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路點評
綠黨遭重挫,黨魁班特承認落敗墨爾本席位

綠黨正面臨其成立以來最嚴重的挫敗,黨魁班特(Adam Bandt)承認落敗維州墨爾本的選區,意味著綠黨失手了其自2010年以來持續佔據的地盤。儘管班特獲得了最多的首選票,但在偏好票分配後,他的得票率為47.2%,遠低於工黨候選人的52.8%,落後超過4,300票。班特在敗選後向支持者致歉,表示「很遺憾無法再代表你們」,並呼籲支持者繼續支持綠黨的理想。
綠黨在本屆選舉中也面臨幾近全面潰敗的局面。不只墨爾本,綠黨在2022年一舉攻下的布里斯本(Brisbane)與格里菲斯(Griffith)兩席也顯示落後工黨,選情極為不利。唯一仍保持領先優勢的是昆士蘭的萊恩(Ryan)選區,綠黨候選人目前得票率為56.4%,但仍須按偏好票的進一步分配才能確認當選。
根據初步統計,全國對綠黨的初選偏好票僅微幅下滑0.45%,但在綠黨勢力核心的維州和昆士蘭州跌幅更為明顯——維州下滑0.55%,昆士蘭則達1.16%。分析人士指出,造成綠黨潰敗的主因之一是自由黨在多個選區表現疲弱,未能進入前兩名,導致其偏好票大量流向工黨,讓綠黨在多個與工黨競爭的選區失去優勢,陷入難以挽回的劣勢。
學者與評論員普遍認為,綠黨此次失利與其在住房、生活成本等核心民生議題上的表現不足和對加薩戰爭的強硬立場有關。儘管該黨持續強調氣候政策與社會正義,但對多數選民而言,眼前的經濟壓力與居住困境才是最迫切的關注焦點。而綠黨未能在這些議題上提出具體且具說服力的政策主張,讓綠黨漸失民心。
同路點評:
這次聯邦大選對綠黨而言無疑是一次沉重打擊,尤其是黨魁班特在墨爾本選區的失利象徵著一個時代的結束。過去十多年來,綠黨成功以氣候變遷與社會正義為主軸建立支持基礎,但此次選舉顯示,選民關注的焦點已轉移至更迫切的民生議題,例如住房危機與生活成本壓力。綠黨雖未大幅流失初選支持率,卻未能提出能與選民產生共鳴的具體政策,導致偏好票流失與選區潰敗。自由黨的疲弱表現,亦讓偏好票大量轉向工黨,對綠黨造成二次打擊。這場選舉不僅是對綠黨選戰策略的警鐘,更可能迫使該黨在政策論述與選民溝通上進行深刻反思。如果綠黨無法有效連結廣大選民在民生議題上的焦慮,即使主張再理想,也難以在選舉中贏得實質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