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同路點評

州政府監護與公共信託系統被揭濫權

澳洲各州與領地政府設有公共監護人制度(Public Guardian)與公共信託機構(Public Trustee),旨在照顧無行為能力者的財務與生活安排,例如重度失智、重病、精神障礙者。然而,根據《ABC新聞》深度報導,這些制度近年遭大量當事人與家屬控訴不公與濫權,包括非法限制行動自由、收取高額手續費、未按本人意願使用資產,甚至未經充分諮詢便變賣房產。

有受害者表示,他們「失去了生活主權」,處處被制度宰制,彷彿遭到國家監禁。2022年全國約有近5萬人受該制度影響,但缺乏有效的監督與申訴機制,許多人在無助中被迫接受政府指定的「照顧」模式。雖然多數機構網站已提供多語資源(包括繁體中文),但現實操作中,資訊落差、語言障礙與文化隔閡依然嚴重,導致移民或少數族群的處境更為困難。

ABC 報導揭露州/領地公共監護與公共信託系統濫用與疏失,包括濫用公權、收費過高、服務不當、資訊不透明等。根據早期調查,在 2022 年約有 5 萬人受此制度影響,許多“被國家控制”的個案感到「失去尊嚴」、「無自主權」。雖有政府指派各州公辦機構提供指引與中文資源(如繁體中文手冊),但實務上監管與透明性仍嚴重不足。

同路點評:

此一案例暴露澳洲社會福利制度的潛在陰暗面:在「保護」之名下進行的監護,若缺乏透明性與問責,便可能演變為一種制度化的壓迫。現行監護機制過度依賴行政命令與官僚流程,對當事人真實需求的理解與尊重嚴重不足。

澳洲各地公共監護與信託機制設立的初衷為保護弱勢,但因程序封閉、資訊不對等,加上官僚體系與收費問題,經常演變成剝奪當事人自主、濫權操作的溫床。雖政府提供繁中翻譯資源,但制度之痛深植於執行機制。

正因可見制度改革需求迫切,政府需要更嚴格獨立監管、強化資訊公開與當事人參與,避免制度保護為形式而實質剝奪自由。繁體中文資料雖有提供,但對非英語背景者的有效使用仍存鷹險,因此必須提升社區宣導與多語支援。當事人的“意願、權利、文化背景”應置於制度運作的核心,非被動接受。只有當政府對準核心問題,澳洲才能改善弱勢社群的福利。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