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新冠疫情反思

新冠疫情反思23 – 年終省思

2020年, 新冠疫情成為每一個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 我也在這專欄中寫了23期。

「武漢」還是「新冠」疫情?:

2020年, 新冠疫情成為每一個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 我也在這專欄中寫了23期。最初欄目稱為「武漢肺炎反思」, 不過後來由於這不明病毒被命名為新冠狀病毒, 因此專欄名稱也改動了。有一兩次, 美術編輯用回原來的欄目名稱, 就有讀者來電郵表示不滿, 表示我侮辱中國, 甚至上綱上線, 說我是漢奸。

在我看來, 這是太抬舉我了。在澳洲生活, 那能有漢奸呢? 在澳洲, 只能出產澳奸吧。因為稱呼這病為「武漢肺炎」, 就能當上漢奸, 那麼汪精衛就死不眼閉了。當然我也把專欄名字改為「新冠病毒反思」, 以便從中國來的「愛中國者」的移民朋友, 能夠釋懷。但是, 我想我們還會使用使用地方命名的疾病如「香港腳」、「德國麻疹」、「西班牙流感」、「伊波拉病毒」、「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或是使用人名命名的疾病如「帕金遜症」、「阿茲海黙症」或「亞斯伯格症候群」 (這些姓氏的人也太不幸了, 大多被人誤會患上這些症吧)吧。

不過, 隨著時間過去, 大家都政治正確地使用「新冠肺炎」, 不過病毒的源頭, 絕大部份人還是相信是首先在武漢傳開吧。當然, 有人會指出, 這病毒不是沒有可能由澳洲或是美國開始, 只是大家相信嗎? 《同路人》不是沒有可能在將來成為澳洲人手一本的中文刊物, 但大家會相信這是可能的嗎? 同樣的邏輯, 我們還是把這病毒與武漢連上了。

更有趣的是我是在英國人統治的殖民地香港出生, 也在97年前成為澳洲國民, 因此從未有機會成為中國人, 所以把我看為漢奸, 是看我為中國人了, 謝謝這些朋友的錯愛, 可惜我無緣接受。

我曾想過, 移民到澳洲生活, 我們仍要把自己看成為中國人嗎?我相信由我們離開中國那一天, 我們已用腳投了一票, 就是希望自己, 和我們的下一代, 成為澳洲人。至少在可見的將來, 我們會嘗試留在這國家, 以它為安身立命之所。不然, 為甚麼我們要移民呢? 到今天, 中國人絕不是在被槍炮威脅之下, 放下一切逃離中國。除非你的財富是貪污腐化得回來, 或是作奸犯科受到政府調查, 或是因為政治見解不容於政府, 才會被迫離開中國, 不然大部份人都是嚮往澳洲的自由、民主、平等, 才會選擇在這裏定居。為甚麼我們還要扮作很愛中國呢?其實我真的不明白。

我出生在香港, 從來未曾建立對英國人的忠誠及愛(雖然因此我也喜歡研究英國歷史及文化), 只盼望原居地的親朋戚友, 能安居樂業。今天, 香港的情況令人心碎, 我們在澳洲的港人實在不能作甚麼, 只能為這地方祈禱, 盼望神能保守這地。我相信來自中國或其它國家的華人, 也會帶著同樣的心情, 與原居地建立新的關係。不過, 既然今天我以澳洲為家, 我自然是以為澳洲社會帶來好處來看這個世界。

澳洲與中國

病毒中國開始傳出, 到今天, 只有86770宗感染, 平均每百萬人只有60人受感染, 在全球218個受感染國家中, 排名207。我們為中國的疫情感恩, 除了相信中國阻止疫情擴散的政策有效之外, 我也相信神特保守中國。澳洲到今天有28056人受感染, 平均每百萬人中有1094人受感染, 排名151。可以說, 澳洲抗疫沒有中國般成功, 不過總算比起超過1700萬人受感染, 311,000人死亡人數每百萬人中, 超過51655人受感染, 排名全球第9的美國, 是幸運得多。

我記得在年初, 當有朋友發起要在澳洲搜購所有口罩, 寄回中國時, 我曾指出澳洲自己也面臨更大的困難, 也同樣需要口罩。大家是否應該顧及社會的反應, 作出更合理的行動?結果是大批從澳洲送出的口罩, 要從中國運回來, 並以高價出售, 令人啼笑皆非。

記得曾看過一條短片, 南方航空公司從澳洲出發的航班上, 都沒有乘客, 卻都繫著一箱箱送回中國的物資嗎? 殊不知, 很快我們便收到領事館公開派發給澳洲華人的口罩,那時身邊很多人都歌頌著中國的偉大。也記得當時領事館發出訊息, 盼望在澳洲的華人, 在感染病毒時, 立刻告知領事館尋求支援。澳洲政府當時的建議是, 若有懷疑自己受到感染, 要立刻進行檢測, 讓政府獲知情況, 並且進行隔離。告知中國政府, 真的是最重要的事嗎? 要是澳洲人在中國懷疑受到感染, 是否要立刻通知澳洲政府呢? 還是在向當地衛生當局報告, 讓當地社區可以更好防止病毒擴散呢? 我想, 今天我們都應該學會了如何面對新冠疫症吧。

誰應該知道甚麼?

最新公佈的維州議會有關新冠接觸者追蹤研訊報告書指出, 受感染者有接近1/3人在家中並非說英語, 而有一半人是在海外出生(維州人口中有30%在海外出生)。這表明,移民受感染的機會比其他人高。報告書指出移民大多無法接收到政府有關疫情的訊息, 政府翻譯的資料錯誤極多, 而且無法傳入移民社區。更有意思的, 是最大的移民社群如華人, 感染比例病毒比例不高, 顯示財富高的新移民, 遠比其他各地的新移民更關心防疫。亦即是說, 政府資訊無法進入少數族裔社群之中的情況, 比表面看來更嚴重。人口少的族裔, 接收的訊息更少。

在疫症開始時, 我曾向州政府反映, 需要大力地向包括華人在內的少數族裔發放疫情訊息, 政府只表示已經作了不少。今天的報告明顯是指出當時政府掉以輕心, 有關官員應該問責。不過在八月至十月底墨爾本全面封閉期間, 我們有機會每天以「同聲同路人」兩小時節目, 向華人社區廣播, 並析報導疫情, 我為著這機會而感恩。而且, 也參與了維州政府撥款支持的多元文化疫情新聞的制作計劃, 獲得肯定, 至少會延到明年中。能夠在疫症大流行時, 有機會參加疫情資訊制作, 是神特別的安排, 實在感恩。

最令我欣喜的, 是創作了一本英文及多種語言的電子新冠資訊週刊BlessingCALD.com.au, 現時仍在出版, 可以為其他族裔提供抗疫生活資訊。在明年初, 我們會有一更大的宣傳計劃, 盼望到時能得到你的支持。

華人社區

五、六月開始, 巿面小生意都無法正常運作, 自然沒有廣告, 不少中文媒體已不再刊印, 只出版網絡版取代。 《同路人》堅持派發實體刊物, 不過也同時鼓勵訂閱電子版。一直以來, 華人都習慣實體報刊, 不過在不能外出及取不到雜誌下, 也有不少人訂閱電子版。我相信疫症帶來契機, 因此我們會把《同路人》發展成為同平台, 能有適時回應讀者的資訊平台, 結合電台播放, 可以為華人社區媒體平台, 開出一條新的路徑。盼望在明年, 我們能有更多服務社區的機會。

不過, 亦見到有媒體半年停刊, 最近再次刊出, 相信是大家仍相信巿場會復甦。是否如此, 可能真的要拭目以待。不過, 華人社區活動, 確是在重新開展之中。

每年農歷新年, 《同路人》在萬年興巿政廳外會有新年活動。明年聽說白馬巿、史賓威及蒙納殊的新年慶祝活動, 都不會舉辦, 因為人會太多, 恐怕引來社區爆發。不過, 本刊在萬年興的活動, 將會繼續。我們舉辦的新年填色活動, 反應特別強烈, 收到極多作品, 可見兒童仍是熱心節日。我們也在策劃一個網上農歷新年慶祝活動, 特別針對多元文化社區, 邀請不同種族人仕參加, 在明年初會推出。一直支持我們的讀者, 可以在明年初知道詳情。

一年過去, 反思良多, 謝謝你們的聆聽。

周偉文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