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同路點評

澳門:現金分享設限引發身分與歸屬之爭

澳門政府自2008年推出的「現金分享計劃」,原本每年無條件向全體居民派發現金,今年首次引入資格門檻,引發社會熱議。

2025年,永久性居民仍可獲得一萬澳門元,非永久性居民獲發六千元,但新增條件要求申領者需在前一年度於澳門居住至少183日,否則將被視為「不合資格」。

政府說明稱,為保障資源用於「與澳門關係較密切的居民」,共列出八類可申請豁免者,包括外地升學者、居於橫琴深合區者,以及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的人士。但在香港工作的澳門人不在豁免名單內,備受質疑。

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指出,澳門經濟復甦仍不穩定,需審慎運用公共資源。儘管政府未有就政策變更進行公眾諮詢,但強調變動屬「針對性優化」,並非全面削減或取消現金分享。

同路點評:

這場「派錢變陣」,讓不少澳門人驚覺,所謂全民福利,原來也可以說沒就沒。當年一句「錢不多,心意到」,讓「現金分享」成了澳門獨特的民心工程。如今突然劃線,對在港、在海外生活但自認「根在澳門」的人來說,是情感上的一次抽離。政府口中說要「與澳門關係密切」,那誰來定義這份「密切」?是183天,還是稅單、戶籍、選票?當局設八類豁免,卻獨獨不包括在香港工作的澳門人,既難以服眾,也容易被視為政治選擇而非行政技術。或許比「設限」更值得留意的,是這是否為「逐步取消」的第一步。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