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路點評
烏克蘭首度俘虜「中國籍戰鬥人員」 疑有中國軍官赴前線觀察戰事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在早前4月8日於公布一段影片,表示烏軍在前線抓獲2名「作為俄羅斯軍隊戰鬥人員的中國公民」。這是俄烏戰爭三年來首次確認中國士兵被俘的事件。
兩名戰俘為亞洲面孔,在影片中幾乎不使用英語,而是以帶有中國口音的普通話進行簡短發言。
澤倫斯基亦指出,目前已有至少155名中國公民參與俄軍在烏東地區的戰事,並稱這些人是透過社群媒體被俄方招募參戰,中國政府亦對此知情,烏克蘭正試圖評估這些被招募人員是否接受來自北京的命令。
他表示「莫斯科正在把其他國家捲入戰爭當中,我相信他們現在正把中國牽扯進這場戰爭」,並指出此證明莫斯科有意「延長衝突」。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澤連斯基「許多中國公民協助俄羅斯參戰」的說法「毫無根據」及不負責任」。並聲稱中國在「烏克蘭危機」上的立場「清晰且一貫」,主張通過對話與政治手段解決衝突。
同時,根據《路透社》報導,兩名知情的美國情報官員與一名前西方情報人員透露,這些參戰的中國人主要是傭兵,與中國政府並無直接關聯。該美國官員亦表示,這些中國戰鬥人員接受的訓練非常有限,對俄軍行動的實際影響極為有限。
不過,報導同時指出,有中國軍官在北京當局批准下,曾出現在俄羅斯與烏克蘭前線附近,進行戰術觀察和學習。該名西方前情報人員強調,這些軍官的行動「絕對是經過批准的」。
中方對此暫時未有回應。
在持續三年多的戰爭中,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軍隊中都有外國戰鬥人員。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是外國志願者或僱傭兵,此外,俄羅斯軍隊也曾尋求北韓和伊朗士兵的幫助。
同路點評:
自俄羅斯於2022年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北京一直自稱是戰爭的「中立方」。今年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中國與烏克蘭外長還曾會晤,隨後簽署進口烏克蘭農產品的協議,試圖對外傳遞其維持中立、與烏方保持正常外交關係的訊號。
但另一邊廂,中國卻與莫斯科深化所謂「無上限」的戰略夥伴關係,在軍事與經濟層面提供援助,令這種雙重姿態愈發難以維繫。美國政府早前已制裁多間中國企業,指控其向俄羅斯提供無人機及零件等軍民兩用物資,有助俄軍持續推進戰線。儘管中方否認直接涉戰,但其作為「影子角色」的事實日益明顯。
更令人關注的是,美國情報指出,中國軍官或已出現在俄軍前線附近,若屬實,說明北京並非袖手旁觀,而是有意藉由俄烏戰爭汲取實戰經驗,進一步強化自身軍事實力。
若中國真如其所言,堅持中立立場,就應對中國公民參戰、企業支援俄方軍力的指控作出清楚交代。否則,中方一邊與烏克蘭簽訂協議,一邊為俄羅斯提供實質援助,這種矛盾行徑只會削弱其國際公信力,暴露其企圖在戰後國際秩序中獲取戰略紅利的算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