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編輯部 圖/網路 如果說2020年的關鍵字是「新冠疫情」,預計沒有人會反對。一場始料未及席捲全球的疾病,幾乎給各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按下了暫停鍵。除了聚焦于疫情的發源,另一個令媒體始終關注的話題就是有疫苗的研發。全球若干科學團隊緊鑼密鼓的進行開發,和疫情的持續擴散、人員傷亡進行時間上的賽跑。而這時一則世衛首席科學家稱「中國新冠疫苗已被證明有效」的新聞卻在中國的官媒上迅速發酵,但事實究竟如何呢? 是真相還是斷章取義? 據中國官媒央視新聞9月22日消息,當地時間21號,世衛組織例行發佈會上,世衛組織首席科學家蘇米婭·斯瓦米納坦稱,中國的新冠疫苗研發專案非常活躍,已有數個候選疫苗處於臨床試驗領先階段,世衛組織對中國的新冠疫苗很感興趣,一直在密切關注,一些疫苗在現階段臨床試驗中已被證明有效。同時,央視中文版的Facebook主頁也在9月23日晚上發佈影片。 根據影片內容,斯瓦米納坦是在「當地時間9月21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說出有關言論。從世衛的YouTube頻道上可找到2020年9月21日記者會的直播影片。從逐字稿搜尋可以發現,斯瓦米納坦在回答記者問題時發表上述言論(在記者會影片約42分鐘開始),但《央視》影片剪接斯華米娜坦的發言並扭曲了其意思。 斯瓦米納坦被問及是否仍預期中國參與COVAX計劃——由世衞、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CEPI)牽頭的國際疫苗開發計劃——抑或中國需要更多時間決定是否參與。斯華米娜坦回應時提到跟中國有非常具建設性及開放的討論,而且「他們(指中國)一直重申會讓全球取得疫苗的承諾,如果他們部分候選疫苗在正進行的臨床實驗中確實證明有效」(「they have always been reiterating their commitment to global access if some of their candidates actually proved to be successful...
周偉文 維州酒店病毒泄漏調查 八月開始的維州酒店病毒泄漏研訊,現時已完成聽取證供過程,調查小組律師亦發表了初步結果, 要求出席研訊者提供回應,協助法官Jennifer Coate撰寫最後報告。在初步回應中,小組認為事件不涉及貪腐原因,卻指出事件的觸發原因,是政府把酒店隔離看成為緊急情況下的行政管治措施,並未有把問題看成為需要醫療專業領導處理的防疫事件。再加上政府部門官員欺上暪下,很多事情不向有關部長傳達,而部長亦沒有能力在問題發生初期就發現,以至情況一發不可收拾。我盼望研訊能對有關官員加以問責,事件到現時,只有衛生部長Jenny Mikakos在州長表示她要負上責任後, 即時表示不同意州長看法而辭職, 並沒有官員為負上責任而辭職。 在研訊期間, 州長安德魯斯、多名部長及政府部門高層不斷以忘記當時情況,拒絕指出是誰決定採用私人保安員擔任管理酒店,明顯是推卸責任。擔任這些高級職務的官員,凡事都必定有根有據才辦事,絕無可能大家都記不起。病毒泄漏事件導致超過660名維州居民喪生,及墨爾本居民長期被隔離及無法估計的經濟損失,絕對不能輕輕帶過,且看法官Jennifer Coate如何要求政府向巿民問責。不過,從州長安德魯斯一開始訂出研訊調查的目的是改善政府管理,小組並不一定對政府及有關官員,能建議採取懲罰,就可知這只是緩兵之計,暫時安撫維州民眾。要是研訊報告,真的只是一個改善將來運作的報告,維州人民是否能接受,卻仍是未知之事。 從現時所見,維州州長安德魯斯雖然在壓力之下,但他的管治仍得到多數維州人的支持,而且在工黨內部亦無明顯的挑戰者。安德魯斯現時堅持不會下台,聲稱這才是負責任的行為。我相信他無意要人問責,卻是盼望在未來兩年,維州各方面能有所改善,可以在下屆大選前,挽回選民的支持。當然,反對黨能否把握這機會,進一步削弱對工黨政府的支持,重新得到維州人的信任,就要看自由黨內是否齊心去監察維州政府。 一場新冠肺炎,令如日中天的維州工黨受壓,可以說是始料不及的事。 維州會如期進入解封路線圖第三步? 在本刊出版時,維州州長安德魯斯已連續100天,每天舉行記者招待會,講解疫情,可以說是一個記錄。有人認為安德魯斯勇於承擔責任,身先士卒,走在最前頭,要說服維州居民同心抗疫,值得欣賞。不過也有人認為他每一天只是扮演推銷員的角色,而且並未有體諒巿民的困難,所要的盡是巿民付出自由,來降低感染數字,是自私及自我中心的行為。 其實,我是支持州長安德魯斯的抗疫呼籲,維州居民每一天應多走一步,主動檢測及留在家中,為別人的好處,放棄一點自由,確保病毒不被傳開。不過,州長安德魯斯卻沒有正視他的管治團隊中的因循及無能,令對人對政府失去信心。 在壓力之下,早前安德魯斯公佈墨爾本巿區會提早在10月19日進入解封第三步,讓居民恢復自由。但他沒有注意到所訂下的條件,是很容易會受到少數不知名感染個案所影響。要求14天內平均個案低於5個,其實並不容易,而且要用很長時間才能使這數字穩定下來。因為在這麼低的平均值下,兩、三個較大的感染群,就會大大提升這平均值。現時由於在Chadstone及Frankston出現了一些感染群,情況雖然仍受到控制,卻令到10月19日的解封標準可能達不到。 維州首席衛生官Brett...
墨爾本市政府選舉改制大混戰將開始 周偉文 維州各巿政府將於10月24日進行選舉,9月22日中午已截止提名。 今次選舉的一個特色,是各選區進行單議席選舉, 選區比之前的雙議席或三議席選舉縮小了一半或三分之二。候選人由很小的社區選出,選舉結果預期很難預測。在墨爾本華人聚居的東區,早幾個月已我們見到大量華人表達要成為候選人,爭取選民支持。有華人早在數月前已經在車站等公眾地方拉票。在博士山巿中心商業區的選區, 有六位華人參選,其中多位從事地產行業。 在這些候選人中,不少人都是沒有很多社區服務經驗,但卻多是從事服務行業或從商。在未來一個月,這些人都會爭取在社區中出現,要廣為人認識。我想起多年前一位參選墨爾本巿長的一位來自中國的地產經紀,在各大中文刊物中刊登頭版廣告,說自己獲得各社區領袖的支持參選,卻從不向選民宣傳及拉票,結果是她的廣告在中國報刊大事報導她是如何成功的經紀,卻沒有在選舉中得到多少張選票。華人向來是懂得自己宣傳的。 參選是每一個合乎資格選民的權利,不應用來作為自己宣傳的機會。要說服選民支持,就要拿出一些成績及誠意出來。從候選人過去在社區事務的參與及取得對社區發展的成果,就能分別出誰人是真正盡心為社區服務。墨爾本東區華人居住者真的不少,我們就更要小心運用手上的選票,選出有經驗及用心服事社區的,來管理巿政府。 在兩週前州長安德魯斯推出餐館加強戶外進餐,在疫症期間保持安全的政策,這對華人從事餐飲業者在隔離政策下確是大有幫助,不過困難亦多,尤其是巿政府條例多多,增加業界困難。我曾經分別接觸在萬年興巿、白馬巿及蒙納殊巿的三位華人巿議員,討論巿政府該如何協助華人餐館在這政策中可以接待更多客人。這些現任巿議員確是熱心,有一些即時向巿政府的總經理反映,並要求他們盡力協助巿內飲食業。 我盼望在這次選舉中,一直盡心盡力協助社區的議員能順利連任,不要給一些機會主義的華人,混水摸魚及互相勾結,互相交換得票而勝出。當然這只能繫於手上持有選票的選民,盡上本份去細心認識各候選人的經驗,從而用選票選出最適合的人。 An uncertain change in local council election Victorian Council Election...
美國聯邦法官暫時叫停特朗普微信禁令 華盛頓——一位聯邦法官發佈了針對特朗普總統行政命令的禁制令,該行政命令實際上在周日凌晨之後封禁了中國社交媒體應用微信在美國的運營,這意味著總統在封禁這一被他列為國家安全威脅的應用的過程中,至少遇到了一個暫時的阻礙。 這項於週日上午做出的裁決將暫停特朗普阻撓微信在美國進行商業交易的行動,該應用為中國公司騰訊控股所有。特朗普政府表示,該應用為中國提供了收集美國人數據的渠道,並審查逾10億月活躍用戶分享的新聞和信息。 北加州聯邦地方法院(Federal District Court for the Northern District of California)法官勞芮爾·比勒(Laurel Beeler)在裁決中表示,她之所以選擇批准這項動議,是因為原告對該命令是否會損害第一修正案賦予的權利提出了嚴重質疑。她還表示,該命令給原告造成極大困難,後者辯稱這將封鎖華人社區的主要通信工具。 美國政府現在可以向第九巡迴法院上訴,尋求推翻暫時停止的判決。司法部女發言人周日表示,該部正在審查這一判令。 這項臨時禁制令的動議是在8月27日由美國微信用戶聯盟(U.S. WeChat Users Alliance)提出的,這是一個非營利性組織,受託人包括數位知名華人律師。該組織表示,它與騰訊控股或其任何子公司都沒有關係。 該聯盟辯稱,特朗普試圖封禁微信違反了數項憲法條文,包括言論自由權、正當程序和對任意歧視的平等保護。 在一份聲明中,該組織稱這項裁決是對「嚴重侵犯美國微信用戶憲法權利」的命令的「一次重大而艱苦的勝利」。 同路點評: 這項禁令是美中兩國圍繞誰將主導全球科技領域的日益激烈的對抗中的最新轉折。特朗普政府瞄準了中國科技和電信企業,包括微信、TikTok和華為,稱他們受惠於中國政府,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政府在其中提到了中國2017年頒佈的一項法律,要求中國企業不管在哪裡開展業務,都要為中國的國家情報工作提供支持、協助和合作。此前澳大利亞代理移民與多元文化事務部長艾倫·塔奇(Alan Tudge)表示,澳大利亞「沒有計劃」禁止微信,他表示「我知道微信在澳大利亞有超過80萬用戶,它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工具。社區包括我在內,我了解澳大利亞華人使用微信的很多。我也有微信賬戶。」 澳人研究現象 認為特朗普或連任 美國即將舉行總統大選。由於上次大選民調普遍失準,今年各界引用民調時不免懷疑到底民調是否準確,除了民調又有哪些科學依據可供參考?大數據是其中之一。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大數據與智能分析實驗室教授斯坦迪克(Bela...
文/本刊編輯部 圖/網路 目前,澳洲的疫情遠未平息,而在全面應對新冠疫情的同時,聯邦政府也在抓緊研究如何推動經濟從新冠狀病毒疫情中穩定復蘇。畢竟長達十餘年經濟穩健增長之勢在去年的山火重創、今年席捲全球的疫情影響下已經按下了暫停鍵,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一段時間內,澳洲經濟將會持續低迷。而聯邦政府無疑希冀抓住天然氣這一行業抓手,以重啟經濟復蘇。 經濟復蘇計劃的核心——發展天然氣 本月15日,莫里森總理在新州紐卡斯爾(Newcastle)的一個聯邦預算案發佈前的重要演說中,指出將要把天然氣作為其國家經濟復蘇計劃的核心內容,並承諾建立一個類似于已獲得成功的美國亨利中心(Henry Hub)的澳洲天然氣分銷中心。釋放天然氣供應,投資新的管道以及各州之間的快速互連線,將成為莫里森政府的天然氣恢復計劃的主要內容。通過採取系列措施,澳大利亞成為了為數不多的將提振化石燃料放在可再生能源之前的國家之一。 支援天然氣的背後邏輯在於,以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價格提供更多的本地天然氣,以激發澳洲本土的經濟復蘇和支持製造業,因為製造業雇傭著超過85萬名澳人。發展天然氣,與工業界合作,將為澳洲帶來一個天然氣樞紐,以確保家庭和企業享受豐富的本地天然氣的好處,同時保持澳洲作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商之一的地位。畢竟,澳洲的競爭優勢始終基於負擔得起的,可靠的能源。 早在上個月,莫里森就成立了顧問委員會,致力於制定新戰略,支持出臺各種補貼促進天然氣產業的發展,以推動澳洲經濟從新冠狀病毒疫情中的復蘇。委員會主席、前礦業高管 Nev Power在參議院也表示,顧問委員會正在建議政府為新的管道建設提供支援,保證承購協定的簽訂,以支援天然氣產業的發展。 與此同時,為了避免天然氣供應短缺,政府仍將與三大東海岸液化天然氣出口商達成新協定,並探索國內天然氣儲備計劃的選擇方案。這項耗資1090萬元的《國家天然氣基礎設施計劃》將確定優先管道和關鍵的交通基礎設施,並就一旦私人機構不能投資政府需要何時介入提供建議。政府還將圍繞管道基礎設施的監管推進改革,以促進「競爭和透明度」並支援「動態二級管道容量市場」的工作。 回應不盡相同 對於天然氣復蘇計劃,澳洲的一些頂級製造商表示支援,並稱這將帶來更低、更透明的價格,有助於保護當地製造業的工作崗位。澳洲最大的磚製造商Brickworks首席執行官派特里奇(Lindsay Partridge)表示,在昆州引入所謂的「天然氣交易中心」的計劃,將有助於實現透明的天然氣定價,是向前邁出的關鍵一步。油氣巨頭桑托斯(Santos)則稱這些措施「有利於就業,有利於消費者,有利於地區發展,有利於澳洲未來的資源開發和製造業」。 特別是對於澳洲北部和偏遠地區,政府的天然氣計劃確實可以促進其就業和經濟增長,這一承諾的目標就是鼓勵投資,以釋放澳洲巨大的資源潛力,促進出口、就業和能源供應,所以取得商界支持也是在預料之內。 目前,投資者或天然氣公司所追捧的一個旗艦項目是澳大利亞第二大油氣公司桑托斯(Santos)在新南威爾士州的 Narribri天然氣開發專案。該專案可滿足新南威爾士州一半的天然氣需求。新南威爾士州是澳大利亞人口最多的州,也是最大城市悉尼的所在地。但是,這一項目在多個層面上存在爭議,不僅引起了反對開採煤層氣的環保人士的反對,而且也有對其經濟性的質疑。 能源市場管理局(Energy Market Authority)委託諮詢公司 Core Energy進行的一項調查研究表明,由於 Narribri的天然氣生產成本超過現有氣田的兩倍,因此這一項目將推高澳大利亞人口稠密的東海岸的天然氣價格。而桑托斯公司並不同意這個觀點,聲稱對於新南威爾士州的客戶來說,Narribri天然氣價格將比其他州的天然氣或進口 LNG更加便宜。 其實,澳大利亞所面臨的是一系列看似矛盾的需求。政府不再公開表示支持煤炭產業和建設新的燃煤電廠,轉而全力發展天然氣。與此同時,政府的能源市場運營商卻在設想一個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未來。天然氣行業認為天然氣將與可再生能源互相補充,但可能更歡迎納稅人出資提升本行業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而環保人士已經明確表示,天然氣將是他們繼煤炭之後的下一個打擊目標。 還有更好的選擇嗎...
文:本刋編輯部 圖:網絡 澳大利亞是一個傳統移民國家,多元文化融合並存是澳大利亞獨一無二的國家特色。 自1788年歐洲人在澳大利亞定居起,時至今日,來自200多個國家的750萬新移民已經將澳大利亞作為他們新的家園。 當加入加入澳洲國籍, 宣讀澳洲入籍誓詞時,代表著每一位成為澳洲公民的人,都應該明白作為一名澳洲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從現在起,我宣誓將忠誠於澳洲和國民, 分享其民主信念,尊重其權利和自由,並維護和遵守其法律。 」 。 自11月15日起,澳大利亞的公民入籍考試將發生變化,明確側重澳大利亞的價值觀。 修改後的公民入籍考試同目前一樣,共有20道選擇題,需要在45分鐘內答對75%的題目才算通過考試。 一個重要的變化是,考試題目中有五個關於澳大利亞價值觀的問題,必須全部答對才算通過。 代理移民部長艾倫·塔奇(Alan Tudge)利用17日公民日這天全國各地舉行 100 多場入籍儀式的時機作出以上的宣佈,「澳大利亞的價值觀很重要。 它們説明塑造了我們的國家,這就是為什麼這麼多人想要成為澳大利亞公民的原因。 」「更新後的公民身份測驗將提出新的,更有意義的問題,要求潛在的公民理解並恪守我們的價值觀,例如言論自由,相互尊重,機會平等,民主和法治的重要性。 」 。 Morrison政府此前就希望通過改革來尋求入籍考試的變化,彰顯澳大利亞價值觀,已經語言的重要性,但是一直沒有成功。 如今,聯邦政府放棄了通過入籍測試程序來強化英語語言和居住要求的早期提議,改為設置一系列問題來探查新公民對澳大利亞的民主權利和價值觀的瞭解。 內政部在題為「我們的共同紐帶」(Our Common Bond)的小冊子中的最新建議告訴準公民「基於自由,尊重,公平和機會平等的澳大利亞價值觀」對於繁榮與和平的社區至關重要。 這些價值觀被確定為恪守法治,議會民主,言論自由,結社自由,宗教自由,法律規定的人人平等,機會平等,公平競爭,相互尊重和容忍的承諾。...
文/本刊編輯部 圖/網路 近期,澳洲正漸漸從境內的新冠疫情二次爆發中慢慢平復。許多面臨畢業或剛畢業的留學生不得不思考是否還要留澳工作,找何種工作。畢竟,一場突如其來、在所有人意料之外的疫情讓各國政府措手不及,而澳洲政府在全力保證其公民和永久居民權益的前提下,某些政策的壁壘屏障卻也讓很多國際留學生感受到了寒意,令其掙扎在基本生活線上下。 留學澳洲的吸引力大幅下降 一項由悉尼科技大學(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城市研究教授艾倫·莫里斯(Alan Morris)負責的研究發現,自3月份澳洲實行封鎖抗疫以來,那些為了應對「不穩定」住房和經濟狀況而苦苦掙扎的國際學生比例已大大增加。特別是對於生活在悉尼和墨爾本這兩個澳洲最大城市的國際學生,這份針對新冠疫情流行前和當下的對比調查表明,面對澳大利亞的昂貴住宿費,新冠疫情讓許多國際學生的財務情況雪上加霜,陷入更孤獨、更饑餓且陷入日漸掙扎的生活。 由於新冠疫情期間澳洲政府未能向留學生和國際雇員提供足夠的支援,澳大利亞對這些人員的吸引力下降。6000名持工作或留學簽證的人員參與了該項調查,其中70%表示因新冠疫情而失去工作,28%稱遭遇過買不起食物的困境。此外,60%的人員表示,由於他們糟糕的親身經歷,他們可能不會建議其他人來澳洲工作或學習。在中國和尼泊爾留學生中,持有這種觀點的比例更高,達到75%。而中國和尼泊爾是澳洲國際學生來源大國。 調查顯示,一些國際學生得到了來自家庭或獎學金的支援,而其他人則努力控制支出。但是,私人租賃市場所服務的很大一部分學生在掙扎,疫情使情況加速惡化。其實在疫情暴發前,就已經有許多學生面臨著嚴峻問題,比如超過1/3的受訪者經常為支付房租費用而煩惱,而超過1/5的人會通過節食來省出房租。而疫情爆發後情況更是急轉直下:有相當大比例(3/5)的受訪者報告說,在抗疫封鎖後他們失去有償工作,而僅有15%的人報告稱找到了新工作。有跡象表明,全球疫情對國際學生的就業和收入影響遠遠大於其他類別的工作人群。 可以預見的是,當各國邊境最終重新開放時,這些調查結果對澳大利亞的教育聲譽並無益處。有一半受訪者表示,基於個人經歷,他們不太可能會向其他人推薦澳大利亞作為未來留學目的地。只有1/4的受訪者表示對澳大利亞在危機期間對國際學生的支持感到滿意。 今年4月初疫情在澳洲爆發伊始,莫里森總理在講話中對國際留學生說,現在該回家了。此言一出,讓在澳留學的眾多國際學生倍感失望。 疫情優惠政策的缺口 雖然疫情期間澳洲政府有暫停驅逐房客的新規出臺,悉尼科技大學啟動的調研顯示仍有8%的受訪者稱面臨被房東驅趕的威脅。約有一半受訪者試圖協商減少租金,大多沒有成功,但也有近1/3的受訪者成功減少或延遲交付房租。有1/4的受訪者與至少一位並非伴侶的室友共用臥室,其中11%的受訪者有兩位以上室友。超過200名受訪者表示他們被迫「輪宿」,實際上是輪流制,由不同的人在不同時間使用床。儘管情況已匱乏至此,有1/6的受訪者甚至擔心自己可能會淪落到無家可歸的地步。 而疫情出人意料的二次爆發更是令國際學生在就業方面的境遇持續惡化。疫情期間滯留在澳大利亞的大多數國際學生在工作上遭受盤剝,也沒有資格獲得諸如JobKeeper留工補助或JobSeeker尋工補助之類的聯邦政府發放的補貼。不過滯留在英國、加拿大和愛爾蘭等國的澳大利亞學生則獲得工資補貼。這導致許多在澳留學生只能從事無償或低工資的工作。雖然澳洲的法定最低時薪將近20澳元,位居世界前列,可是實際中,很多國際學生只能拿到13澳元,甚至還有人只拿到8澳元的時薪,而這些機會還不一定能夠得到。 新南威爾士州工會已表示,澳大利亞不向國際學生提供工資補貼是一個例外,因為其他國家把對留學生提供補助納入疫情經濟刺激計劃中。而實際情況是一方面聯邦政府向海外留學生揮舞著橄欖枝,來這裡接受世界領先的教育;而一方面對於交了遠高於本地學生費用的海外留學生花了錢,納了稅,卻在危急時刻得不到任何政府的補助。目前內政部已發聲,政府已向紅十字會撥款700萬澳元,為臨時簽證持有人提供緊急救濟。而部分高校也做出內部規定對其海外生源進行補貼。 近來,維州偏遠地區的逐步解封和一定程度的重新開放給餐飲、酒店業帶來了一線希望,也為當地留學生帶來了轉機。畢竟國際學生和移民工人本來就是澳洲服務行業的主力。偏遠地區逐步恢復各行業正常經營,就為國際留學生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重新回歸職場,以獲得支持自己基本生活的財務收入。 澳洲留學產業的「寒冬」遠未結束 今年年初疫情襲擊澳大利亞時,正值很多大學開學,但大量國際留學生因邊境管控措施無法入境。隨著學校因疫情改為線上授課,不少學生赴澳上學的意願也越來越低。而本已在澳洲就讀的海外學生因受到歧視等不公平待遇,更讓無數本欲來澳求學的學子猶豫不決,甚至直接選擇放棄。根據澳大利亞統計局資料,今年6月僅數十人持國際留學生簽證入境,而去年同期約有4.5萬人。澳教育部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被錄取但推遲入學的國際留學生超過6.5萬名,有的學生甚至將複學日期推遲到了明年或更往後。 伴隨來澳留學生減少,首當其衝影響的就是收入嚴重依賴國際留學生的大學。9月初,悉尼大學校長邁克爾·斯彭斯宣佈,包括他本人在內的學校管理層將降薪20%。新南威爾士大學已宣佈將裁員近500人,莫納什大學將在年底前裁員近300人,墨爾本大學將裁員450人。澳大利亞大學聯盟預測,明年高校將失去2.1萬個工作崗位。維多利亞大學智庫蜜雪兒學院的一項研究認為,如果澳大利亞國境持續關閉至2021年底,各大學未來3年因國際留學生減少而蒙受的損失將高達190億澳元(約合138億美元)。 不僅是大學,和留學緊密相關的房地產、留學仲介、語言培訓等相關行業也備受衝擊。蜜雪兒學院的一份研究報告認為,國際留學生對於澳大利亞經濟從疫情中復蘇至關重要。國際留學生每年為澳洲的經濟貢獻380億澳元(約合277億美元),支撐了超過13萬個就業崗位,也豐富了社會架構。而在疫情中,這一切接近煙消雲散。 如果澳洲政府再拿不出積極有效的措施,以促進在澳留學生的福利待遇,以及促成海外學生抵澳讀書,那麼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澳洲教育產業這一支柱產業無疑會深陷泥淖之中。
《同路人》疫情中走過了16年 周偉文 堅持16年的天國企業 《同路人》創刊於2004年9月22日。今期已是620 期,算起來,我們與社區同走了16年。最感恩的是在今天, 我們仍然能有機會, 與讀者們一起走下去這一條不容易的移民路。 那一年, 六位基督徒懷著要走進社區服事的信心,開始這從未有過的工作,實現神放在他們心中的異象,回應神的呼召。16年後的今天,只有我仍然在這條路上走下去。六人之中,除了一人已回天家外,我們中間有在世界不同角落事奉的,僅只有一人否定了《同路人》最初所領受的異象。基督教內常見的情況,是不同意事工的合作者,常彼此攻擊,打壓對方。可喜的是在開始《同路人》的隊伍之中,僅只有一人,失落了初心。 16年間,不少人加入,也有人離開,團隊隨著時間、經營環境及社會對資訊及媒體的需求而改變,《同路人》更隨著澳洲華人移民最近20年來大幅增加,在澳洲社會中的角色、影響及中澳關係的變化因而改動。今天,在疫症肆虐期間,《同路人》更走出了信心的一步。 有基督徒問我,16年來《同路人》都不賺錢,為甚麼我仍相信它是神的呼召?為甚麼我仍相信這是神所祝福的事奉? 她是一位「藍絲」(華人基督徒中比比皆是),對於本刊對香港情況的看法多不認同,她問我多年來遇上的經濟困難,會否表明神不認可這工作呢?其實,這真是一條重要的問題。不過,最關心這些問題的,豈不應該是16年來都要賠錢經營的我嗎? 其實,自創辦《同路人》後,我由對經營生意一無所知,而改為學習、研究及思考,基督教在現代社會的一個重要課題,就是甚麼是「天國企業」(Kingdom Business)? 基督教媒體事工 華人基督徒大多持極保守的思想,認為教會只應出版有關基督徒內容的刊物,所以教會及機構只會出版的刊物,就是用作傳教或教導基督徒認識信仰,甚至連社會大眾也有這種想法。最初《同路人》出版時,社區就認定《同路人》只是傳教之用,不少我們的基督徒支持者也如是想。直至慢慢公眾見到《同路人》就是百分之一百的社區刊物,不少基督徒就不再支持了《同路人》了。實際上,基督徒中閱讀及支持《同路人》的並不太多。不過,支持的基督徒真的不少是極為投入信仰的。一位只見過數面,在悉尼曾擔任巿長的一位年青基督徒律師,多年來奉獻支持我們的出版,相信神使用《同路人》服事社區。不少基督徒的專業人仕,包括一位牙醫,多年來使用我們的廣告服務,令我深感蒙福。 今天《同路人》確實是得到社區及社會的認同及支持,更確認了這媒體帶著基督徒的價值觀。這正是天國企業的重點。也因如此,雖然我們今天仍不賺錢,卻勉強能收支平衡,豈不是更要感恩。沒有大部份基督徒的祝福,但卻有神的保守,鼓勵了同路人的慷慨支持。 媒體企業並不是教會認可的事奉,不過媒體卻大大地影響著這世界,因此當基督徒放棄了媒體,就令到基督徒變得離地,也就是與世界分割起來。海外移民教會,基督徒都是移民,融入社會已經有一定困難,再加上教會成為一個彼此關懷的小社區,教會更變得脫離社會及脫離群眾。《同路人》的異象,是回應教會與社區的脫節。推動這樣的事工,是屬於天國的發展,卻從未得到教會及大部份基督徒的支持,困難自是必然。 媒體同時也是企業,不過要《同路人》成為成功企業,就不是容易的事。企業目的是營業額及盈利的提升,媒體企業就以它對受眾的影響力及客戶的支持來決定它是否經營成功。《同路人》多年來,建立了關懷社區的品牌,也以推動華人投入社區發展為目的,我喜見今天在疫症期間,我們仍堅守這崗位,扮演著建設社區,一同抗疫的角色。 六年前,我們著力發展社區活動,並不成功。去年15週年,《同路人》重新上路。今年碰上疫症大流行,不少傳媒在完全沒有廣告支持之下,已偃旗息鼓停刊或停止活動。《同路人》卻迎難而上,我們的社區電台節目,大幅增加播放時間,每天兩小時在3WBC電台以FM94.1廣播,更推動網絡收聽,為華人社區提供有關疫症生活資訊及節目。 我深信時窮節乃現,只有在最困難時我們還去堅持的,才是我們心中所持守的信念和價值。基督徒的信仰,不在乎爭取自己的好處或最大利益,而在乎祝福世界,把神自己作為盼望帶向困苦者。我深信《同路人》作為一項天國企業的社區媒體,我們要在這時堅持下去,繼續向社區發放盼望的信息。 也因為如此,在七月開始,我們出版了一本電子週刊BlessingCALD (blessingcald.com.au), 以英文及少數族裔語言,每週發放疫情訊息的生活刊物,現時BlessingCALD以十種語文發佈。我為著《同路人》能在疫症期間,能看到社會缺乏針對提高少數族裔防疫的訊息的途徑,能多此向聯邦及州政府反映,並能堅持異象,走出BlessingCALD這信心的一步,來回應當初的呼召而感恩。 當人人都說自己困難,誰來照顧那些更有需要的人呢?基督徒要是也只見到要在逆境中,保存自己所有的,又如何實踐聖經中的行公義好憐憫呢。疫境之中,若我們只埋怨自己隔離受困,或只看重信徒有更多相交,而見不到身邊的無助者(其實真的不少),需要鼓勵及關心,又豈能說彰顯神的愛? 困難又如何,靠的是神的保守?...
聯邦政府要協助維州人走出困境 周偉文 維州州長安德魯斯在9月6日向仍處於第四階段隔離的墨爾本人提交了「四步路線」的脫困路線圖。大部份墨爾本人都感到失望及沮喪,因為至少在十月26日前,實際上墨爾本仍要宵禁而居民還要困在家中不能與別人接觸。 長期的隔離,不單令人的心情沉重,更令一些人的心理健康出現問題。維州政府提供更多資源,協助有需要者尋找幫助,不過由於在隔離狀態,要提供足夠的輔導也並不容易。而且心理學家及輔導員,要通過視頻來提供輔導,效果自是大打折扣。 由於人被困在家,家庭暴力個案明顯增加,政府也呼籲受家暴者,可以不受宵禁的限制,出外尋求幫助。而且為保護受家暴者,政府也實施把施暴者移離住所的政策。 孩子們由於不能回學校上課,困在家中,說實話網絡教學,勞累的往往是家長。要在家中工作的,不少人在孩子不斷騷擾下工作,不勝其煩。平時要團隊工作的,要花上更多時間和精力去與同事溝通,而彼此誤會的情況亦常碰到。管理者要協調各人工作進度也顯得複雜和困難,不少政府的部門,只能提供基本服務。 最令維州民眾憂心的是在禁足的同時,除了緊急及必要的服務外,零售及不少小企業都停頓了。面對著沒有收入,就算聯邦政府支持了員工的薪水,老闆們都要為籌措租金煩腦。而且這樣的情況,還有一段日子才會完結,再加上就算可以重新營業,會有多少顧客會上街購物吃飯消費,還是不可知。有一部份的企業主,看不到前面有多少復甦的機會,乾脆結束生意,帶來的是失業大軍。 維州政府強調壓抑病毒傳播延長隔離無可厚非,但經濟下滑,亦是明顯不過。要協助維州經濟重新啟動,聯邦政府及維州政長要給維州企業更多支持。兩個政府不應互相指責,或是推搪責任,而是要携手合作,在十月底維州重開後,提供更多資金及優惠支持,協助企業重開及發展。要知道維州經濟產出,佔澳洲的四分之一,維州經濟要是倒下來,澳洲整體也會受到極大影響。 Federal government should help Victorians out Victorian Premier Daniel Andrew offered to the State his ‘4-step Roadmap’ out...
小德用球擊傷司線員 被取消美網資格 男子網球世界頭號种子選手諾瓦克·德約科維奇(Novak Djokovic)在比賽中失分後失望擊球,誤中場邊司線裁判,被美國網球公開賽取消比賽資格。 這名世界排名第一、33歲的塞爾維亞球手在事後發表聲明就事件道歉,表示對自己給該名司線員造成的影響感到「極度遺憾」。 在與西班牙選手帕布洛·卡雷尼奧·布斯塔(Pablo Carreno Busta)對陣的美網第四輪比賽中失掉一分後,德約科維奇從褲袋中取出一個球,將它拍向身後,擊中女性司線裁判的喉部位置。 「整件事情令我非常傷心和失落,」德約科維奇說。 「我去看了這位司線員,賽會告訴我說,感謝上帝,她感覺沒事。」 「我對於給她造成的困擾而極度抱歉,這完全是無意的,也非常錯誤。為了尊重她的隱私,我不公開她的名字。」 在進行了一個相當長的談話之後,德約科維奇被取消比賽資格,並失去在本屆美網當中累積的所有分數。 他將放棄在本屆比賽中已經贏得的所有獎金,並有可能因此事件而被罰款。 「對於被取消資格,我需要回去反省自己,面對我的失望,並將這一切當成一次令我成長的教訓,以及作為一名球員和一個人的轉變。」 「我向美國網球公開賽和每一個受我行為影響的人道歉。我很感激我的團隊和家人給我堅定的支持,還有一直陪伴我的球迷。」 「謝謝你,我真的很抱歉。」 同路點評: 本場比賽前,德約科維奇的賽季不敗已經持續了26場,在多位種子選手包括費德勒、納達爾缺席的情況下,美網本是德約衝擊個人第18座大滿貫的絕佳機會,卻以一種沒人能想到的方式就此結束。曾經,美網也有類似的經歷,但是取消頭號种子的資格倒是第一次。今年,小德的行為充滿了爭議。 6月,德約科維奇在有觀眾在場並且沒有實施社交距離措施的情況下舉辦表演賽,事後他與另外三名球員被檢測出新型冠狀病毒呈陽性。在美網前夕,領導約70名球員組成職業網球員協會(Professional Tennis Players’ Association),因為他們不滿職業網球聯合會(ATP)的管理,並希望提升球員的權力,這再度成為爭議的中心。 訂8400餘萬劑新冠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