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路點評
特朗普如「國王」主導北約峰會

在 2025 年的北約高峰會中,特朗普受到荷蘭國王隆重接待,自比「君王」般登場。
他聲稱成功說服各國未來十年將國防開支提高至 GDP 的 5%,並自誇這是「美國的重大勝利」。北約秘書長馬克·呂特(Mark Rutte)稱其「願和平、亦不懼武力」,並對特朗普說:「爸爸有時得說重話。」特朗普頗感滿意,自稱可能已讓伊朗與以色列的戰爭接近終結,雖未交代細節。
澤倫斯基與特朗普的雙邊會談成為峰會第二天的重頭戲。雖然澤倫斯基一再呼籲美國與歐洲支持烏克蘭,特朗普卻未透露會談具體內容,僅表示雙方「談得愉快」,未明確回應其訴求。
與此同時,澳洲副總理馬爾斯宣布擴大對俄制裁,新增 37 名名單,並派遣最多 100 名國防軍人協助保護人道物資通道,展現澳洲對全球安全的承諾。
同路點評:
特朗普將原本應是 32 個國家共同商討議題的高峰會,變成了以自己為中心的表演舞台。他把出席北約峰會視為展現總統權力的喧鬧場合。
他更在意呂特對他的恭維,卻避而不談他對中東地區平民所造成的實質傷害——那些人不是喪命,就是在戰爭中身心受創。他的「和平論述」其實倚賴壓制與恫嚇,而非協商與重建。
面對烏克蘭危機,特朗普輕描淡寫地表示「設法談判」,無視烏克蘭急需援助的現實,也對普丁的侵略避而不談,等於默許暴力行為。他明知普丁不會輕易讓步,卻仍裝作樂觀其成。會談僅以「談得愉快」帶過,冷落了烏克蘭的急難處境,也對普丁的侵略缺乏正面回應。反觀澳洲,即便非北約成員,仍主動擴大對俄制裁並出兵支援人道通道,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特朗普此次在北約的作為,不僅無助於拯救烏克蘭,更是把總統職位當作炫耀工具,全然忽略自己行為對北約聲譽可能造成的長遠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