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繫西非十]伏都教(又稱巫毒教) –今天仍然存活,生活及運行在家庭之中

伏都教的誕生地及販賣奴隸的關鍵平台──貝寧共和國,在今天仍然帶著豐富而複雜的歷史。我有幸能有機會參加了在貝寧的維達古城每年的伏都節,是西非最具色彩及熱鬧的節日之一。

伏都教仍保持為西非州中最重要的宗教之一,亦在海地和古巴有大量的信眾。貝寧共和國於1996年二月正式承認伏都教為國教,估計有超過七百四十萬的貝寧居民,繼續信奉伏都教。伏都教相信萬物都有神明但卻有一位最高存在者,而且伏都教徒認為死亡將過渡到一個不能看見的世界,其中所有的先人都繼續存在,並以靈體形式向人啟示。他們傳統的祭司尋問因為這些祭司具備通靈的能力,可以與靈體溝通。通過神靈附體及以獻上禮物或用棕櫚酒、雞或羊的特定儀式,促成這些接觸。神主牌或古老的物品常被認為是有神明居住其中,而成為膜拜的中心。

伏都教常被描繪為黑暗及神秘,使用人皂指甲及玩偶來進行巫術施法,然而在這裏的伏都日,卻是一天不住地歌唱、跳舞,擊鼓及狂飲皂潑慶典。通過我的精算師同事介紹,我有機會遇上了在這個伏都敬拜之都最具影響力的人──Mathieu Adjovi。每年,數以千計的伏都教徒蜂擁到維達古城,接受這位伏都教首領的祝福。由於Mathieu的緣故,我得到機會參加維達古城首領的家庭宴會,在伏都日被邀請共享午餐。雖然我在西非的主人常常擔心我在貝寧的安全,但在Mathieu 的照顧下,我被安排坐在貴賓席,與他的叔叔,也就是貝寧的警務處長旁邊。

在伏都日,我有珍貴的機會,成為Mathieu的家庭慶典中一份子,享受維達古城的神秘。與西方文化不同,非洲的家庭包括了延伸家庭成員,他們也和至親的家庭成員一起分享家庭生活的所有。毫無疑問,參與了Mathieu的家庭宴會,我見證了非洲家庭的團結精神。非洲有一句諺語,「一個家庭的連繫就像一棵樹,可以被折彎,卻不會斷掉。」社會學教授Paulina Makinwa-Adebusoye 曾描述非洲家庭是重男輕女、重視尊卑關係、一夫多妻及重視延續血緣的親屬關係網絡。非洲文化不僅尊重社群中的長輩及祖先,更流行著集體主義,針對個人主義。對於西非洲人來說,沒有一個能在其中分享的社群,是匪夷所思的事。

伏都教能在現代化社會中不斷延續令我感到驚訝。無疑對於不少貝寧人來說,伏都教並不只是信仰,更是一個完整的生活模式。對我來說,伏都日並不是令人毛骨悚然的針刺玩偶,它是一個代表著貝寧人的傳統信仰、宗教傳統及文化身份,根源於西非人祖先傳統的節日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