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同路點評

特朗普當選後的中美

特朗普的當選,在太平洋對岸的中國激起兩圈相互矛盾的漣漪:中文社群媒體上,有眾多特朗普的支持者,他們歡呼這個特立獨行者的強勢歸來;另一邊是憂心忡忡的精英人士,他們恐於貿易戰再起,中美關係雪上加霜。

在兩圈漣漪的交會處,則有一類嶄新的觀點,在輿論場愈發常見,即特朗普當選後美國將重回「孤立主義」的傳統,而中國實施「單邊開放」政策,不僅將破解西方的圍堵,也能加速推動國際秩序重塑。

從表象而言,似乎趨勢確實如此——特朗普威脅對所有國家加關稅,中國則連續主動對多個國家實施免簽。

今年1月起,中國不斷單方面開放免簽政策,到十月底,已經對16個國家實施免簽入境政策,對54個國家實施72小時或144小時過境免簽。

而中國對這些國家實施的是單方面免簽,意味著中國公民到這些國家依然需要簽證,反之則不用。這與中國長期以來在外交上實施的「對等原則」迥然不同。

此外,12月1日起,中國給予所有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100%稅目產品零關稅待遇;外資准入負面清單繼續縮減,製造業基本「清零」。

特朗普上台,輿論提到「孤立主義」,往往再前面加上「重回」,因為美國有著深厚的「孤立主義」傳統。

這段時期美國孤立主義思想的主要內涵是:拒絕加入國際聯盟;不捲入歐洲和亞洲的政治紛爭;不介入歐亞大陸爆發的戰爭,為此採取相應的措施以確保美國的中立、和平;對所有贊成互惠的國家奉行友好的外交政策。

同路點評:

中國的崛起​​,也受惠於美式全球體系的成功運作。中國作為一個從「文化大革命」走出來的「孤立主義者」,開始改變自身,適應這個開放的世界體系。繁榮的國際貿易也迎來反噬作用——雖然全球貿易整體大幅成長,但在結構上並不平衡。從表像上看,未來數年,美國將愈發孤立,中國將愈發開放,兩個強國勢必此消彼。孤立主義與「國際主義」之間的矛盾與鬥爭將持續下去,美國外交政策的基本走向或許仍是在兩者間不斷地尋找一個恰當的契合點。一個真正「孤立主義」的美國對中國也是災難。而中國,說要捍衛自由貿易,但同時堅決奉行利己的貿易和工業政策。所以,當前地緣政治風險惡化和保護主義盛行的趨勢是真實的,這些動態將決定本十年後半期的格局。但全球化並沒有消亡;它只是在改變,因為供應鏈正在拉長,儘管有關稅和貿易管制,企業仍能找到繼續經營業務的方法。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