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每週話題

潘基文發起「適應氣候變化行動」

潘基文發起「適應氣候變化行動」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30日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期間,聯合13家聯合國機構共同發起「預測、應對、重塑——適應氣候變化行動」,旨在加強最脆弱國家預測災害、應對災害衝擊和重塑發展模式的能力。

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聯合國人居署、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聯合國機構參與了這一行動。此外,一些國家的政府、研究機構、私營行業機構以及其他利益相關方也參與到該行動中。

聯合國的公報指出,潘基文此次發起的行動將有助於解決近6.34億人口適應氣候變化的需求,佔全球人口總數的近十分之一。這部分人群或生活在僅比海平面高出幾米的海岸地區,或面臨乾旱和洪水威脅,他們分佈在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公報指出,未來5年中,該行動將調動資金和技術,建立和實施一定規模的合作夥伴關係,助力協調相關行動以取得實效,並推動研究和新工具開發。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一次締約方大會暨《京都議定書》第十一次締約方大會於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巴黎舉行。來自15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出席了30日上午的大會開幕活動,為巴黎協議談判提供政治推動力。

同路點評:氣候變化的問題,越來越尷尬。進入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上世紀末期流行一時的環保理念,開始遭到懷疑,《京都議定書》之後,再無有約束力的氣候環保公約出臺,看似政客扯皮,其實是全球理念變化所致。從個人角度而言,一個人的行爲再怎麽環保,也無法抵消人口增長和生活水平提高帶來的環境問題。

由於全球經濟疲軟,加上亞洲國家的發展速度加快,環保理念已經迅速退行,很多人的觀點都變成保經濟棄環保,這也反映出,環保並非公理,只是經濟發達時候的一種愛好。澳大利亞政府在環保問題上,一直比較堅定,但現在也應該審時度勢,有所改變。

 

澳正式立法禁止「買賣」457簽證

移民部長杜敦(Peter Dutton)近日宣佈,國會已正式通過《移民修正法案》,明令禁止個人通過提供擔保協助外國工人獲得臨時或永久性居住身份,並從中索取或接受任何回報;同時,海外工人以向雇主提供錢款或輸送利益的方式獲得臨時或永居身份亦違法行爲。杜敦表示,近期針對457簽證計劃展開的調查發現多例疑似「買賣簽證」的活動,但由於存在法律空白,移民與邊境保護部無法采取行動。「今天進行的政策調整傳達出一個清晰信號,這種行爲不會被容忍,而且有嚴重後果。違法者將面臨最高兩年的監禁,以及最高32.4萬澳元的罰款或被吊銷簽證。」此外,旨在澄清澳洲457簽證計劃部分內容的新移民條例亦將於12月初開始生效。新的變化闡明瞭根據企業協議,企業在招聘海外457簽證員工前須真正積極招募過本地的澳洲公民或永久居民,須支付給457簽證受雇者規定的市場工資率,以及確保457簽證受雇者享有與其他本土工作者相同的工作協議。同時新條例還明確了所有457簽證申請者都要進行健康檢查,簽證持有者需獲得並持有强制性的執照或注册登記(已持有簽證者須在抵達澳洲的90天內開始工作,已在澳洲但未持有簽證者則是在簽證批准後的90天內須開始工作),一旦期限結束須即時通知移民局。

同路點評:相關移民政策和法律法規的修正更新,令之更加「透明化」,旨在保障澳洲移民計劃和勞工市場的誠信性,令澳洲在滿足海外勞動力需求的同時,更加「公平」地確保本國就業率和維護移民秩序,使得守規矩的企業、本土僱員,特別是海外工人獲得應有的權益。同時,該修正亦在很大程度上回應了澳洲國內多方近來圍繞著澳中自由貿易協定在海外雇傭方面的爭議,可謂是一舉多得! 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哪怕是有新的法規條例保駕護航,移民局及有關機構依然需大力加强監管和查處的力度,爲整個澳洲的社會穩定和經濟振興提供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良好環境。

 

 

中國高校於墨市首設海外校區

華商教育集團(The Huashang Education Group)與聯邦就業部和工業部簽署諒解備忘錄,旗下的中國廣東省增城華商學院日前投資1200萬在墨爾本市拉籌伯街成立了中國第一所高等院校的海外分校──華商澳洲國際商學院(Global Business College of Australia)。該學院已獲澳洲技術質量管理局列爲注册培訓機構,將采取全英文教學辦學,目前提供會計和記帳證書,正申請商業、會計和信息技術的學位授予資格,預計將於明年中迎來首批學生。澳駐京的北亞教育專員David Dukes表示該校區「預示了會有更多類似的中國資金流入澳洲教育産業」。

同路點評:華商教育集團依傍廣東財經大學,此番沒有選擇傳統的中澳高校合辦模式而選擇獨立辦學,作爲「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膽識可嘉。趁著匯率優勢,海外留學已由時尚漸成爲了日常,學校和專業聲譽、工作和移民機會、費用等多爲家長和學生擇校的考量因素。就目前該學院的課程設置來看,其是否能在同等學費價格的基礎上吸引到中國和國際留學生就讀,仍是一個未知數。

 

 

新州政府耗費钜資架聖誕樹被駡

日前,新州政府耗費了納稅人15萬澳元於雪梨市市場街(Market St)和喬治街(George St)的轉角處架了一棵高9米聖誕樹以「補償」市民。新州交通部長康斯坦斯(Andrew Constance)9月份時曾宣布,該聖誕樹是展示雪梨的一種方式,以表明雪梨的主要商業街區在輕軌施工期間依然「開放營業」。新州交通部發言人亦捍衛該聖誕樹稱其是恢復喬治街活力的一種方式。但反對黨交通事務發言人帕克(Ryan Park)批評稱政府此舉很滑稽,還不如把錢直接賠償給那些因施工而損失生意的小商戶。

同路點評:相較於墨市聯邦廣場的樂高積木(Lego)聖誕樹好歹有個「南半球最大」的稱號,堪京的律師兼商人理查茲(David Richards)在聖誕樹上裝飾了518838顆LED燈爲嬰兒猝死綜合症家庭慈善籌款並再度打破該項吉尼斯世界紀錄,新州政府先是「秀逗」地選擇在聖誕假期前關閉喬治購物街為 CBD 輕軌施工讓路,又耗費稅金架一棵聖誕樹「裝模作樣」的做法簡直令人無語!

 

 

南澳有望成為澳首個碳中和州

南澳州長魏杰日前發佈報告指,針對氣候變化,州政府擬制定將南澳於2050年以前打造成為澳洲首個碳中和州的戰略計劃。相關預測數據顯示,至2050年,南澳的許多地區面臨大幅升溫、降雨减少,山火、酷熱、洪澇等極端災害性天氣頻發,及用水供給方面的諸多艱钜挑戰。報告指南澳有能力生產本州所需全部,甚至出口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並強調州政府會在支持社區及産業向低碳經濟轉變方面扮演核心角色,「1990年-2012/2013年,我們順利將碳排放量减少了9%,但經濟發展實現了60%的增長。」

同路點評:理論上而言,應對氣候變化,全球各國不僅責無旁貸,更應該團結一致共商關於人類未來生存和發展的大計。但實際上卻是各國互相推諉,各自為政。近年來,澳洲從聯邦至州/地方政府都在爲應對氣候變化作出努力,效果却不明顯,由「碳稅」的曲折即可見一斑。然而,南澳乃至整個澳洲面臨著自然的嚴峻挑戰是不爭的事實,故南澳此番若可一馬當先,不失爲一種激勵。

 

 

畢業周引發宗教爭執

昆州黃金海岸地區日前迎來畢業生狂歡周,期間,1名18歲的昆州少年被人擊中頭部至一度昏迷,被送醫院治療後,目前傷情已穩定並甦醒。據悉,起因是一群人和受害者在Cavill Avenue Mall因宗教信仰的話題發生了言語並肢體衝突。2名攻擊受害者的新州少年中,17歲的Daniel El­Nacher被控嚴重傷害他人身體,18歲的卡爾Maddy Khal被控2項普通毆打,二人均取保候審。此外,警方逮捕了11名畢業生,針對在公共場所酗酒開出36張罰單,以及9名被控含妨礙公眾、毒品等12項控罪的非畢業生。

同路點評:每年的畢業季,昆州便陷入混亂之中,有關畢業生及「渾水摸魚」的非畢業生們裸體、酗酒、鬥毆之類的新聞層出不窮。今年的宗教爭執更是令昆州蒙上了陰影。無獨有偶,昆士蘭大學亦有極端種族主義的勢力萌芽,有「昆士蘭大學白人學生協會」建立了含種族歧視的Facebook主頁。政府、學校等需確保年輕人不被不良勢力煽動和利用,鼓勵畢業慶祝以更文明的方式進行。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