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路點評
國際機場乘客滯留多哈

2025年6月24日,隨著以色列與伊朗之間的衝突升級,數以千計的國際乘客被困在多哈哈馬德國際機場。由於以色列和周邊國家的空域關閉,數十個航班被取消,造成大規模的滯留。其中包括數百名澳洲國籍旅客。
澳洲外交貿易部(DFAT)隨即介入協調,與卡塔爾航空及其他航空公司合作,為滯留的澳洲公民安排撤離航班。這類撤離航班往往須規劃新的安全航線,避開封鎖區域,增加飛行距離與時間,同時面臨航班容量受限的挑戰。為此,航空公司需在緊張的調度中兼顧乘客安全與運營效率,外交部門則需迅速協調,確保公民能安全離開危險區域。
澳洲外交貿易部(DFAT)表示,正在協調與卡塔爾航空和其他航空公司合作,為滯留的澳洲公民安排撤離航班。
同路點評:
空域封鎖是國際航空安全中最嚴重的限制措施之一,目的是防止戰火波及飛行航線,保障乘客與機組人員的安全。但是此次封鎖直接造成多哈國際機場及中東其他樞紐機場的航班大規模取消,數十個原定起降的國際航班無法按計劃飛行。不少航班因為繞行其他安全空域,不得不臨時取消或延誤,乘客因此滯留機場。
這段情況(空域封鎖導致航班大規模取消與乘客滯留)雖是出於戰爭風險的必要反應,但仍存在可改進之處。
例如在此事件中,多數乘客直到抵達機場或臨近登機才得知航班取消,措手不及。若外交部將中東列為「潛在空域封鎖風險區」,應在訂票時即向旅客提示風險並提供彈性退改選項。航空公司與外交單位應建立戰爭級別風險監測機制,一旦情勢升溫,提前向受影響航線旅客發出預警通知(如推播、簡訊、電郵),讓旅客有時間重新安排行程。
另外,旅客指出滯留時缺乏清晰的指示與安置措施,卻得自費住宿、膳食。外交單位應與航空公司、當地政府、機場管理局協調,制定戰時旅客安置應變計畫,如快速設置臨時協助櫃檯、協調住宿與餐飲配給、提供醫療與心理支援等。澳洲外交部可設立一個「海外危機應變應用程式」,讓公民即時定位、登記、聯絡領事人員。
還有,滯留的航班取消後沒有替代航班或疏運安排,旅客受困數日。許多乘客在機場長時間得不到明確資訊,甚至無法確認是否獲得後補座位或住宿安排。各部門應每日定時由官方(如駐外使館或機場)發布簡報與公告。在機場內設立「危機協調中心」,由具備多語能力的職員(含翻譯)提供旅客即時資訊。
若航空公司及各國外交部門能從政策、航線規劃、外交協調、資訊透明及人道照顧等多層面同步提升,以及國際民航組織(ICAO)與各國強化對於「戰爭導致之航班取消」的責任規範,未來將更能降低這類事件對乘客造成的實際損害與心理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