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每週話題

「美猴王」來了!

「美猴王」來了!

文:本刊編輯部 圖:維基百科、百度百科、相關影片截圖

「俺老孫來也」、「呦!取西經!使乜驚啊!」(粵語)(「唷!取西經!有什麼好害怕的!」)。相信大多數讀者,不論是年過四十的家庭主婦、職場老鬼、還是新一代80、90 後的年青小子,對以上的對白絕對不會陌生。沒錯,即使沒有看過《西遊記》原著小說,總會看過《西遊記》的電視版、電影版、動畫版,甚至是舞台劇版。可見《西遊記》的影響力絕不簡單。不誇張地說,如果沒有看過任何一齣有關《西遊記》的作品,也難以稱得上為華人。難得踏入猴年,我們就一談《西遊記》這經典名著!

《西遊記》這故事情節簡單不過,四師徒(編者按:一直認為是五師徒,因白馬最後都能成佛)為了取真經,一路降魔伏妖。故事雖然簡單,不過當中含有不少宗教哲理,諷刺當代社會時弊的細緻描寫,使這經典能與《三國演義》、《水滸傳》和《紅樓夢》共列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它更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流傳到西方國家。法國當代文學權威艾登堡更認為如果沒讀過《西遊記》,便沒有資格侈談小說理論。可見《西遊記》不論在古今中外,都有極高的文學評價。

道與佛之爭

不知各位讀者有否注意,在《西遊記》中,不少妖精都是打扮成道士,最後被孫悟空這求佛之猴所擊退嗎?而往往能夠制服悟空的,亦只有一班佛界之人如觀音大使和如來佛祖。天庭的道教神仙從來都對這隻劣猴毫無辦法。在《西遊記》中,它帶有強烈的長生觀念,亦有很多關於煉丹、天庭、幽冥的描述,故很多人認為此書有濃厚的道教色彩。但細閱下,《西遊記》當中的一些思想觀念卻和道教思想格格不入,或者被人認為有反道教、「揚佛抑道」之嫌。當然,創作出惹人懷疑的情節未必是作者的原意。因為當時明朝是以道教為主,佛教為副。書中當然會有較濃厚的道教色彩。但既然要寫一本奇幻的歷險故事,當然是要以弱勝強,才有引人入勝的故事張力。

雖然如此,我們亦不妨一看當中惹人爭論的情節啦!

爭論一:和道教思想觀念格格不入的最好例證就是太上老君和玉皇大帝之間的關係。道教向來以太上老君為其神仙界的最高級別,玉皇大帝只不過是道教的四御之一。簡單而言,玉皇大帝只不過是太上老君的下屬,地位要比太上老君低很多。但在《西遊記》中,太上老君只不過是一位法力不高、以煉丹為樂、每次看到玉皇大帝都要尊稱他為「陛下」的一個小角色。不過這也非作者之錯。因為無論在古時,甚至現在的民間信仰中,人們並不太承認太上老君的地位,而往往把玉皇大帝認作萬神之王。

爭論二:悟空大鬧天宮時,天庭一眾道教神仙大軍、玉皇大帝都束手無策。最後能制服悟空、把他壓在五指山下的就是佛教最高等級的如來佛祖。


爭論三:在車遲國大戰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一幕最為道教人士爭議。三位妖精化身道士,殺害佛教僧侶,給人有種佛學是正,道教是邪的感覺。

反動的政治小說?

《西遊記》流傳至今,在文壇中一直有傳言,認為《西遊記》是一本反動政治小說,以對抗當時明朝政府。以現代一點的說法,它其實可能是一本政治「禁書」。那到底它是不是呢?就讓我們看看正反雙方的解說。

不過編者還是比較認同胡適和魯迅的觀點。《西遊記》是帶著一點詼諧意味和玩世主義,如果過份研究當中的「微言大義」,只會失去了當中的玩味。

正方:

有不少文學學者認為,他們四師徒正正是代表四種不同的階級。唐三藏是代表明朝昏庸的皇帝,孫悟空是忠臣,豬八戒是貪官小人,而沙僧則是平民。唐三藏(皇帝)每次都誤聽豬八戒(小人)之言,錯怪孫悟空(忠臣),更使孫悟空(忠臣)多次出走。但每當碰上危險時,孫悟空(忠臣)都會奮不顧身地去保護唐三藏(皇帝)。而沙僧(平民)每次都被豬八戒(小人)欺負,又只懂默默地為唐三藏(皇帝)付出。在「大鬧天宮」這一幕,更常被人認為是暗喻反對皇室管冶和官僚制度。當中更提出「皇帝輪流作,明年到我家」的大膽言論。

反方:

不過亦有反對派人士指《西遊記》是當時朝廷用作打壓反對勢力的一本文學作品。雖然悟空曾經大鬧天宮,但每當出現困難時,玉皇大帝還是願意出手相助,幫助悟空渡過難關。有學者認為悟空就是暗指當時的反對勢力,而玉皇大帝則代表明朝皇室。明朝皇室用《西遊記》警告當時反對勢力,朝廷仍是人強馬壯的。但同時也暗示朝廷有慈悲之心,勸喻反對勢力主動承認錯誤,朝廷會選擇原諒他們。

作者爭議

《西遊記》是一本充滿奇幻的小說,但它的奇幻可不只是限於內容上。在現實中,誰是《西遊記》的作者仍是一個謎。有關《西遊記》作者一說,有兩個較可信的版本。第一是吳承恩說,第二是丘處機說。

第一種說法,亦最為人熟悉的,就是吳承恩版本。很多詩人、歷史學家都認為《天啟淮安府志》中著錄的「吳承恩《西遊記》」,就是小說《西遊記》。不過近年仍不斷有學者對吳承恩的作者身份表示質疑。

第二種說法是認為丘處機才是《西遊記》的作者。在這說的,不是金庸小說《射雕英雄傳》中那個沒什麼能耐的道長。據知,歷史上真的是有丘處機這一號人物。丘處機是位詩人,更是一位道士。在《西遊記》中,含有不少道家思想,故有人認為丘處機才是真正的作者。但這說法在清朝時已經被質疑。因為 《西遊記》中,有多處描寫明朝風土人情的情節,而且官制均用明朝制度。但丘處機是南宋末人,故此不太可能是他所著。據說會流傳丘處機是作者,是因為他曾寫過一本叫《長春真人西遊記》,敘述他西行謁見成吉思汗的經過。而明朝有位刻書家想把他這本書的書序印到小說《西遊記》的故事前,故此被人誤認《西遊記》是丘處機所作。

其實坊間還流傳不同說法,當然得不到大眾的認同。但無論如何,《西遊記》的作者之謎仍會是文壇中的一大焦點所在。

一代猴王六小齡童


既然踏入猴年,孫悟空一角自自然然成為今年的主角。提起猴王,相信大部分讀者都會立即想起六小齡童。

六小齡童可說是當今猴戲的佼佼者。在這不妨一談猴戲的背景。猴戲即是悟空戲,泛指以孫悟空為主角的戲曲作品。早期的猴戲多在京劇中出現,而京劇的猴戲主要分為南、北兩大派別。北派的猴戲以「楊派」為主,南派則包括「鄭派」與「張派」。除了京劇外,崑曲、紹劇、秦腔等地方戲中也會有猴戲。而六小齡童和他父親「南猴王」章宗義(六齡童)的猴戲是紹劇中最為出色的。

六小齡童的成名作是86年版的《西遊記》,這部電視劇首播曾創下89.4%的收視率,為他贏得一代「美猴王」之譽。既然是一代猴王,觀眾自然會希望他出席今年晚節節目。可是,近日有一則「六小齡童以齊天大聖扮相登場春晚的節目被斃」的消息在網上瘋傳,立即成為內地網上熱話。不少中國網民發起「抗爭」運動,希望央視能把「美猴王」六小齡童請上春晚節目。

據民調顯示,有68.46%的被訪者表示,如果六小齡童上不了春晚節目,會立即罷看。的確,六小齡童的《西遊記》陪伴了大部分中國觀眾,度過他們的童年。而到下一個猴年時,六小齡童已經年屆69歲,不知道到時他還有沒有力氣穿著戰甲、戴著雉雞翎、舞著金箍棒,然後大叫一聲「俺老孫來也」。今年猴年可能是他最後一次扮演「美猴王」給各位觀眾了。

歷代大聖檢閱

除了六小齡童外,當然亦有不少經典的「孫悟空」,在觀眾心目中留下一個重要席位。

現代年青人未必會看過京劇表演,但對京劇有所研究的,一定會認識楊月樓。楊月樓的一生充滿傳奇,他因與富商千金韋阿寶的戀情而引發「楊月樓奇案」,此案亦被稱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最後,他因慈禧四十大壽而得以赦免,並進入春台班。之後更到上海發展,開設戲園,以猴戲為號召,成為北派猴戲「楊派」的始創人。

「曽經有一份真摯的愛情放在我面前,但我不懂珍惜。如果要為這段感情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這句經典電影對白,相信各位讀者絕對不會陌生。周星馳所飾演的孫悟空可說是繼六小齡童後,最為人熟識的。不過周星馳的《大話西遊》已經脫離了原著劇情,除了人物角色外,其故事內容可說是一個嚴重改編版。當中竟會出現因唐三藏說話太「長氣」,煩得讓觀音也忍不住要出手滅了他等劇情。而言,周星馳版的《西遊記》充滿喜劇元素,當中亦有其獨特的哲學味道。前世今生所愛,又是否一樣呢?這《西遊記》可說是笑中帶涙。所以即使不合乎原版《西遊記》的劇情,它仍是一部經典之作。

對於一般在香港出世的80、90 後,六小齡童末必是他們的童年回憶。但張衛健所飾演的孫悟空,絕對是他們心中最好笑和最現代的孫悟空。當中一句「呦!取西經!使乜驚啊!」更成為當年香港人的「口頭禪」,不斷被「二次創作」,改為「呦!返學!使乜驚啊!」「呦!返工!使乜驚啊!」。其中飾演豬八戒的黎耀祥,亦憑他那一句「多情自古空餘恨 此恨綿綿無絕期」而紅極一時。

愛的不是科技是劇情

無論時代怎樣變遷,經典是永不會消失的。《西遊記》就是這一種經典。近年有不少《西遊記》的電影、電視作品,叫座不叫好。原因是他們過份著重當中的特技效果,不斷强調用了多少特技鏡頭、聘請了多重量級的荷里活特技班底,但卻忘記劇情的重要。導致故事失去連貫性,失去了《西遊記》的精神。

在這並不是說必須要以忠於原著這堅持去創作作品。以周星馳的《大話西遊》為例,如果以忠於原著的角度去衡量,簡直是不知所謂。但是他的作品卻得到了大眾共嗚,當中的意思劇情又能被接受肯定,自然可成為一代經典。

希望將來仍會有一套又一套有關《西遊記》的作品,如鬼魅般如影如隨,成為我們心中永不會消失的經典之作。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