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每週話題

從集體制企業看中西不同

從集體制企業看中西不同

 

一部「人民的名義」,一家集體制的企業大風廠變得知名,而對於我們來講大風廠的企業類型「集體制企業」才是我們更加關注的。

 

集體所有制企業

集體所有制企業,是指部分勞動群眾集體擁有生產資料的所有權,共同勞動並實行按勞分配的經濟組織。私營企業是指資產歸私人所有、僱工8人以上的營利性經濟組織。混合所有制企業是指資產由不同所有制成分構成的企業。

以生產資料的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為基礎的、獨立的商品經濟組織。集體所有制企業包括城鎮和鄉村的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企業。

可以說,集體所有制企業是中國歷史創造出來的獨有的,也是一種普遍的存在。

為什麼我們對中國集體所有制企業如此關注,原因是最近因為讓西方陷入股權謎團的華為飽受爭議,其類型就是這樣一種企業。

華為

華為是由退役軍官任正非於1987年創立的。該公司現已成為了全球規模最大的電信企業之一。但受外界對其股權結構的懷疑影響,華為在美國以及其他主流西方市場面臨著嚴重障礙。究其原因,仍然是那個困擾美國政府的問題:誰是這家中國大型電信設備企業的真正所有者。

華為曾表示,根據一項「員工股票期權計劃」,員工持有公司約99%的股份,這些員工是通過「工會」持股的。西方糾結的是,在中國,「工會」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它跟西方的工會完全不同,中國的工會是受政府控制,那麼工會持股不就意味著政府持股,那不就正說明華為是政府支持的企業,即國有企業嗎。

我們不如一起瞭解一下真正的華為: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唯一股東是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華為控股)有兩個股東,一個是任正非,佔比1.01%;另一個是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工會委員會,佔比98.99%。

 

員工股票期權計劃

華為員工持股源於1990年,一方面當時的情況華為通過內部融資方式獲得現金流扛過資金鍊的問題,另一方面給員工更大的歸屬感,牢牢穩住創業初期的團隊,這種方式是當時很多企業在用的。

公司發展初期無法申請到銀行貸款,曾發不出工資給員工打欠條,後來把欠條寫成欠股份。 1990年始員工以每股1元參股,以稅後利潤的15%作為分紅。至1997年華為的註冊資本增至7005萬元,其中華為公司員工佔比65.15%,子公司華為新技術公司員工佔比34.85%。

1997年6月,華為公司對股權結構進行了改制,員工所持股份分別由兩家公司工會集中託管,1998年華為公司決意改變實員工持股方案,派高層赴美考察期權激勵和員工持股制度,一種名為虛擬股的激勵制度進入其視野。

2000年12月,華為新技術公司工會持有的11.85%的股份併入華為公司工會,任正非持有的3500萬元(1.1%)單獨剝離。 2001年深圳市政府頒佈了新的《深圳市政府內部員工持股規定》,規定員工持股會負責員工股份的託管和日常運作,以社團法人登記為公司股東。同年7月,華為員工所持有的原股票被逐步消化吸收轉化成虛擬股,員工購買或公司回購均按淨資產價值定價,原本就不具表決權的實體股明確變為虛擬股。

案例

2000年的時候,曾有兩位離職員工起訴華為,要求離職時公司按每股淨資產價格回購股票,而不是按購入時的每股1元價格回購。最終,深圳市中院和廣東省高院判兩位員工敗訴,因員工股份沒經工商登記,員工不是法律意義上的股東;只能按照員工與公司簽訂的合同處理,而當時華為與員工所簽署的《參股承諾書》明確規定,員工辭職或因違反公司規章制度被辭退等喪失持股資格時,需將所持股份以原價退回公司。

2001年的時候,中國網絡泡沫破滅,華為面臨冬天,股票分紅不高,許多員工對股票期望值不高,加上華為資深員工離職創業,華為將離職的員工回購到工會手中,於是華為公司股票在虛實之間悄然轉換,華為也從號稱全員持股的公司變成由兩個實體股東持股的公司。

以上都是歷史決定的,中國特殊的歷史發展,也造就了很多中國獨有的特色的情況出現,這是西方不能理解的。

概念的不同

西方和東方,或者狹義的說,西方和中國的文化不同,經歷的歷史發展也不同,中國有很多自己的特色,我們稱之為「中國特色」,這些是不長期生活在中國,或者不在中國的環境中長大,所不能理解的。我們或者西方,總是用自己的思想和角度去嘗試理解或者評判中國,其實是不對的。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其實沒有全面去瞭解,也是沒有發言權的。

事實上,在西方世界,人們認為中共黨員就等於中共,而中共就是國家政府。其實這麼說,是完全不對的。

從西方的角度,一個人可以改變一個黨,可以加入一個黨,如果不滿意,就可以離開這個黨,但是,從中國的角度,是黨對個人不滿意可以要求個人離開黨,就是在中國最常見的一些官員觸犯法律,首先就是開除黨籍,然後再判刑。

在中國,黨有時候是「名義」,比如在公校當老師,是黨員就意味著這個老師非常積極,非常有能力,它更像是一種表彰,或者一種稱謂,它代表著一種好的身份。有時候,就有人借用這樣的「名義」來執行自己想要執行的事情,於是,才為什麼很多人出現了「錯誤」——腐敗。

這些人用黨的「名義」來做自己想要的事情,其實它是一種個人行為,而不是真正的組織行為,這個時候「黨」其實並不是我們常規意義上理解的政黨,而不過是有些人為了自己「師出有名」罷了,這也是中國民主集中制的一個弊端。有權利的人在其位可以打著「黨」的旗號去做私人的事情。

以上真實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對中國的不理解,不過,說真的,中國特色,真的也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

何去何從?

華為以集體所有制在中國經營,並沒有人有意見。但華為今天向全球進軍,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電信技術公司,挑戰著世界其他國家,以資本主義為基礎的同行。因此中國對華為的影響及控制,令到華為的技術,連結到西方國家能否接受的問題。

今天,中國經濟的騰飛,讓中國的影響力在整個世界變得舉足輕重。從前,西方與中國交往看重的是錢,但是,今天中國已經成為第二大經濟體,並且國富民強,也開始反向輸出自己的制度。從前的做法讓中國處在瓶頸,比如華為的股權問題,明顯地嚴重影響了華為的發展。也許,在中國,在華為的眼裡,這都不是大問題,因為至少從紙面上都很明顯,只是西方社會無法理解這種中國特色。

那麼,到底是應該中國去適應西方,還是中國要求西方去適應自己?這問題可以從不同角度去回答,例如人權、私有產權、國家與個人關係等。不過說到底,在國與國合作的層面上,答案並不難,那就是誰強大,誰就強勢,最就有決定權。至於中國有沒有強大到讓所有西方國家都願意妥協去接受中國特色,目前就華為案例來看,似乎答案是否定的。那麼,中國究竟該如何,還需要時間去探討。

 

 

「」

Continue Reading