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每週話題

聯邦停止撥款 新州塔州叫停項目 ——「安全學校」再掀波瀾

聯邦停止撥款 新州塔州叫停項目

——「安全學校」再掀波瀾

 

/本刊編輯部

/「安全學校」聯盟官網、蘋果日報

 

近日,一直以來資助和監督「安全學校」計劃的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決定至今年年中將不再提供資助給該項目。繼澳洲聯邦政府此決策出台之後,新州政府立即對此作出回應,新州教育部長羅伯斯托克斯提出「安全學校」計劃將被新的更為廣泛的校園反欺凌計劃所取代,預期將在第三個學期投入實施,隨後塔州教育局也宣佈同樣的安排。至於作為首推「安全學校」課程的維州政府,目前對此未給予正面回應。

 

「安全學校」計劃的影響

於2014年正式啟動的「安全學校」課程旨在支持那些尋求幫助的教師和學校,為LGBTIQ學生及其家庭創造一個更具包容性的環境。的確,因性取向而被欺凌的案例在學校裡是存在的,但是該計劃自發起到實施以來,政府並沒有提供明確的調查數據顯示因性取向而被欺凌的案例占所有校園欺凌案例中的大多數。「安全學校」計劃與廣義上的校園反欺凌計劃能否劃上等號,在這一點上仍然存有疑問。在推動「安全學校」課程的過程中,當權的課程發展者是否存在著厚此薄彼,矯枉過正的處理態度,這其中的原因我們不得而知。

 

那麼,已經推行了三年的「安全學校」計劃到底給社會和學校留下了什麼?

 

不可否認的是,學校公開教授各類關於性別和性取向的課程,默認「異性戀不是常態」的作法,特別是對那些思想未成熟的小學兒童的「性別意識」來說,其影響和傷害是不可估量。

 

自2014 年6月「安全學校」計劃實施以來,許多醫院和醫療診所裡發現因出現「性別焦慮」而就診的兒童患者劇增。去年,墨爾本皇家兒童醫院就有250個孩子是由於「性別焦慮症」感到痛苦。其中,在新州教育部報告了眾多跨性別學生事件中,最驚人的便是今年一個四歲兒童被診斷為跨性別者。官方統計資料顯示:有學生的家人表示,在悉尼的東部郊區的一個公立學校,有五個變性的孩子;根據相關報告,在2016年初,新南威爾士州地區政府安全學校裡就有5個變性學生。至此表明,「安全學校」課程為此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課程設置的合理性不斷被挑戰

 

去年5月,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了「跨性別如廁」令,要求全美公立學校學區准許跨性別學生選擇符合他們性別認同的廁所,為跨性別學生創造一個安全環境。指令推出後,備受爭議,已引起多州政府反對並向聯邦政府提出聯合訴訟。今年年初特朗普宣誓就任,肖恩‧斯派塞在白宮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這一指令「讓人費解、難以實施」,特朗普政府擬廢除。而澳洲推行一段時間的「安全學校」計劃則遠遠走在了美國前面,不僅計劃在校園新建男女共用的廁所,還在課堂向孩子們普及同性戀及變性知識,教導學生性別可以自由選擇、變性是正常的,鼓勵學生穿異性校服等。

 

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兩性差別始終是社會的自然存在。尊重性別平等,尊重不同性取向人群,並不等同於抹殺自然存在的差異。該計劃教學及學習的主要資源名為「All of us」,由澳大利亞「安全學校」聯盟與「Minus18」組織其同編寫,而「Minus18」是澳大利亞最大的青年領導網絡,專為同性戀、雙性戀、女同性戀和跨性別者而設。課程中設有教育女學生束胸以阻止胸部發育、教育學生不去使用「男生、女生」這種帶有性別意識的詞彙等內容。很多學生家長擔心,「安全學校」項目中的課程設置極有可能阻礙學生性別意識的自然發展,潛移默化地誘導學生選擇成為LGBTI人群,會給生理、心理、精神等諸多方面尚處於重要發展時期的青少年帶來很大的困惑。更為令人擔憂的是,儘管材料顯示僅針對高中學生,但實踐中也被用於小學,而由於中、小學生處於人生不同發展階段,這種未對不同年齡人群進行社會情感發育差別化對待的做法,很可能帶來更複雜的系列問題。

 

早些時候,澳洲總理譚保已要求對「安全學校聯盟」展開審查,調查該專案使用教材是否適合學生年齡,是否與澳洲教程大綱一致,以及在課程實施前對學生家長和社區團體諮詢的力度。

 

「校園反欺凌」僅僅是保護多元性別和性向?

 

自2011年開始,澳洲政府將每年3月的第三個星期五定為反欺凌反暴力日,在各中小學向學生倡導反對校園暴力和加強自我保護的知識以及技巧,至今已有七年。同年,維州引入「布羅迪法」,對包括身體、心理、言語和網路在內各種形式的嚴重欺凌作出明確規定,同樣適用於校園內的青少年欺凌。2012年,零欺凌基金會(Bully Zero Australia Foundation)成立,由欺凌受害人家屬、警方、志願者、心理學家、律師、教師、政治家以及不同學科背景的專業人士組成,旨在為欺凌受害者及其家屬提供持續服務,説明其在行為上作出積極改變。

 

經過社會各方努力,澳洲校園欺凌現象已由2007年的27%下降到2016年的20%,但問題依然嚴重——每五名學生中仍有一名遭受到各種形式、不同程度的欺凌。同時,並非所有校園欺凌事件都能得到及時上報,資料顯示的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在中小學校園,欺凌行為常見於口頭侮辱、物體攻擊、肢體攻擊、威脅強迫、孤立排斥等,而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普及以及使用網路的日益低齡化,網路欺凌現象也日益突出。預防校園暴力、最大限度減少校園欺凌行為的發生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對背後成因進行深入分析、認真梳理,然後找准對策、在實踐中推行並不斷調整,更重要的是在學生之間建立起相互尊重與包容的校園文化。

反觀「安全學校」計劃,這一計劃儘管表面說是反歧視、反欺凌,但從一開始的官方簡介、資源到合作夥伴都不難看出它是一個專為LGBTI而設的課程,內容多聚焦於宣導性向多樣化和性別流動性,卻未能全面地反映欺凌行為包含的各種可能因素。這一點不僅令該計劃飽受爭議,更讓計劃初衷在專案啟動之始即偏離了軌道。一位教育界人士稱︰「校園欺凌是一個問題,無論因為性取向、超重還是戴眼鏡,你都可能遭受欺凌。」可見校園欺凌的問題複雜和多樣,並非那麼單一。

 

結語

 

推行三年的「安全學校」計劃實施至今,飽受爭議。前總理托尼·亞伯特(Tony Abbott)在聯邦政府宣佈停止對該專案撥款時,也在第一時間作出回應,該政策雖然於2014年他本人執政聯邦政府時執行,實質上是之前聯邦工黨政府的一項政策,如此撇清關係的舉動使「安全學校計劃」的實際效果可見一斑。相比新州自由黨政府將撤下安全學校專案、並計劃以新計劃取代的明確表態,維州政府是否依舊會履行之前作出的承諾,繼續資助維多利亞安全學校聯盟,並在2019年之前在每個州立學校實行該計劃,我們仍將持續關注。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