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路點評
中印關係:莫迪希望兩國關係解凍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積極評價印度與其長期競爭對手中國的關係。他表示,中印爭議邊界已恢復正常,並呼籲加强两國關係。
這些評論令人震驚,因為自2020年北部拉達克地區發生嚴重邊境衝突以來,兩邊局勢一直高度緊張,可以說那曾是1962年雙方發生戰爭以來最嚴峻的衝突。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對莫迪的演講表示讚賞,並表示兩國應該「做相互成就的夥伴、實現『龍象共舞』」。
即便近期雙邊關係看似改善,莫迪所倡導的更緊密夥伴關係其實並沒有看起來那麼大。但兩國關係仍然緊張,需要在雙邊和更廣泛的地緣政治層面上做很多工作,才能實現真正的和解。
雙邊貿易持續強勁;即使在拉達克衝突之後,中國仍然是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兩國進行多邊合作,從金磚國家(主要發展中國家聯盟)到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都有。他們在推動非西方經濟模式、打擊伊斯蘭恐怖主義和拒絕他們所認為的美國意識形態運動方面有著共同的利益。
即使在拉達克衝突導致兩國關係跌至數十年來的最低水準後,兩國軍方仍繼續舉行高層對話,並於10月達成恢復邊境巡邏的協議。莫迪當月在俄羅斯舉行的金磚國家峰會上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雙方承諾進一步加強合作。今年1月,雙方同意恢復直航。
但兩國關係仍存在問題。
雙方都與對方的主要競爭對手保持著密切的安全聯繫:印度與美國,中國與巴基斯坦。
同路點評:
在當前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增加的脈絡下,包括中美關係緊張、全球供應鏈重構,以及俄烏戰爭等因素,印度作為「全球南方」重要一員,也越來越希望在大國博弈中找到自己的戰略空間。從莫迪的角度來看,中印關係如果能夠「解凍」,不僅可以緩解邊境摩擦帶來的安全壓力,還可能為印度吸引中國投資、擴大貿易、在國際組織中爭取話語權提供空間。但現實中,兩國的核心矛盾依然存在,互信也比較低。中國反對印度在有爭議的克什米爾地區的政策。北京阻止印度加入核子供應國集團等有影響力的組織以及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認為印度加入的幾個全球論壇都是對抗中國的嘗試。 「解凍」有現實需求,也有政治動機,但真正實現將是一個長期而複雜的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