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同路點評

加拿大大選:反特朗普

馬克·卡尼(Mark Carney)的領導的自由黨勝出了加拿大聯邦選舉,憑藉反特朗普情緒的反彈,將組成下一屆政府。

由馬克·卡尼(Mark Carney)的領導的自由黨勝出了加拿大聯邦選舉,憑藉反特朗普情緒的反彈,將組成下一屆政府。

在他的獲勝演講中,卡尼告訴支持者:「特朗普總統試圖摧毀我們,讓美國擁有我們,但這永遠不會發生。」

保守黨領袖博勵治(Pierre Poilievre)承認落敗。

對於一個幾個月前被廣泛認為已經死亡的政黨來說,這是一個驚人的政治轉變。

目前尚未清楚這個已經執政近十年的政黨能否繼續維持議會裡面的多數議席,該黨需要172個或更多的席位才能過半數,否則他們需要其他政黨的支持才能通過立法。

尚有許多難題擺在總理面前,包括一些選舉結果所揭露的國內分裂。

毫無疑問,美國總統的關稅威脅和摧毀加拿大主權的言論在這次選舉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突然之間,領導者和國家的經濟生存成為了競選活動的決定性議題。

今年年初,卡尼還是一位沒有政治經驗的前央行總裁。到了三月中旬,他在自由黨領袖競選中取得壓倒性勝利後,宣誓就任總理,成為首位從未擔任過民選公職的總理。

現在,他首次面對加拿大選民,贏得了渥太華地區的眾議院席位,並帶領他的政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勝利。

2011年,保守黨以39.6%的選票贏得了多數席位。根據加拿大選舉委員會的報告,保守黨領袖博勵治今次可望超越這個數字,獲得約41.7%的選票。

上一次右翼政黨在加拿大獲得類似的選票比例、並獲得多數席位,是1988年由進步保守黨管治的時候。

同路點評:

這場加拿大大選,本質上是一場「對美國政治輸出說不」的選擇,是被「特朗普陰影」重構的選舉。自由黨雖歷經領袖更替、聲望滑落,卻在最後關頭,憑藉對美國總統強硬言論的反彈情緒,完成了一次驚險逆轉。新總理卡尼雖是政壇新人,但危機中的穩定形象、經濟背景,以及強調主權與獨立的話語,擊中了選民對外部威脅的焦慮。保守黨在年輕族群中雖有所突破,但未能聚攏改革與不滿的選票,反被卡尼巧妙地轉化為對自由黨的集中授權。而新民主黨則被邊緣化,左翼選民回流,導致其選票大幅下滑。這場選舉再次證明:在不安的時代,人民會更傾向於選擇能「對外發聲、對內穩盤」的領袖。不是因為誰最理想,是誰最能讓他們感到有「保護」。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