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路點評
小米SU7致命車禍致3死

3月29日晚間,一輛小米SU7在安徽銅陵的高速路段撞上隔離帶的水泥樁,其後發生燃燒,車上3名大學生全部死亡。
這起事故引發了公眾對智慧駕駛技術、車輛安全設計(如車門是否鎖死)、小米公司的處理速度和態度,以及施工安全管理的質疑。
4月1日,小米汽車和小米創始人雷軍陸續發聲,在中文社群媒體微博上,雷軍回應的文字下有大量對其讚譽的留言,甚至一些指責遇難者及家屬的觀點。這種現象引發另一些人士批評:近期將雷軍作為中國民族企業家代表的盛贊,使網友喪失了對受害者及其家屬的基本同情心。
「當事人家屬王女士」對小米公司提出指控包括「小米從來沒有人聯絡過我,也沒有給我來過一個慰問電話」、「他們也僅僅是把車子拉到北京去做鑑定了」、「為什麼車輛在撞到護欄後會自燃」、「為什麼車門會鎖」。
值得注意的是,在「當事人家屬王女士」微博留言區,有不少網友指責這位死者的母親。
例如,「講道理 發生車禍哪裡有先找車企的啊,應該讓交警定責再找保險吧,車企為啥要給你打電話慰問啊,如果車質量有問題也應該是警察問責小米吧」。
同路點評:
這起小米SU7車禍,把「年輕人第一輛電車」的濾鏡撞碎了。從發售那天起,小米就不掩飾自己的野心——對標保時捷,跑車級性能,酷炫外觀、智慧駕駛、極致性價比,幾乎把一切能打動年輕用戶的標籤全貼上了。但真相是:對標不是貼個資料表那麼簡單。保時捷賣的從來不只是快和炫,更是底盤調校、安全標準、甚至幾十年技術累積背後的「可控」與「可預期」。而小米現在,連對一場意外的輿論風暴,都處理得這麼倉促、這麼機械。車到底是看什麼?外型、品牌當然重要,但真正能開上路的,不只是「發表會上有多燃」,而是關鍵時刻能不能保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