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每週話題

這個世界會好嗎

近日,亞洲航空公司(AirAsia,下文簡稱「亞航」)因為一則頗具爭議的廣告而再度進入公眾視野。沒想到,為了宣傳公司由布里斯班直達曼谷的路線而張貼的廣告,被人指稱該廣告宣傳促進了泰國的色情旅遊業。本周編輯部為您梳理這一事件。


一則廣告引發的網絡聲討

 

亞航飛往亞太地區的140多個目的地,其三分之二的澳大利亞乘客通過網路連接到其他目的地。年初就有消息稱,亞航計劃於今年6月份推出泰國曼谷和布里斯班兩城市之間的直飛航班服務,每週四趟,有望每年為昆州多帶來2.5萬人次遊客,進一步為昆州打開重要亞洲遊客市場,預計在未來3年為昆州經濟注入1.56億澳元。而此次公共危機就起源於亞航在布里斯班推廣直飛泰國曼谷航線的巨型看板開始。

 

該看板佔據公車一側車身,上面有著「Get off in Thailand」「Fly direct from Brisbane to Bangkok」的標語,背景圖是一派車來車往、燈紅酒綠的景色。同樣的廣告也在布里斯班機場出現。一個週五晚上,反對女性客體化的社會團體Collective Shout女發言人Melinda Liszewski在布里斯班西區與朋友共進晚餐,當時她發現貼有這幅巨大看板的公共汽車停在對面,拍下了照片並發佈到社交媒體上。Melinda直言指責該航空公司「推廣性旅遊」。而看到這幅照片的她的同事們一致認為這是前往泰國進行色情旅遊的人的「狗哨」(政治引申義是指在一般資訊中加入針對特殊人群的隱性資訊,或以模稜兩可的語言讓聽眾解讀成自己想聽的內容)。

 

此言一出,掀起大浪。布里斯班市議員卡拉庫克稱這場廣告宣傳運動是「絕對的恥辱」,並說「它應該永遠不會出現在我們城市的街道上」。她在Twitter上指出,市議會應對其公車上的廣告負責。針對這一批評,布里斯班市議會表示廣告標準委員會對廣告的可接受性進行了規範。

 

而本意宣傳最新航線的亞航則是啞巴吃黃連,畢竟馬來西亞背景的航空公司在發佈廣告時可能並未考慮到澳洲這片土地上的「政治正確」,其發言人表示,亞航非常重視社區回饋,並向那些提出疑慮的人致以誠摯道歉。同時亞航已經完成了對涉事廣告的全部刪除。

 

一片喧囂後到底留給了我們什麼

 

亞航雖然迫於壓力刪除了所有廣告,但是想必經過這一番媒體狂轟亂炸,知道這次航線的人反而更多;Collective Shout作為一個發自於草根民間的社會團體,也借此次大企業公關事件在社交媒體上刷足了流量,大大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一場在網路上熱熱鬧鬧的企業公關事件,看似最主要的雙方都沒有收到傷害。

 

那麼,引發此次事件的看板到底是如何隱含了促進泰國色情業發展這一關鍵資訊呢?沒有人在乎,也沒有人再去提問。

 

最近這些年,為促進泰國的購物、海濱渡假建設以及廟宇管理,曼谷政府也是不惜破費重金,就是計劃將上世紀60至70年代美國大兵因休假而形成的「色情旅遊地」的形象徹底改變。曼谷紅燈區的脫衣舞素來是泰國旅遊業招攬遊客的招牌。根據2014年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泰國有超過123,530名性工作者。Collective Shout的工作人員反映,曼谷是一個對婦女和兒童進行性剝削的中心,每年有25萬西方男性性旅遊者訪問泰國,

 

否認女性客體化,反對對婦女和兒童進行性剝削,這些都是一個心中充滿社會基本公德心以及正義感的公民會堅持的想法以及做法。但是,對於一幅宣傳航線的看板如何解讀以及其中是否存在隱含意義,都是我們提出問題的第一步。而且,即便真的存在隱含意義,如果只有在專業領域工作的人們才能看出,那麼是否正好可以借此機會向公眾做一普及呢?


是「社會正義」還是「政治正確」

 

近一個世紀來,物質生活豐富到人們琳琅滿目、無從選擇,特別是在個人主義素來盛行的西方,個人主義甚至膨脹到無從控制的限度,每個人都在宣稱著自己有這樣那樣的權利或者自由,都在強調代表個人利益的某個群體的獨特利益,卻忘記了將個人利益放在整個社會這一幅宏大圖畫去考量。

 

特別是在當下特別強調「政治正確」的時代裡,任何有可能冒犯或者歧視社會弱勢群體的詞語表達都有可能被否定、批判。可是,「歧視」這條線到底怎麼畫,誰來畫,畫在哪裡,會不會因時因地而變,都是我們隨著社會文明進程需要不斷討論的。放眼望去,當下這個世界充滿著各種混沌,站在道德高地上的評論與指責是毫不費力的,而冷靜下來坐在一起合力探討解決問題卻是件困難的事情。反觀此次亞航廣告事件,社團指責、媒體圍觀,只是簡單的下結論,然後施以社交媒體的輿論影響,甚至是上升為網絡「綁架」,迫使大企業作出不得已的選擇,而對社會公義的增進是否有積極正面作用,我們仍然不得而知。

 

百年前,梁濟先生留給兒子梁漱溟的天問,這個世界會好嗎。時至今日,大概仍然是縈繞在我們頭上的一道無解之題。社會文明的進步,就是我們生活的世界一直在變化,科技在變化,生活方式在變化,觀念思維在變化,因為變化才孕育著探討的空間與進步的空間。

 

比爾·蓋茨夫婦在2014年斯坦福大學畢業典禮的演講中將「樂觀」一詞貫穿始終。大概生於每個時代的人都會稱自己所處在的時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與其執拗於「最好」還是「最壞」的博弈,不如坦然得直面接受自己所處的時代與生活,用我們共同的智慧去在不斷試錯的道路上,探索更好的解決路徑。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