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路點評
標籤失實疑含真貓毛,維州動保團體推動毛皮全面禁令

儘管澳洲早在2004年已禁止進口貓狗毛皮,近期調查卻發現,仍有含真貓毛的商品流入市場。英國紡織分析機構 Microtex 檢測一款服裝品牌 Suttons UGG 銷售的兒童背心時發現,該商品實際含有貓毛和兔毛,然而其標籤卻標示為「100% 澳洲羊皮或羊毛」,涉嫌誤導消費者。
就此,Suttons UGG承認該背心的標籤「有誤」。該公司發言人表示,廠商曾告知該款背心使用的是「一種特殊毛皮」,但公司方面「無法百分之百確認」其中是否包含貓毛。該品牌目前於悉尼與墨爾本皆設有零售門市。
此外,由時尚倡議組織 Collective Fashion Justice 委託的檢測亦發現,從 Queen Victoria Market 購得的兩款毛球針織帽,實際採用狐狸毛與浣熊犬毛製成,但標籤卻聲稱為「壓克力纖維」。
動物保護團體與 Animal Justice Party 重新呼籲,應推動全州範圍內禁止販售任何動物毛皮,同時落實進口全面禁令。他們指出,許多消費者在不知情下,購買了來自海外殘酷生產環境下製成的真毛皮商品,形同間接助長虐待行為。
同路點評:
雖然澳洲早於2004年即禁止進口貓狗毛皮,但最新調查顯示,現行制度仍有監管漏洞,導致真毛皮商品悄然流入市場,誤導消費者。此次 Suttons UGG 事件出現標示不實的針織帽,正暴露了標籤法規執行不足,亦反映供應鏈透明度嚴重欠缺。
放眼國際,瑞士早已成為歐洲首個禁止進出口「殘酷生產」毛皮的國家。英國近期亦有議員提出禁止毛皮進口與販售的法案,相關請願吸引逾120萬人連署,預計今年稍後將提交國會辯論。歐美地區趨勢已愈加明朗:禁止毛皮貿易既符合動物福利標準,亦符合現代消費者對道德時尚的期望。
澳洲若要維護消費者權益與國際形象,勢必要檢視現有禁令,進一步完善立法與監管,並引入更嚴格的進口查驗與標籤制度,才能有效杜絕「殘酷毛皮」再度流入本地市場,落實真正的動物保護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