宣布停止新聞發佈。

RFA粵語組原計劃在去年改名為「自由亞洲電台香港組」(RFA HK),但計劃未能完成,原因同樣與撥款終止有關。過去數年,RFA的報導多次遭香港政府反駁。去年1月警方批評RFA關於警務處高層退休及晉升的報道失實,並指有抹黑警隊之嫌。2024年2月,保安局長鄧炳強在《基本法》第23條立法諮詢期間,批評RFA誤導及恐嚇市民,並指該台受美國政府資助。隨後,RFA決定關閉香港辦事處,將全職員工調往外地。

香港政府對RFA停運沒有公開表示歡迎,但聲稱正常記者不會無意觸犯法例。自2020年國安法實施以來,已有多家本地及國際媒體因政治壓力關閉,RFA的撤離成為國際媒體在港生存環境惡化的明顯標誌,也引發外界對香港作為國際新聞中心角色前景的擔憂。

同路點評:

自由亞洲電台粵語組宣布停止更新新聞,象徵香港新聞自由的持續收縮。過去數年,隨着國安法等法規實施,媒體空間急劇壓縮,外媒在港營運遭遇重大挑戰。美國政府的資金削減,更是將RFA推向停擺邊緣,反映國際政治角力下的新聞自由困境。

RFA的停運不僅是資金問題,更暴露了新聞媒體在政治壓力下的脆弱。香港政府多次批評RFA報道失實,將其視為外部勢力工具,與新聞真相與言論自由的保障形成強烈對比。這種矛盾凸顯了當前香港社會的撕裂與治理難題。

RFA粵語組曾嘗試轉型、擴大香港報道,卻因資金被中斷而未能成功,令人唏噓。新聞自由不應被國際政治博弈所消耗,而是社會多元共識的基石。香港若繼續在此路上倒退,將失去其作為東亞重要信息匯聚地的獨特地位。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