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路點評
特朗普政府禁止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

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日宣布,將撤銷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的資格,並強制現有的國際學生必須轉學至其他學校,否則將失去合法在美身份。此項政策影響約7,0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佔哈佛總學生人數約27%。
美國國土安全部長諾姆(Kristi Noem)發表聲明,指控哈佛大學「縱容暴力與反猶太主義」,甚至聲稱哈佛「與中共密切合作」,包括「招待及培訓涉嫌參與壓迫維吾爾族的準軍事組織成員」。
根據該項政策,美國政府計畫自2025至2026學年起,終止哈佛大學在「學生及交流訪問者計劃」(SEVP)中的認證資格,等同於剝奪其招收外籍學生的合法權限。
對此,哈佛大學已向法院提起訴訟,指控政府行為違憲,侵犯學術自由與國際學生的基本權益。目前聯邦法官已暫時凍結該禁令,讓受影響學生得以繼續在哈佛就讀。
儘管法庭介入暫時緩解危機,但特朗普政府針對國際學生的政策仍引發全球關注與擔憂。許多在美國求學的國際學生表示感到焦慮與不安,不少人開始尋求其他求學選擇。包括歐洲多所名校與香港科技大學在內的高等教育機構,均已對哈佛受影響的國際學生表示歡迎,提供轉學與學術延續的協助。
同路點評:
特朗普此舉表面上是出於對校園安全與透明度的考量,實則矛頭直指中國。除了公開指控哈佛與中共有「協調活動」,特朗普在其自創社群平台Truth Social更發文說其中部分國家對美國一點也不友善,完全不幫自己的學生出教育費,並要這些外國學生的名字和國籍。哈佛外籍生中約有1,200人來自中國,即每五名國際學生中就有一人來自中國,因此特朗普的貼文雖未直接點名,但外界都認為這些字裡行間暗指中國。
此禁令對當前就讀哈佛的國際學生而言,不僅造成極大不確定性,更打亂原本的學業規劃。即使目前聯邦法官已暫時凍結該禁令,但學生們仍面臨學籍、簽證及後續安排的風險。即使選擇轉學,他們也將面對全新的學術環境與人際網絡,與原本在哈佛完成學位的經歷將大不相同,未來發展更是充滿變數。
美國政治環境高度變動,針對中國的強硬政策可能持續升溫,禁令未必僅止於哈佛,也可能擴展至其他學校。這一局勢,對澳洲而言,或許正是重塑其在國際教育市場地位的契機。隨著中美關係日益緊張,來自中國、香港或台灣的優秀學生可能會轉向政治風險較低、學術自由更穩定的地區求學。澳洲擁有優質的大學體系與多元文化的生活環境,未來有望成為更多國際學生的首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