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路點評
中美被敦促在人工智慧領域開展合作

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NCUSCR)會長 Stephen Orlins表示,中國和美國需要在人工智慧領域開展合作,從而避免在該領域的重複勞動。
中國央行所屬的《財經新聞》發布的一段影片顯示,歐倫斯在北京參加一年一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時對記者說了這番話。
近年來,人工智慧已成為美中兩國摩擦的關鍵領域,華盛頓接連對中國的人工智慧和晶片產業實施了多輪制裁,試圖延緩中國的進步,並稱這些舉措對於防止中國開發軍事相關技術至關重要。
包括OpenAI在內的美國主要幾家人工智慧公司在最近提交給美國政府的文件中警告說,中國的人工智慧模型,諸如DeepSeek R1,正變得越來越複雜,越來越有競爭力,他們擔心美國在人工智慧發展方面的優勢被削弱。
這些意見書是應美國政府就人工智慧行動計劃徵求意見的要求而提交的,突顯出中國對美國在技術能力和價格方面日益構成的挑戰。
根據彭博社引述消息人士的話報導,阿里巴巴的子公司螞蟻金服集團正在使用中國和美國製造的晶片來建構更有效率的人工智慧模式。
該消息人士說,晶片的組合不僅減少了訓練人工智慧模型的時間和成本,還限制了對英偉達等單一供應商的依賴,並指出了利用多個網路(稱為專家混合)的行業趨勢——這種技術可以用更少的運算量來訓練模型。
該公司本月稍早在一篇論文中表示,它能夠使用成本更低的硬體有效訓練自己的MoE模型,將計算成本降低了20%。
同路點評:
無論是深度偽造、演算法歧視,或是AI武器化,這些問題不會因為國界而消失。就像氣候變遷一樣,AI是一項全球性技術,如果中美兩個最大的科技大國不合作,全人類都會承擔代價。所以說,AI帶來的風險是全球性的。兩國在演算法、算力、數據、資本、人才等方面都處於領先地位,如果能共同推動規則制定,例如AI倫理、安全標準等,會大幅提升全球治理效率。在AI軍事化、自動武器、智慧監控等敏感領域,缺乏溝通容易引發誤解、誤判甚至衝突。但是,另一方面,有許多困難:當前中美關係整體處於競爭甚至對抗態勢,AI恰好又是國家安全與技術主權核心領域,在這種背景下談合作,本身就很敏感;尤其是在晶片、演算法和資料層面,美方對中方的限制越來越多,而中國也在推動「自主可控」;技術對抗升級,合作空間被壓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