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同路點評

維州托育員涉多起兒童性侵

據《衛報》及澳洲廣播公司(ABC)報導,維多利亞州一名托兒工作者被控涉及多起嚴重兒童性犯罪案件,促使衛生與司法部門展開大規模回應行動。

維州代理警務指揮官珍妮特·史蒂文森(Janet Stevenson)表示,該案件是在其他調查中無意發現涉嫌兒童剝削的影像後才揭露出來。涉案人士約書亞·布朗(Joshua Brown)自2017年起曾在維州與昆州多達二十間托育機構任職。警方指出,他涉嫌於2022年至2023年間,在墨爾本北部一間托兒中心對兒童進行性侵,目前已確認兩處疑似犯罪地點。

根據調查,已有約2,600個家庭接獲聯絡,其中1,200名兒童被建議接受性傳染病及其他相關健康篩檢。雖然當局強調目前並無公共衛生風險,但考量事件性質及接觸範圍,建議採取預防性篩檢措施。

維州首席衛生官克里斯汀·麥格拉斯(Dr Christian McGrath)表示:「我們理解家長的焦慮與痛苦,這些檢查是出於審慎,不代表已有大規模傳染跡象。對家長而言,確保孩子的健康與安全是最基本的保障。」

衛生部門尚未公布具體涉及的病原種類,但已表示如有感染情況,絕大多數可經抗生素治療,對社區並無立即性威脅。

同路點評:

此次托育事件,除了涉及刑事犯罪,也反映出現行托育產業監管制度中可能存在的結構性問題。

涉案人員在八年間曾於多間托育機構工作,且跨州流動,卻未曾引起系統性警覺,顯示從業資格審查與跨機構背景查核機制可能存在不足。雖然當局已啟動大規模的聯絡與篩檢行動,但對部分家庭而言,特別是當受影響對象為尚未具備完整表達能力的幼童時,單以「風險整體偏低」作為回應不足以釋疑。

家長將孩子交付托育機構,是基於對資格審核、背景查核、以及政府制度的信任。然而,如今「低風險」的官式說法,難以安撫那些受影響家庭。許多受影響的幼兒尚未具備自我表達能力,意味著他們可能曾遭受傷害,卻無法言明。更令人擔憂的是,涉案人員得以在州與州之間自由流動,顯示出澳洲現行背景查核系統在跨州層面的漏洞。在托育產業長期人力吃緊的現實下,「快速補位」的用人方式或已成慣例,導致某些機構對工作者過往紀錄查核不力、風險意識低落。若制度缺乏跨機構資訊整合與風險過濾能力,托育產業將始終處於潛在危機之中。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