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同路點評

《魷魚遊戲》第三季預告更加殘暴,評論兩極分化

Netflix 於近日正式公布,韓國現象級劇集《魷魚遊戲》第三季將於2026年初開播。該劇自2021年第一季推出以來即風靡全球,以其殘酷競賽與社會批判引發廣泛討論。然而根據《衛報》報導,最新一季將進一步強化暴力與心理衝擊,其第二季的結尾就已被描述為「將殘酷推向新高峰」,評論稱該劇正在轉型為「視覺暴力的極限挑戰」。

批評者指出,《魷魚遊戲》原本以對極端資本主義、階級剝削的批判為核心,但第三季的方向似乎愈發傾向獵奇與血腥刺激,過度依賴視覺衝擊來博取關注,可能成為「痛苦娛樂」(pain + entertainment)的代表作。然而,也有支持者認為該劇仍保有原有風格,且能透過極端情境刺激觀眾深層思考,是一種新的敘事挑戰。

同路點評:

《魷魚遊戲》的續作路線將成為衡量當代「社會寓言影視」是否仍能維持道德深度的重要指標。若該劇過度強調肢體暴力與血腥場景,容易使觀眾的情緒麻木,甚至陷入對受害者苦難的消費式觀看,與第一季想傳達的「制度剝削」主題背道而馳。

第一季之所以能打動全球觀眾,不只是因為其高張力的生死遊戲設定,而是因為它成功將極端情境與日常壓迫對照起來,讓人重新思考資本主義、債務壓力與人性道德選擇的交界。然而,若該劇過度強調肢體暴力與血腥場景,這些原有的寓言與省思功能就會被螢幕上的「痛苦娛樂」所取代——暴力不再是為了揭示人性,而是變成一種可被觀看、消費、甚至習慣的「視覺快感」。

從道德哲學的角度來看,影視作品作為大眾媒體的一種,其所傳遞的價值觀與情感經驗會對觀眾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當暴力描寫缺乏足夠的反思空間時,觀眾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失去對痛苦的同理,對道德困境的敏感度被鈍化,最終只追求視覺刺激與腎上腺素反應,而不再思考「為何而死」、「誰該生存」、「制度為何這麼設計」等原本作品想挑戰的問題。

導演黃東赫是否仍能駕馭好敘事與批判之間的平衡,是本季成敗關鍵。若暴力成為故事核心而非工具,那麼《魷魚遊戲》極可能從「批判劇」淪為「殺戮秀」。這不只是創作風格的問題,更關係到全球串流文化中,觀眾對暴力與倫理界限的重新認知。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